书法迷读贴
善字
就这个善字,从结体上看,是属中宽。
所谓中宽,就是指字中有一长横的字。
有句口头禅讲;横担无长。这横担,就是指的这种中横。横担无长,就是说横担没有嫌长的。或者说,横担不能写短了。象女字底的字。女字的横一定要长。
善字起笔一点,笔要下蹲而后提,还要注意蹲的角度。
带起后,顺势写右点。点横一体,一笔代两笔。这一笔和撇的写法近似。要用腕送笔。待力将竭,笔划内回笔。
笔划内回笔写竖。然后左挑右翻,来一个大回环写下方之短横。
短横后折笔横带写横担。横担上挑写一竖撇。竖撇送出笔后顺势写口之右端竖。
这个地方,竖化而为点,点住即提。提是划内回笔上提。
余下的就不用说了。其写法和运笔前面已接触过很多了。
这个善字,整体疏朗。妖窕而秀没。上下端庄,中间缠绕,密处轻,疏处重。隐隐然有慈悲之心。善解字意如斯,运笔可为炉火纯青也。
连字
连字。这个字将主要解读起笔意,也就是笔势。
先看草头。起笔蹲笔,扬腕上挑。笔意与右点形成呼应。
右为撇点,笔意连带,以呼左。借势落笔,虚笔相连。
撇点左带,上翻起笔写横。此一撇点之势,向左下伸展,横起之势,从左上入笔。
横取斜势,以求平衡。皆因横为左轻右重。不倾斜,无以得平衡之势也。这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。
此横回锋下带,写短横。上横左轻右重,此一短横则左重右轻,并列之划,取势不同。
此短横划内回带。顺势写日之左畔。日之左畔,左侧腕运笔,故带左弓。以增笔化外张之势。
然后折笔回带,连笔写横折。横折旋腕而为,使转运笔,弓皆外向,取势一致。字形圆浑,外张力强。
挑起带笔写横,此横逆笔重,转笔轻,下带重。似有趣莲字之意。
挑起带笔写横,此横逆笔重,转笔轻,下带重。似有趣莲子之意。
带下写日之横,此横带下写最后一横。横上挑写中竖。此一中竖运力压腕。笔划垂直,顶天立地。此为中坚,势不可屈。
竖回锋,虚笔左带,写走之之点。此点右蹲而左收,势如坠石。
点左带写下一笔。此笔点左带之势,出锋入笔。入笔右蹲,提笔而下,然后右侧腕压笔,压而后左带写波。
走之上不,呈一弧线,其形左轻,其势如走。
波借上笔左带之势,逆锋入笔,翻腕折笔右行,而后右下压腕,右下行笔,然后蹲而平收。此波笔力强劲,平收取势,托起上部。稳健,潇洒。
整个莲字,清秀淡雅。颇具莲之精神。
读完。
高字
高字,地载天结构。
起笔一点,斜蹲左带,翻腕写横。此点大有居高临下之势。
出锋斜蹲,翻腕右行,至右则右下压笔,提笔左带,顺势写竖。
左竖笔挺,由竖微倾,压腕行笔,钢筋铁骨,顶天立地。
右竖挑起,向上翻笔写中两横。上横借上带之势,一蹲随即折笔下带,带下后右折左带。顺是写右点。
右畔出锋点下,回锋上带。借带笔之势起笔写横折勾。带势起笔与重新起笔截然不同。带势起笔,划有带痕。重新起笔,有顿笔之形。读帖时不可不察。
此划折处,微上挑然后右下蹲笔,再转腕左下行笔。此勾为平勾,以送提运笔。切勿以挑为勾,此笔行笔刚毅,笔划筋强骨健。力道十足。
勾挑提写况中之口。口最后一痕齐左托右。此为王氏口的基本写法。起笔,运笔,收笔各有定规。临习是不妨细加揣摩。
此一高字,大体可上下三分。上不为二,下部为一。虽不精准,相去无几。写高字,上宜窄而高,下宜宽而扁。地载结构,大致如此。
此一高字,峻秀挺拔,起势恢宏。笔划刚毅,劲力十足。运笔如此,方为之高!
高字读完。
本字
本字,属独体字。
本字,本为木加一横。此字一变,成了大十。
上边大字,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?其实,在我们开始读帖时就读过大字。不过,那个独体的大字,撇和捺没有牵丝的连接,也就是说撇捺是断开的。其实,断也罢,连也罢,运笔的路线和运笔的方法是一样的。其差别就在断与连。
起笔一横,入锋起笔,翻腕右上行。然后左上挑起,至撇左再由左向右入笔。
入笔一顿,翻腕大力向左下运笔,至下则扬腕挑起,再翻腕右带,然后压腕奋力蹲笔。蹲而翻腕左带,出锋尖锐,运笔疾速。
翻捺左带,虚笔翻腕入笔写横。
横虚笔左挑写竖,此竖蹲而下压,向左下出锋带出结字。
反观此字,上横取右上势,如担千斤。撇捺连带,左翻右压,势如狂奔。底下十字,复归庄重。动静结和,变笔之速,非笔法极为娴熟而莫能为也。
读完。
质字
质字,上下双分,天覆地结构。
此之奇险,以险取胜。
先看左边的斤。长撇短竖形态优美。回锋翻腕写竖,然后折笔回带写一竖提。
此斤笔划潇洒,含筋带骨。半空虚悬,如高崖悬石,其势险峻之极。
右斤运笔基本相同,其势取稳。然则下竖斜带,凭添不少险峻之趣。
运笔之方,多用翻、压之法。神情内敛,自见稳中求险之妙。
再看下之贝字。
上之双斤,险中取胜,险中见稳。下之贝字,以稳见长,稳中含拙,拙中见巧。
起笔一竖,巧借上带之势。直中见曲,收中含张。横折之笔,平折而下,以拙运笔,拙中寓巧。
折后之竖,重笔之下,力足势健,独擎天下。翻笔挑起写中之二横。
三横斜上,借势翻笔而下。短撇收笔,折笔回锋,以如断笔,右笔之点,一反常态。笔意连接,全然不见。齐笔外收,更见奇特。
一撇一点,皆为断笔,其形既拙,其态憨厚。然则,八字撑开,极具稳势。千钧之重,落雨两足。非此莫能承其重。故而,拙亦巧矣。
此一质字。上乃险之绝,下乃拙之极。然则,质朴端庄,落落大方。足见书家功力。
读完。
附字
附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先看达耳,出锋入笔,由下翻上,折笔下带,然后转腕右下压笔,压而后挑,写竖。竖折笔右上带笔,写单人。
达耳形象生动,运笔灵活,轻重变化有致。
单人起笔,借势明显,回头顾盼,极为生动。
入笔转腕左下,行笔带弓,极具弹性。然后笔一挑顺势翻笔压下。重心下移,墩实稳重。
笔锋起落之间,用力各有不同。
竖左上挑,翻笔借势写寸之横。借带起笔,左轻右重。翻笔挑起。写竖勾,此一竖勾,依然如是,轻起重收,重心在下。
此勾平挑,翻腕写点。竖勾微曲,弓背在右。此为右长竖之常见写法。以增右张之力。
此一附字,简洁明快。运笔流畅自然,结体疏密得宜。穿插有读,相融无间。
读完。
大字
就这个大字,仅有三笔。而笔笔精到。从中便可学习老王的三种基本笔法。
横,常见之笔画。然则,长短、轻重、走势、收起。凡此种种,皆有学问,皆有讲究也。
观圣教中之大字,虽变化颇多,但其变化则多在一横之中。
此一大字之横,可归为中短横之类。
王书之中短横,多取势于下弓。
露锋起笔,翻腕向斜右上行笔。收笔或变笔前,往往重蹲,然后挑起。或露锋挑,或隐锋挑。
下行笔时则不重蹲,改重蹲为轻蹲,顺势下带或反笔下带以取势。
此一大字上横,取重蹲上挑之势。运笔重而活。取势劲而健。
蹲而挑起后,笔向左上方运动。撇则从左向右下蹲笔入笔。至此,笔画了一个8字形。
撇则极力向左下方送腕至力尽。使笔划弹力十足。
撇力尽后,笔虚空翻腕调锋,带至右侧写点。
此点重力点住后,笔划内回锋收笔,不做出锋带出。
此字,笔笔生动,强健有力。极具动感。
临习此字,得老王三笔,实不枉学老王一回也。
虚字
这个虚字,有点怪。
怪在笔顺,看了半天才弄明白。
一句话;超越常规。
我们不妨来看看是如何超越常规的。
这个横勾起笔处,有一带笔的痕迹。说明横勾是写完第一笔的短横后带下来写的第二笔。
而这完全不合常理。但是,除此之外,又无法解释这个带笔的痕迹。
好,那就让我们权以此为第二笔。那么,接下来该写哪一笔呢?
且看原贴。按顺势的原则,应该是写竖。
问题在于竖后从何入笔?
从笔划的形态看,写完竖后提笔写撇。而后再去写横。
下面的笔顺就清楚了。
竖后写撇,是从撇的形态和入笔之处看出来的。所以,读贴不可以不入微。纤毫之微,不可不察。
故该字笔顺为;横--横勾--竖--撇--横--横--撇--竖点--横点--短撇--横。
短横的运笔,在王书中大都一样。露锋如笔。翻腕向右上方行笔。力量逐渐加大。
横的结笔有两种清况。下一笔在下向下带。下一笔在上,向上挑。
此笔下带,写横勾。横勾起笔一蹲,转腕带笔向右上写勾。带笔至勾处,笔向右下方蹲,然后带笔出勾。勾出后笔虚空向左上方提写竖。
写竖手腕下压。切勿拖笔。拖笔则曲,拖笔则软。
竖挑起,顺势写撇。
从原贴可见,撇起处有一小鸟嘴,此为竖后写撇之证据也。
写撇要用手腕送笔。不可移动肘部。
撇虚笔上翻写下部上横。其余笔划,贴中已经很清楚,不在赘述。
现字
现字在结体上属左一右二分。
现字的结体特点有二。一是左边竖玉的最后一笔,上提较长。二是右下的竖弯勾变形为心勾。
竖玉提长以破空,竖弯勾化心勾增强了动感。
现字在运笔上具有鲜明的特征。这个鲜明的特征就是运笔轻重的变化。
先看左面的竖玉。笔锋轻切入笔,一切即蹲,急蹲重转,形象生动。转而后轻,行笔流畅。如高山急瀑,轻泄而下。继而锋回路转,转而再重。恰如瀑下一跌,跌而即下。
末端挫笔,挫后重蹲,奋力上提。以长提破空。转腕调锋,借势加重。先是轻起重收,而后轻带重转轻重之序,按排极佳。
转锋之后,压腕直下,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。
运笔之巧,技法之娴熟,活龙活现。远取诸物,近取诸身,实乃以穷化境。
见字一笔,从天而降。借势加重。划内回笔轻挑,顺势写横折勾。横借带势,运笔轻灵。
勾则轻带,圆笔上行连写三横。三横轻重之变,极有韵律。三横之末,笔渐见轻。几至力尽,重笔写撇。力未尽而笔上挑。
借其举力,顺势写勾。由轻至重,反笔挑起。
此字轻重之变,韵律甚佳。
此字活中见稳,秀而复庄,劲而不涩,轻而不佻。自然端庄,毫无雕琢之痕。此实乃返朴归真之真谛也。
然字
我们来看这个然字。
从整体构字看,是双分字字中的左低右高,从疏密看是左密右疏。
此字多为斜笔,临写时不太好把握。
先看第一笔。
撇横弯勾作为一笔。一笔之中四次翻腕,这对于临习者来说。是需要细细体味了。
起笔稍顿,转腕左下行笔,而后翻腕折笔右行。再转腕下行笔,此笔带右弓,注意左向扣腕。最后翻腕提起。转折翻提,一笔之中,运笔多方。
每次的转腕调锋,运力都要拿捏的恰到好出。不露痕迹。
勾挑起后写两点连笔。此处将两点并作一撇。其末端的细节要注意。这是笔法转换的关节点。有一个挑笔、转腕和挑锋的过程。注意看,这个细节,交待是犬字本是一短横,而此处却带笔而起,化为常横,此一变化,除强化了左右联系外,增加了字的气势,确有大气磅礴之感。
横后挑笔,写长撇。这个撇,写的高而挺,与前面临习的撇在形态和运笔上是有些许区别的。
需注意,此处少一点。本为犬字,竟成大字。这就是长横代点法。是常用之法。如果右出较短,则必须加点。这就是长而代之。清析的。
撇后翻笔带点,这是常规写法。一是点的力度,二是点位。此处点带笔较长,以补空白过大。下之一横。带笔运笔清楚,不在赘述。
反观这个然字,左展右拓,劲力四射,笔划劲健,极富弹性。大有凛凛然不可侵犯之气。
读帖拾趣;
有人插问;老师这个然字到底写的好还是不好呢?
字好与不好,本无绝对之标准。全在个人之一心。当然,评价一个字还是要有一些基本准则的。如结体,运笔等。我们分析一个字,主要也是从结体和运笔两个方面。就我个人而言。我对任何人的字的评价也是从这两个方面。在此两个方面中,我更注重运笔。
莫字
先来看这个莫字。
莫字属中瘦结构。就是上下宽,中间窄的构字形式。
首先看草字头。起笔第一笔和第二笔左点,其距离要比正常的划距大。
此点有凌空飞跃之势。
飞笔至右写短横。短横蹲笔挑起,写草字头的最后一笔。
架构结实。有力有势。
何以做到如此精妙?
细察笔划之间的关系。不难发现;得力得势在于笔势的呼应与笔意的连接。
你看,左竖,左点,右横,右点。连绵不断,一气呵成。连带,呼应十分清楚。
再看日字。日居字中,书写稍扁而窄(与上下比)
需要注意的是,横折后带笔写中横。此点往往被忽视。
一般人写中横会重起笔。此中横是带笔所致。这一点从中横形态可知。
最后说一下大字底。该字大字底,横被加长,超出正常独体时写大字时很多。如果孤立看,很难看。但是放在这里,起到了力托千钧的作用。可见,笔划运用之巧妙。
横担右斜上直行以取势。挑笔写撇,撇以拙取势,与点构成铁三角。
且最后一点,动势极强。以活破僵,实为神来之笔。
纵观莫字,耸胸宽臀蜂要。妖娆而有神韵。欣之赏之,赏心悦目。
汉字
漢字,左一右二分,左低右高结构。
先整体上感受一下。这个汉字,是一个典型的以疏配密的结体方式。
左边的疏朗与右边缜密形成鲜明的对照。
所谓稀处可走马,密处不透风。该字给出了很好的诠释。
再从运笔特征看。
右边的水,凌空一点,如高山坠石,凌空而居。全无带笔之痕,干净利落。
中点改点为竖,压笔直下。使上点更具凌空之感。
下面提点,写完竖点之后,挫笔上提,且有意加长。用以破空。
用有形笔划和笔划取向去填充空旷地带。使空处空不空,此谓破空。破空乃书道之必须之技也。合理利用,以增字之相融,凭添若干生机也。
三点水最后一笔带起,直写草字头的一横。
漢字右边的结体与前面临的莫字大同小异。上下宽,中间窄。为避水之上点,比独体的莫少窄了一点。但基本结体不变。字之结体,自有成规,此即一例。
丰胸,宽臀,蜂腰。书中美人也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下面的夫字。
两划并列,形态各异。
临写时运笔要有变化。下面长横向上挑起,而后翻笔写撇。
一撇送出,翻笔带过写右长点。
凡是并列的相同笔划。形态,运笔,长短要有变化。否则,就状如算子,成为病态也。
木瓜提的问题,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。而且按常规,也应该是先左竖而后横。
木瓜提的问题,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。而且按常规,也应该是先左竖而后横。
如先写左竖,横笔当重起笔。如先写一横,由水最后一笔带起而写,可不必重起笔,顺势带出即可。
从笔划形态分析。我提出了先写横的看法。
此一漢字,整体观之,左疏朗而右茂密,左轻灵而右滞重。灵动,稳健。轻若娇燕,重如壮汉。轻重相映,趣味悠然。
而字
而字。属独体字。
从这个而字,解读逸少在运笔过程中轻重和力道的变化。
出锋入笔,运力压笔右上行笔。然后翻腕回锋左带。至横中带出。然后在运力压笔。压而后挑笔,挑而后下压笔,压而后蹲。
且看其轻重变化,轻入重手,翻笔回锋。再由轻入重。重而后轻,轻而再中。
轻重变化,节律感极强。这就是运笔的轻重节奏。
而力道的变化,也随着轻重的变化有节律的变化。手腕的回旋与力的发出行成漫妙的协奏曲。
重蹲后,翻腕上提斜带,轻如飞羽,力似琴弦。然后转腕加力,重笔回环。转而轻出。
前如潺潺细流,后似涌泉喷出。运笔换位,力道发出,流畅而自然。弓如满月,回如箭之离弦。
右弓挑起,由山而下,左侧安点。蹲而回锋,挑起再蹲。然后转腕带下。
连续两蹲,铿锵有力,最后带笔,犹似余音。
由疾而缓,由重转轻。最后带笔,余音缈缈。
读此而字,似聆美妙之乐曲,犹观舞剑之大娘。形态之美,运笔之妙,自有胜境在也。
物字
物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这个物,属楷书。借此窥探一下王氏的楷书技法。看能否起到观一斑而知全豹之效。
物左为牛旁,占三分之一。右为勿部,占三分之二。
先看牛字旁。撇出锋入,入而左转腕送出。回锋虚带写短横。
短横借带入,翻腕力推。左上挑写竖。
竖起笔蹲笔,然后压腕下行。清注意勾的运笔。
此勾为弹勾。先左斜蹲笔,然后将笔折返,转腕跪笔,在将锋弹出。后来欧柳颜赵借以此为基本运笔方式。少加变化,形成各自风格。实则,从运笔上并无多大变化。
弹起后,转腕写挑笔。
此一牛字,笔笔平稳,划划扎实。按排均称。以平正见长。
挑起后写勿之上撇。上撇借势起笔,压腕直下。撇后空挑,翻腕写勿之横弯勾。
横折处运笔为先轻上挑,然后右斜蹲笔。再压腕写弯勾。
此一弯勾,转腕运笔,弯带右弓。方见此笔之力。至以骨强,弯以筋胜。此乃王氏运笔之不易之法也。
此勾碑有残损,看似断笔,实则非也。此为挑勾,先蹲而后扬腕挑之。临习者勿以短笔临之。
扬腕挑起后,虚笔划弧,写勿之中撇,中撇送笔,然后翻回写下撇。下撇少瘦,亦为送笔。
中撇送笔,然后翻回写下撇。下撇少瘦,亦为送笔。
此字三撇连排,连排之笔己雷同。此之三撇并不雷同。不同有三。一是运笔之异,上为直撇,下为送撇。而是间距不同。上疏而下密。三是形态不同。两轻夹一重,两长夹一短。笔划之变,极尽所能。
此一物字,平整见长。运笔考究,笔划均亭。笔笔意相连,势饱满。整个字以静为主,静中寓动。足见王氏楷书,绝非刻板一路。运笔之巧,笔锋之活,可见一班。绝非后世楷书所能及者。
全字读完。
不字
先看这个不字。一笔下来。灵动,精巧。
孙过庭曰,远取诸物,近取诸身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?
横与撇之姿态,如美女顶风而行,秀发随风飘散。又如战士冲锋,战旗猎猎。
重蹲起笔,翻笔斜提,而后折笔写撇,左向翻腕,一泻而下。
翻笔挑起,再转腕而下写中竖。中竖以腕压笔。然后左侧翻笔带起。写结笔之右点。
此点上弓带笔,蹲笔向左下重带。
一竖一点,如春苗出土。似春芽抽条所谓妙笔生花,应该也就如此了罢。
一笔之中,变起伏于锋杪。一点之内,体自然之妙有。
观是书也,运笔翻飞灵动,笔笔筋骨强健,血肉丰满。得天地造化之机,明日月运行之理。
王氏不字,或断或连,皆无违背此字运笔之理者也。
贤字
贤字,属天覆地结构。
这个贤字有点怪。一怪在第二竖。从下起笔,直向上带。二怪贝下右侧点,改斜为平,变作横点。
然则,向上带笔连绵不断,一起呵成,却十分的贴切,十分的融洽。真可为神乎其技了。一代巨匠,果然笔法不凡。
上部左重右轻,左密右疏,打破平衡关系。变稳为不稳,增加了字的动感。
底下贝字稍稍偏右,立刻使的上半部分的不稳归于稳定,使上部的不平衡归于平衡。险中求稳,动中求静,此类笔法非高手莫能。故而使整个字坚如磐石。
最后一点,变侧为横,加起所处位置,使字再生波澜。细细推敲,妙趣横生。
纵观贤字,上重下轻,上险下稳。运笔流畅,极具动感。
常字
常字,从结体上看,是一个中宽字。此字本非中宽结体,而是天覆地结构。而经王氏之手,化而而为中宽。此特征之一也。
特征之二,就是上下密,中间疏。两密夹一疏。这在构字中也是少见的。
结体特征三。就是此字下部,右实左空。
这是王字超越之处。所谓创新,大约即指此类吧?
从结体的三个特征,考查其运笔和轻重变化的特点。对该字才能作出合乎情理的解读。
常上三点,作连笔小字处理。竖点直压,挑起翻笔再压。回带至右边一点。
此一小字,笔划紧密。故而右点长带,气势非凡。长带既用以拉大与中间部分的距离,造成险势,形成疏的感觉。从而也改变了原中宽结构。此一带笔,个中变化,只有仔细体悟,方可得其绩妙。
常字头本为一体,经其长带,便明显分为两部分。且又分而不散,此非常人所能及。
秃宝盖,重笔点住,提笔右带,重笔写勾带下。
请注意;这一短横笔之所承,乃勾之带下之笔也。
勾之带下,右翻腕带笔向上,顺势写横。横之起笔稍靠右。以形成左空。
此前讲过,破空法有二,即虚破和实破。此字破空之法,是笔意之指向,属虚破法。笔意向空,在视觉上便有空而不空的感觉。
此字之难在于腕。腕无力不活,则转锋生硬线条弱而无力。且须有腕力,尚可一次完成多处提按使转。
通观此字,原本平淡。但平中求险,打破常规。险而复稳足见功力。是故,常亦不常矣。
豪字
整体观感,豪字如豪。高高而起,雄健魁武。有点象俺山东好汉武二郎。
豪字这凌空一点,就其形态,很象俺的陨石。出锋轻带,就象彗尾。既有质感,又有动感。
高字头一横,全然楷书笔法。起行蹲笔,无一不工。突然插入这样一笔,凭添不少韵味。
横笔回带直下,便写成了左竖。右竖收笔上挑,去成就中间两点。
中间这两点,奇也,怪也。
本为两横,化横为点。初点为撇点,次点一触即发,带笔去写秃宝盖了。
王氏运笔,真可谓是随心所欲了。
秃宝盖左畔重笔浓墨,有力愈千钧之势。轻带而起,由极重走入极轻。重如千钧,轻如鸿毛。
右畔之勾,奋力环转。如强弓拉开,其势待发。这种笔划,如无极强腕力,誓难成就。
豪之下半部分,有两处叠笔。不可做一笔写。
墨问:这种笔画很难练就?
答云;是的,难就难在腕力不足或不会用腕上了。
一处是与勾相连的短横。是勾带至左方,顺势起笔写短横。二是短横后小撇与长撇相连。写法是短撇后连写弯勾,上撇与短撇是叠笔。墨迹依稀可辩。
下撇内带,带起后顺势去写右边。注意右边部分的位置。
此一豪字,观其形态,豪气干云。运笔洒落,变化万千。时如江岸驻足,时如游龙入海。这真是:未曾落笔情千丈,豪气干云墨飞扬。
水字
闲着没事,聊下这个水字。
这个水字好看不好看?
乍看还真不怎么好看。你盯住看上三分钟,它还真好看。谁不信,谁试试。而且越看越好看。越看越耐看。越看越有味。
从整体看,左密右疏。左轻右重。
从笔法变化看。左边的提和撇,被处理成了横和提。两笔相连,密实紧凑。中间带笔,虚实相间。
右边一撇一捺,处理成了两撇。一实一虚,恰到好处。并且,与中竖拉开距离。疏密对照。
空阔地带,用左提破空。使空处不空。
得险绝易,险绝中求平正难。
整个字好就好在,打破原字的平衡。引发冲突,制造不平衡。而后,提笔破空,浓笔重墨,建立新的平衡。这就是孙过庭说的险绝与平正。先有险绝,复又平正。造险绝易,而于险绝中求平正难。
我是读一个写一个。绝不敢掉以轻心的。拿起笔来,也决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不敬之心的。
练书法,对古人的字,要有敬畏之心。
练书法,一要善悟,就是脑勤。二要多练,就是手勤。除此之外,没有其他路可走。
含字
此字结体,属天覆地。人字展开,宽阔疏朗。撇划刚健,捺划柔软而软中带刚。一刚一柔,阴阳出焉。
中间今字下部,做三点处理。三点又形态各异,生动,含蓄。韵味十足。
这三个点;一为横点,一为左侧,一为撇点。三点成三角型稳定结构。匠心独具。动中求稳。
下面一口,一笔呵成。收笔稳健。且坚如磐石。
此字以秀见长,而秀不失刚,媚不乏骨。非至圣之人,不可为也。
内字
内字,独体字。
字很简单,但运笔很有特色。
起笔一竖,借下带之势,运动中入笔。此为王氏最常见笔法之一。我们就简称作动势入笔吧。
入而倾腕力压笔,笔划稍带外弓。
然后斜蹲笔,蹲而折笔回锋,划内回带写横折勾。
承上带之势翻腕带上为横。而后由右至左旋腕写弯竖勾。此一笔运力外侧,运笔迟重。弓如强弩,力愈千钧。筋骨肉具佳。
勾横带平出。然后虚笔上挑。内之人字,一笔写成。借上挑之势,呛笔而入,翻腕折笔疾速而下,势如闪电。亦如迅雷。
至下左撇右折下带结字。
此一内字,外形饱满,内中空灵。动起动收,沉稳灵活。重者如泰山,轻者如禅翼。迟中夹极疾,疾中有迟。顺带逆呛,笔法多变。其间变化,似有神助。
读完。
悲字
悲字,地载天结构
地载天结构,前面讲过,整个字呈凸形。底下托住上面。且看这悲字,是否是凸字形?
先看上部非字的写法。
左竖起笔压腕下行,然后左挑写左上点。此处起笔动势起笔也。
上点平蹲,折笔下带。然后翻腕写下笔。
左带翻腕入笔,借势而来,动势起笔。起而翻腕侧下,而后挫而上挑。上挑时有一个轻微的转腕动作。
桃起后,借上挑之势,呛笔写右竖。右竖牵丝,呛笔之痕也。
呛而折笔压腕下行,此为重笔,笔势强劲,非压腕莫能为。
此竖左挑,转腕翻上写右侧之上横。
短横化点,此为常规。带上后平点左带,再平点折笔下带,翻腕写下之短横。此处前上两笔为点,下为横。何也?点无行笔,横不在长短,有行笔也。
下横回锋左带,如抛重物,一笔直泻,点心之左点。
左侧点猛力划过,重力下蹲。此点大有飞来之势,如猛虎扑食,似苍鹰搏兔。读字至此,不由人大喊一声;痛快!
然后回锋,虚笔右上带,借上带之势,翻腕右下写心勾。
此一心勾,笔划较短,先划后蹲。然后左扬腕挑勾。此勾既长又重。
虚笔挑之上方,然后由上而下落笔写两连点。
入笔稍顿翻腕右行。将点化横,至有旋腕压笔回带结字。
心的左点。
此勾左下长带,顺势去写下一字。笔势之强,去势之明,后世之人,何人能及?
回过头来,整体观察这个悲字。上非慒囃,五味具陈,下心飞扬,犹困兽犹斗,左展右拓,更象老泪纵横。悲由心底生,古人实不欺我也!
读完了
对字
许岐山有感:\"读一个字,学什么?对每一个临习者来说,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。而我觉的,对临习者来说,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其中的运笔方法。我们对字的解读,主要的也是解读每个字的运笔方法。\"
对字,双分结构。
起笔左竖,动势入笔,然后虚笔左挑,写有竖撇。
由竖撇是借左竖虚带如笔,与左竖呼应。而后左下带笔。
由下翻上起笔写横。以下三横运笔基本相同,只是长短各不相同。
此三横五折,重在学其折笔。右向左折有翻腕和转腕之分。上横之折,为翻腕折笔。凡为折笔急促,折处尖锐折,不管左折还是右折,皆为翻腕折笔。
所谓翻腕折笔,就是先将腕翻转,然后笔随腕折的运笔方式。
所谓转腕折笔者,就是笔随腕的转动而转动的折笔。此类折笔,折出比较圆滑,无尖锐折痕。
三横之后带下蹲笔,蹲而后提。扬腕为挑,翻腕为提。
回头在看三竖一提的长短变化,形成中窄的结构形式。生动而富于变化。
右之寸的横划,与左部穿插。属重新起笔。无借势之意。起笔一蹲,而后提笔而行。
至右左挑,然后起笔写竖。竖的运笔,多次解读,不在重述。
竖勾挑起点点结字。
请注意点的位置。此处之点,位置靠右,此是王氏惯用之点位。
对字,左密右疏,运笔潇洒,穿插得宜。运笔温文尔雅。可为文质彬彬,而后君子。
读完。
慨字
慨字,三分中低结构。
先看左边的书心。左点平蹲上挑,右点借左挑之势,下蹲左上挑。然后翻笔写竖。
竖斜蹲左侧腕下,而后蹲笔上挑借势写艮。
借势起笔,转腕而斜,然后挑起。中本为横,此处借势而写,将横划竖,翻笔再上写竖提。此一竖提,起笔压腕,而后蹲笔上挑,借上挑之势,呛笔写右部。
呛而斜蹲,翻腕下带。然后折笔向右,在上挑翻腕写撇。
蹲笔翻腕后,笔疾速而下。收笔不是送出,而是折笔回带,虚笔带上,然后由上而下,动势入笔写竖弯。
竖弯入笔稍压,然后转腕右挑。挑不出锋,折笔回带去写下一字。
此一慨字,心旁两点居中,中竖挺拔。笔划疏朗,颇具意境。
中艮稍低,笔划较密,长带破空,应右之呼。
右侧取势,重笔浓墨,运笔发力,动感极强。
整个字高矮疏密,极有法度。动静结和,相映成趣。笔法娴熟,运用巧妙。临者须细细玩味,方体其中妙趣。
读完。
深字
深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先看左边三点水,上点重点高举,势如坠石。
短撇,蹲笔然后左翻腕转腕送出,笔速稍快。
此类点笔蹲而回锋,虚笔左上带。然后翻笔而下,借势如笔下下一笔。
入笔后,笔不留滞,手腕左侧压腕而行。然后蹲笔翻腕上挑。
注意,深之有部秃宝盖左畔起笔,是借三点水上挑之势,以行成呼应。带笔牵丝依然可辨。
这是王氏运笔别人所难以企及的。笔笔向连,气和血畅。用句情歌中的词就是;意难舍,情难忘。
左畔借势起笔后左侧蹲,然后翻腕折笔右带。
带起后右蹲笔翻腕左带写左点。左点取斜势。位置于左畔之下。然后回锋虚带。写右点。右点蹲而左带。写横。
此横切入,翻腕右行。此竖带有上弓,翻腕为之也。
横虚笔左挑写竖勾。竖勾扬腕挑起,压腕下切,翻腕右提。虚笔运之右侧,转腕点右点结字。
细细审视这个深字右侧水旁,灵动疏朗,如深潭水面,明净通透。
右侧罙字,笔划凝重茂密,多用重笔,与左形成鲜明对找。大有深不可测之感。王氏之高,在于将字意体现于运笔结体之中。古往今来,有几人能及于此?
读完了。
广字
广字。半包围结构。
先看广字框。一点高举,王氏常规。点起笔一蹲,转腕左带。
借点左带之势起笔写横。横上翻笔写长撇。
此一长撇,如高山瀑布,飞流直下,气势宏伟壮观。收笔一送,带有飘然之感。一横一撇,大框成焉。至此,此字规模一定。浩然之气,已在其中。
再看广内黄字。黄字上横,借撇送笔之势,虚空翻笔,顺势写横。
此横左挑,写左之点。此点一蹲即带。连写右之撇。撇转腕左带,至横下之后,再转腕翻笔写下横。
上横轻,下横则重笔为之。两横并列,轻重不同。
下横折笔划内回带,转腕写由之左畔。左畔扬腕折笔带起。划弧写横折。然后左带,翻腕写由之中横。
中横虚笔左挑。写中竖,中竖左带。写下横。下横左带写下之两点。
左点下切翻腕平带。右点借势起笔,蹲而左带结字。
此一广字,整体观之。广字半框,施以大开之笔,视野开阔。有高瞻远瞩之态。内部黄字结体紧凑,方圆结和。轻重相间。此字可谓阔其行而实其体。稳健,雄壮。确有高瞻以广天下之势。结体之妙,运笔之精,皆为后世之楷模。 读完。
缘字
缘字。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左边绞丝,不妨与前面的纪对照来读。

这是纪的绞丝。起笔相同,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起笔后稍长,折后稍平,纪为上提。折后下行,然后折笔回锋,划内回带,转腕写竖。这是最大不同处。
竖蹲笔,而后蹲而扬腕上挑。
这是第二处大不同。请比较。

左为缘之绞丝,右为纪之绞丝。两相比较,一目了然。
同一部首,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?为避免类同?非也。为求变?非也。哪又所为何来呢?此答案须从两字结构中求。

左为缘之绞丝,右为纪之绞丝。两相比较,一目了然。
同一部首,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?为避免类同?非也。为求变?非也。哪又所为何来呢?此答案须从两字结构中求。
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互换一下试试。且看效果何?
同一部首,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?为避免类同?非也。为求变?非也。哪又所为何来呢?此答案须从两字结构中求。
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互换一下试试。且看效果何?
从互换中你也可能找到打案。
其实,当我们比较而字右部时,不难发现。缘是一个右高的字。而纪则是一个右低的字。为左右打配合度。缘的绞丝被拉长了。而纪的绞丝被压短了。此其一。其二是缘右密,配之以左疏。纪右疏,配之以左密。将心独具,苦心经营。
由此可见。须活学活用方为会学。否则就是死学了。

借上挑之势,动中起笔写上横。上横短横之运笔之法。
上横翻腕折笔,划内回带写竖。竖挑起回环,带笔写下横。下横折笔写撇,注意,撇翻腕回锋,转腕写犬勾。犬勾转腕,力发右侧。最后转腕提笔,写左之两撇。
两划并列,长短分之。
下撇虚笔挑起,手腕回旋至右侧,转腕写啄。啄虚笔回环写反捺结字。

有道是千里有缘来相会。左之绞丝,右之部分,是不是有相会之感?巧妙安排,而又归自然。这大概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吧?
纲字
纲字,左一右二分,左高右低结构。
纲的结构与缘基本相同,都是右密。右密配左疏,打配才合度。一疏配疏,以密配密都不相宜。密配疏,轻配重。这都是构字的基本原则。
绞丝提起后借势由上而下起笔写罡四字头之左畔。
左畔翻腕折笔虚带,顺势动中起笔写横折。
此折典型楷书,上挑斜蹲,然后翻腕带下。
带下后虚笔左挑写四中之左竖,左竖虚挑写右竖。右竖左带写下之长横。
下之长横入笔右翻腕重力右行,然后翻腕划内回带,写中竖。
中竖起笔后压腕下行。而后虚挑,出锋入笔写有则之短横。短横上挑,虚带之左上,然后翻腕由左向右起笔写竖折。
短竖起笔后腕转左侧,然后蹲笔翻腕有行。收笔时微上挑,斜蹲回锋收笔结字。
这个纲字写的很有意思。整体上是左疏右密,左重右轻。而右部之罡字则是上密下疏,上轻下重。完全符合构字之基本原理。另外,此字还有一大特点。 左为行书,右为楷书。行楷结合,动静相融。可为妙哉!此纲中正,肃穆。大有纲纪不可犯之势。字形表字意,除王氏之外,古今无二人也。
全字读完。
出字
出字,属独体字类。
出字笔划较少,结构简洁,看后一目了然。
起笔斜折。起笔一蹲,蹲而翻腕左下,然后再蹲,翻腕折笔右上提。此划重起,转锋轻提,运笔转换迅疾,挑笔轻灵有力。两蹲两折,手腕灵动,运笔灵活。
上挑牵丝,带之右侧,压腕下蹲,翻腕左带。虽用笔较中,运笔依然轻巧。
然后虚笔转腕上带,带至中竖之上,由上而下起笔写竖。
竖起出锋,重笔下蹲。然后压腕提笔下行。此竖挺拔,犹如擎天一柱,雄视天下。
此竖左挑,翻腕写下之竖折。此一竖折,与上之竖折截然不同。上为斜出,下为内收。此一起笔犹如上午讲的点提。出锋入笔,入笔后左转腕,然后蹲笔,蹲而翻腕折笔右行。
上为右山提,此笔为折而写横,至右端,稍顿笔而后挑起点点结字。
此一出字,极尽变化之能,形态运笔,各具神情。中竖长出,犹如将士出征,壮士断腕,毫无回顾之意。大有勇往直前之概
全字读完。
启字
启字,上二下一分,上宽下窄结构。
啓字,繁体上为左户右反文,下口字。可是该字上面却没按规范汉字写。严格来讲写成了石和方。为何如此写?读石人不解。
翻过不提。先看山部石(实则为户)的写法。起笔横折撇。起笔一蹲,翻腕右行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折笔写撇。此撇压腕左下行笔,而后上挑。
上挑后虚笔翻腕写下之左点。点虚笔右上挑,然后右翻腕蹲笔,一蹲即右带写横。
横上挑写竖。此竖出锋入笔,稍顿,然后压腕下行。
此竖左挑,虚笔带上至竖右侧,然后蹲笔左翻腕写撇。此撇运笔如啄。蹲笔后翻腕疾速左下。
借撇左下之势,写口之左畔。口之左畔化竖为点,一蹲即化内回带。借带笔写横折。折出蹲笔,蹲而翻腕带下。
带下后笔稍左回环点点结字。
此一启字,变化奇特。然则构字中宽,字形饱满。口字重笔,稳定妥贴。
点后为横,横上挑写竖,竖翻笔写撇。撇后为口。
全字读完。
敷字
敷字左右双分,左高右低结构。
这个敷字,四平八稳,气象平和,中正纯厚。
起笔短横,出锋入笔,入而转腕右上推笔。然后翻腕下带,写日之左竖。
日之左竖,借横带之势由左转右压笔而行,然后折笔划内上挑,翻腕带笔写横。至有翻腕折笔。左侧腕左下行。翻腕挑起写中横,中横折笔下带写下横,下横左上挑至竖左上。由上而下出锋入笔写中竖。
中竖压腕为之,这是常规。中竖虚笔左挑写万之横。此横入笔一蹲,翻腕右行,至右上挑翻腕写撇。此撇标准式右送笔,出锋收后虚笔上挑翻腕,带之撇出起笔写万勾。
此一万勾入笔转腕,然后左提勾。
提笔翻腕,虚笔转腕上行。待提之文上方时,转腕动势入笔写反文之短撇。
短撇下蹲翻腕写横。然后翻腕划内回带,带之横中,起笔写撇。撇带起,虚笔划圆,顺势入笔,压腕重笔写反捺。反捺重蹲,然后下提笔收笔结字。
此一敷字,以其无特色为特色,亦庄亦诙,虽欲敷衍,实则稳重。特别翻捺结字,重笔浓墨,使此字根基稳固,坚如磐石。凡字根不稳,收笔轻飘者,当多加揣摩。
读完。
野字
野字,左右双分,左低右高结构。

这图的意思,是分析这个字的结构。中间的虚线是这个字中心先。左边的虚线是里字的中心线。右边的虚线是右不的中心线。这样,笔划的位置就有了一个书写的准则。
对结构的分析使我们
能够准确的把握字结构。
先看左边的里字。左短竖出锋起笔,起笔一蹲稍下行,然后翻腕折笔,划内回挑写横折。
注意此折无蹲笔,而是转腕直接折下。最后左上挑写中横,中横左下带笔写下横。下横上挑写中竖。
中竖压腕行笔,此为常规运笔法,不叙。
竖左挑起,由上而下蹲笔,翻腕右行笔,而后翻腕左带,写里之最后一笔,提。
提笔下切,翻腕上提。而后借势写右部予字。
予字借势起笔,折笔下带,在翻腕右折写一平点。
平点折笔划内左带。写予之横勾。借下带之势入笔,蹲而翻腕右提,然后转腕左带。
带下连写弯勾。此弯勾起笔短横,然后折笔直下。最后左转腕送出结字。
此一野字,左密右疏,左短右长,最后一笔长下,强化长短对比,更具情趣。此字运笔生动,展示出了生机昂然的风貌。
读完。
名字
名字,上二下一分结构。
此一名字应该化归楷书的范畴。我们已经读过王氏的几个楷书。从读过的楷书中可以看出;
一、筋骨劲健,血肉丰满。
二、运笔精工,一丝不苟。
三、活泼自然,决不滞板。
四、笔势峻峭,笔意相连。
五、气势轩昂,效法自然。
六、稳重大度,正气凛然。
且看这个名字。起笔啄划。起笔转腕,疾速送下。如飞来流星,划空而过。
虚笔翻腕回带,借势起笔,转腕上推。一推即蹲,翻腕大力转腕送下。势如破竹,一挥而下。虚笔转腕上带。就势点一横点。
横点折笔左带,顺是写口之左竖。
左竖入笔转腕下压。然后扬腕折笔划内回带。由上而下起笔写横折。
此横起笔一蹲,顺势转腕右行。而后上挑,右下蹲笔,翻腕左下带出。带起后,翻腕折笔写最后之短横结字。
反观此字,笔笔坚实,划划有力。沉稳暗含疾速,精工不失自然。既无粉脂之态,又无雕琢之痕。此方为回归自然也。
读完了。
炭字
炭字,上一下二分结构。
上山占三分之一,下灰占三分之二。
上面山字,草法而书。下面灰字几近楷书。草楷结合,极具情趣。
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;法无定法,不妨以补法法之。作书不可死守刻版的模式。一个字中不妨草楷共字,行草一家,行楷共室。但是,有一个先决条件。就是对各种笔法的极度闲熟。离开了这个先决条件,恐怕就要画虎不成反类犬了。
构字无法,而运笔有方。字形千变而运笔一途。此乃易中不易也。凡欲变体,必须慎重而为之。此与诸君共勉。
再回来看这山字。出锋起笔,转腕左下。而后翻腕带起。带起后虚笔左挑,左侧腕蹲笔,一蹲即带,带而复蹲,一蹲即翻腕疾速转腕左送。此笔完全是掠的笔法。
带送笔力尽,翻腕回笔写横。
此横行笔和收笔,皆为楷式。临写时当沉笔而为,以增其稳定性。
此横收笔后,虚笔回单,至横之左短,借回带之势,划内起笔写撇。此点从运笔痕迹一目了然。勿需多说。
撇之运笔,蹲而转腕送出,全然回到楷法中去。
最后再看火字的写法。
火字起笔上两点。左点左侧。翻腕虚挑,顺势写右点。右点入笔轻按,转腕左带。
带出后虚笔左上挑,然后翻腕如笔写火之竖撇。
此撇转腕而书,其形如弓。送出之时,稍稍加力。送出后,虚笔翻腕,带之右侧,借势点点结字。
这个炭字,上山草法,以活见长,下之灰字,施以楷法,以稳取胜。活稳相长,更见情趣。
空字
空字,天覆地结构。
起笔一点,竖点。入笔旋腕而后左带。
过去读字,点如坠石。可是,这个点有坠石之感吗?
此点确无坠石之感,也没有蹲之山安之意。与此相反,道是大有悬空无着,飘浮虚空之意。何以至此?空灵之机也。
点左挑。挑起翻腕,借势落笔写左畔之点。
左畔之点,入笔一蹲转,而再蹲蹲。连续蹲笔,实为稍见。蹲而翻腕,折笔右行。
此一横划,奋力翻腕上弓,如满弦之弓,刚劲有力。至右使转运笔,转腕带下。此笔运笔劲疾。临习时当注意笔速。
虚笔带之左点之左上,转腕入笔,左下压笔写点。此点虚笔右带,写竖折。此折下带写功字。
功字借下带之势起笔,入笔后转腕右提,提后在蹲,蹲而下带,带下后再蹲,然后翻腕写横。此横作楷法手笔,结字。
此一空字,虚实结合,上重下轻。细细端详,确有空灵之感。空亦非空,虚心是也。
读完了。
经字
经字,双分等高结构。在书法中,等高的字是不多的。此可作为一例,以解析此类字的特征。
绞丝旁,前面已经读过几中情况。再次遇到,可比较与前面读的有何异同。
不同点是形态不同,这里显的更加清朗。相同点是运笔方式相同。有此可知,相同的运笔方法可以造就不同的形态。这也就是我常说的,形态万千,唯独运笔之方不变。
绞丝出锋入笔,侧转腕斜下。下而翻腕折笔右行。然后在左翻腕折笔左下。下而上提,提而转腕压腕下行。最后转腕上长挑。
此笔长挑,借上挑之势起笔磁轭横撇。横之起笔借势而为。虽简段较原,而笔意相连。
此一短横转腕斜上,然后蹲笔翻腕写撇。
撇用送笔,行笔疾速。出锋后虚笔转腕上带,至竖右,顺是蹲笔点点。蹲而左带。此处碑有残损,运笔路线不是很清。据所留残痕作如下推断。
上横起笔出有极弱之右上带下之痕。据此可得出如下结论。
右点左带,顺是写上横。上横蹲笔翻腕左带,带下借势顿笔写下横,翻腕右行。此横扬腕左上挑,经天纬地写一顶天之竖。注意。此竖通天。
反观此一经字,左疏而轻灵,运笔如行云流水。右巠稍密,特别中间一竖。上通九天,下柱十地,颇具特色。左右两部,间距较大,而右不觉其大。皆因左提右撇破空得宜也。破空技巧,当细细体味。
读完了。
身字
身字,独体字。
借这个身字,强化几个常见笔划的写法。
身之第一笔为啄。也就是一个短撇。
起笔一顿,然后左翻腕转腕送出。送为撇累运笔之方。
送出后由下而上转腕翻笔写竖。起笔借上翻之势斜蹲,蹲而扣腕写竖。竖欲直,扣腕书。扣腕而书,挺拔有力。
竖扬腕折笔,划内回挑,带起后顺势动势起笔写横折勾。
动势起笔,就是笔借原笔划带笔之势,在连续运动中起笔。凡动势起笔,笔划带有牵丝之痕,这与正常的起笔带有顿或蹲的起笔是很不相同的。
折笔处是先微微上挑,然后斜蹲,蹲而扣腕下行。长竖扣腕,不二之法。竖不论多长,皆以扣腕书之。书是不得移动肘部。移动肘部为拖笔,竖用拖笔,必势屈乏力。或斜或曲,而成病笔。
此竖微带内弓,系书时力发内侧也。
下之勾,标准欧体之竖勾也。欧源于王,此可为证。此勾是先斜蹲笔,然后提笔折笔,折而后跪,跪而弹出。也就是常说的跪笔弹锋。勾弹起上带写身中两横。
两横连写,运笔清楚,略而不叙。
二横带下,借势写提。此提入笔转腕上提。提带下弧,转腕为之。提后虚笔翻腕,借势下蹲写最后一笔撇。
此一长撇,蹲而翻腕。然后在转腕中奋力向左下方送出。
此一身字,字之形态修长,笔划键硕,凛凛然一美男也。
读完。
伏字
伏字。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伏字,一个人,一个犬。犬就是狗。一个人像狗一样行走,就交伏。此是题外话。
先看单人的写法。上撇动势起笔。转腕下压,然后蹲笔。蹲后翻腕虚笔稍上挑。随即在翻腕想下压笔,在压笔中入笔。压而后蹲。蹲而翻腕虚挑。
运笔路线入下图。

虚线为断笔处。
竖挑起后翻腕虚笔右上带。然后左转腕借势起笔。起笔后左转腕左行。然后扬腕挑起,挑起后转腕写撇。
撇转腕左下送笔,然后挑起。挑起后转腕右带,运动中入笔写反捺。
意,此一反捺带有上弓,运笔过程中有转腕动作
运笔路线如图;

且看右边之犬字与大字之异同;

其差别在于第一笔大是一横。而犬第一笔是啄。从形态看,区别很小,但实则有人狗之区别。
以后作书,且务勿用。否则会闹出大笑话的。
而一撇一捺的运笔则是完全相同的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要学运笔方法的问题。
此一伏字,动感极强。运笔结体着实巧妙。右如犬在跑,左似人弓腰在学。人学狗样乃为伏也。
读完了。
宇字
宇字,天覆结构。
瞧,这点的形态,简直是一弯新月出海来嘛。出锋入笔,入笔后转腕左挑。很象现在的豆号。它的运笔也象写豆号。
点作挑后,顺势起笔写宝盖只左畔。此点入笔后左下顿。顿而虚笔左挑写横勾。
此一横勾与前面读过的都不相同。你能看出不同在哪里吗?
给大家一分钟思考。
这个横勾与前面读过的最大的区别就在这横上。
前面读过的宝盖头的横都带有上弓。而这个呢?是平行的!
它更近似于欧体的宝盖头的横勾。
这就叫笔法的变变化。咱们说,王氏笔法多变,此可为一例。
借作点上挑之势起笔后,右侧腕运笔,保持手腕不动,就会平行,如果手腕在运笔中有继续上翻,然后又有压腕动作,就出现上弓。如果运笔过程中有压腕动作就会出现下弓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。
此勾与前面读的相同,右下蹲笔后翻腕左带。
带有上弓是据有饱满的感觉。而平行时主要表达的是峻峭。笔势不同,感觉会截然不同。这就是笔势的魅力。
勾带下后写于之上横。上横折笔虚带写下横。而下横左上挑,然后翻腕写竖勾。
竖勾多次读过,这中形态的也已屡见不鲜了。
此一竖勾入笔后压腕下行。出勾前按笔,然后转腕送出即可。这就是送勾。不知还记得否?
此一宇字,平淡无奇。而平淡中却真功尽显。笔划粗细之变化,运笔疾迟之交替。运笔中劲力的收发。无不恰到好处。求奇易,求平淡难!此乃书法之真功也!
读完了。
彩字
彩字,左二右一分结构。
左边采字上部本为一撇三点。可是他怎么写的呢?起笔一蹲,然后翻腕左送。送下后翻腕折笔右行。而后蹲笔翻腕左带。显然与原子出入较大。
带下勾,顺势点作点。此点顺势点下后转腕右挑。注意,这里是转腕,不是翻腕。
右挑起,借上带之势写右撇点。右撇点与横折的带笔有部分重叠。
撇点左下送笔至横下。然后虚挑至横左上,再回锋入笔写横。
横虚笔左上挑,写竖。注意竖的起笔位置。
竖勾的写法多次讲过,就不重复了。
勾挑起后,笔虚空上带,转腕写撇。撇送出环转写右点。
右点蹲笔后扬腕上挑写右之三点。
右边三点请注意运笔和点的形态的变化。上点入笔左下带。典型的撇点的运笔。中点稍直且短。虽形态不同,但运笔并无大的变化。而下点则结中点左带之势,虚笔翻腕点出。蹲而左带。此点与大和伏之右点,运笔方法相同,但短而蹙。也就是说小型化了。
反观此彩字。左密右疏,左重右轻。反密轻疏重之常规而为之。但是,虽反常规,而平衡很好。此一方式,确实很难。无经天纬地之大能力,是极难做好的。
读完。
帝字
帝字,中宽结构。
起笔一点,则蹲左带。有凌空飞来之势。
借势起横。动势起笔,随入随行,无蹲顿之意。有承上之笔势。
横蹲而左带。顺势起笔,折笔右行。轻重对比,十分鲜明。
此横下带之笔,颇有意味。折笔后转腕左送,挑起前有一压笔动作。故此一带笔。具明显的螳螂肚。
挑起后左侧腕入笔,入笔下蹲,然后转腕这笔右行。此横上挑,倾斜度较大。至又侧后。右下重蹲。然后翻腕下带。
带笔至竖左侧,然后顿笔翻腕折笔写横弯勾。
注意,此一横弯勾,须转腕运笔,此乃使转运笔之不而法门。
弯勾挑起。虚笔行之竖左,而后翻腕入笔写竖。竖用压腕运笔,此乃写竖不二之法。此竖施以重笔,结笔施稍稍左下压笔,然后向左上提笔,然后再在划内回锋收笔。此竖,重笔书之,垂露收之。强健有力,顶天立地。如天之柱,地之锋。
反观帝字,轻重变化突然,对比分明,重时力逾千钧。轻者犹如蝉翼。整个字孔武有力,气象非凡,确有帝王之势。
全字读完。
春字
春字,一个规规矩矩的楷书。
此字你可以学会三个基本笔划的运笔。横、撇和捺。
先看横的写法,三横起笔基本一致,运笔相同。粗锋入笔,入笔即转腕右行。无蹲笔,也无顿笔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势入笔法。然则,数划并列,形态各异。下面就看他是怎么异的。
长短不同。中横最短,上横次之,下横最长。从收笔看,上横挑蹲明显,下横次之,中横无挑,而是稍压笔。还有一处区别,我不说了,自己找。
再看这场撇。起笔借上挑之势,逆锋起笔,也叫呛笔。呛后蹲笔,蹲而翻腕。边转腕变向左下送笔。至三分之二处开始压笔。压而后提,至力尽出锋收笔。
此一长撇,接近直撇,手腕转动角度要控制好。转动角太大,撇则倾角加大,转动角度过小,则成竖撇。故控制手腕的转动角度和速度,是写好此撇的关键。
再看捺的运笔。撇送出后,笔虚空挑起,空中转腕回还,将笔运至下横这上,然后由上而下,在横中入笔。
入笔后右侧腕逐渐加力压笔而行。然后蹲笔,在转腕向右提笔出锋收笔。
一般情况下捺的收笔是平行提笔出锋收笔。此处则稍稍斜上提笔收笔。这中运笔,要注意压笔,否则易出现上飘。形成字根部稳。这是临兰亭者最易出现的毛病。
下面的日子,临写是注意宜狭不宜宽。宽了显的笨拙。
整个春字,上部重笔,但规矩不失活泼。下之日子,灵秀多姿。看上去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。真可谓;一个春字,道尽人间春色。
读完了。
晨字
晨字上一下二分结构。
日字高举,在一般结体中少见。
左竖外弓,这是王氏运笔中常见的。我们讲过。外弓饱满,内弓险峻。
出锋起笔,手腕左侧运笔。然后翻腕折笔,划内回带。借上带之势起笔写横折。
横折入笔后压笔右行,而后翻腕折笔向下带笔。带笔时手腕稍右侧,再转腕左带。故稍带右弓。
然后,左挑写日之中横。横翻腕折笔写下横。下横翻腕折笔左带。左带是稍作转腕带下。借下带之势,顺势起笔写横。
此处两横相连,笔意相通,水乳交融,混然一体。
横上翻笔,翻腕写撇。此撇压笔转腕,逐渐加力,而后上挑收笔。
虚笔挑起后,空中翻腕,借势写辰之上横。
辰之上横,短横之运笔。然后划内回带。左侧腕压笔下行。然后左顿,一顿即带,转腕写竖勾。此处下压笔,然后挑起。挑起后空中翻腕,左转腕写啄,就是短撇。短撇虚笔左下带,然后上翻笔右侧腕点点结字。
反观晨字,日字高举,晨字宽阔。犹如旭日初升,有蒸蒸日上之感。上日温重,下辰活跃,更似海上日出。辰似波涛,托出旭日。好一派生机勃勃之象。妙哉!
读完。
教字
教字,左右双分,左高右低结构。
先来看左面的孝字。上横出锋
上横出锋入向右上运笔,然后左挑写竖。
竖结上挑之势,从左入笔,入而蹲笔,然后翻腕压笔下行。
此竖左带,借带之势写下横。下横起笔斜蹲,转腕右行。然后上挑翻腕写撇。
注意;此撇为直撇,压腕直下,入水银泻地,行笔疾速。
撇出锋后虚笔上挑,翻腕借势起笔写子。
子斜上入,入而压笔,压而后折。折而即提带,提后再按写竖弯勾。此划入笔后转腕行笔,最后左提出勾。
勾挑起后虚笔挑至提划之作上方。然后由上而下出锋入笔写提。
此提划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疾速上提。借上提之势写右之反文。
反文借势起笔,牵丝清楚,起而转腕左下送笔。然后侧蹲,翻腕右行。至右端左上挑,挑起后翻腕下带。此处带笔时提笔,一提即按,按后转腕写撇。此撇转腕送笔为之。
此一笔法,在王书中属常见之笔法,典型的提按运笔,由于提按转换较快,准确把握可能会有一定困难。
撇与捺的关系,前面读过好多。撇出锋后,在空中划圆,在划圆中起笔写撇,此撇下不重按,然后重蹲笔,蹲后转腕,水平提笔收笔。
此一教字,左高右低,左轻右重,撇捺重收,重心极稳。轻重有度,穿插有序。四平八稳,极具功力。
读完了
镇字
镇,左右双分结构。一般情况下,这个字是左一右二分结构。但是,此处确写成了双分结构。不仅如此,而且让人感觉就应该是这样的。改变字的结构,这是方法之一。而非绝顶高手不能。
入笔一蹲,然后翻腕疾速直下,这长撇写的直如庐山瀑布,飞流直下三千尺,通快淋漓。
撇左上挑,虚笔转腕,借势写点。此点为平点左带。顺势写上横。
上横划内回带写竖,竖左挑,写两连横。下横翻腕折笔带下,带下后蹲笔翻腕上挑。写真之横。
左边金字,两处避让,捺化为点,一让也。最下一笔,横化为提,二让也。
知避让,方能穿插。请注意真字的传插。
真字上横,短横之运笔之法也。出锋入笔压腕右行,然后蹲笔。此处蹲后划内上挑。写短撇。短撇一提即再入写左竖。此处笔虽断,而意要连。不要写成孤立的两笔。
且横让点,撇竖穿插。写竖压腕,此乃竖之运笔的不二法门。
竖上挑笔写横折。横折之竖左挑起,写内部之两短横。下短横划内左带。写下之长横。
长横重势,此横起笔后渐行渐压,其势如阵云掠空。此横上挑写下之短撇。短撇上挑,翻腕至右点点。此点转腕右斜下蹲笔,蹲而左带结字。
此一镇字,笔力混厚,结体严谨。左拓右展,气象非凡。如李广镇北,自有一番威势。
读完了。
众字
众字,上下双分结构。
这个众字,粗狂而有力。以雄壮为起特点。
起笔一撇,蹲而左带,借带之势,顺是写作竖。此一左竖,大角度内收,形成放射状。
此竖翻腕上挑,顺是写横折。此横上挑下蹲翻腕左下行笔。此处跟左边相同,大角度内收。使整体形成底小口大的盆状结构。
具有很强的向上发散力。
然后虚笔左挑写中间两竖。中间两竖,左重有轻,以见并列笔划,形态变化。
右竖空笔左挑写下竖。过去读字曾说过。皿底长横。以托上。此处亦然,此横稍长,以托起上方。
此横虚笔左带,然后起笔写撇,此撇起笔后转腕平送,然后划内会笔,连写下方之短撇。此一短撇,起笔后转腕重压,然后左上挑笔写中竖。
中竖借上带之势起笔,带很明显。此竖怪异,起笔后转腕带出一弧笔,然后压腕下行。以重笔收笔。
竖左挑,然后空中翻腕,将笔带之右侧,借右翻之势写啄划。啄划左送,而后虚笔划圆回笔,借势动势起笔写反捺结字。此一反捺,以重笔收之。笔要蹲住,方能稳健。
此一众字,结体饱满,以重笔为主,兼用轻笔,下部左撇右捺皆用笔极重,更显稳重老辣。
此字重心凝聚,而有拓展适度,外张里极强,是处理内聚与外张的典型范字。临习者当翻复临习,翻复琢磨,体会起内聚合外张的巧妙机巧。
读完。
精字
左右双分,等高结构。
先看米字旁的写法。
左点右上挑。右点左下带。一呼一应,形离神合。运笔干脆,干净利落。
右点虚笔上挑,顺势写写勾。翻腕借势下蹲,压腕直下。然后,扬腕挑勾。此竖运笔犀利,直中含曲,刚筋铁划,极具精神。
勾挑起呛笔写上横。上横一蹲,翻腕下带。带下后再蹲笔,翻腕提起。整个米字旁,瘦俏劲键,炯炯然神情灼现。
青之上横,借上提之势入笔,入笔后压腕右行。然后左上挑写竖。
此竖顿而压腕下行,然后左挑转腕行笔,至右侧再左带,然后转腕起笔写下横。长横划内下带写月之左竖。
月之左竖带有外弓,书写时手腕左侧下压即可。此竖划内回带写横折够勾。
此一横折勾也带外弓,手腕右侧而为之。
此勾转腕左提,与米字旁之挑勾写法不同。也可以说是运笔方法不用。临习时请注意。
反观精字,左右皆以瘦见长,且米青之间,间距较大。然则,间距虽大,而不觉其散,实乃呼应紧密,照应得体,穿插得宜之功也。此字给人一种精神清爽的快感。笔下之神,自是非凡。
读完了。
茂字
上一下二,上窄下宽结构。
先看草头,这个草头右点怪,就是右点太长。变点为啄了。
左点左侧腕一蹲,蹲后翻腕右挑起。笔空中划弧,转腕写右点,右点按啄的运笔,蹲笔转腕左送。送后挑起下下横。此一草头,左收右展,左短右长,两点相拥,十分生动。
右点探出,其势险峻。
草头下横折笔左带,借势写戊之左撇。注意;戊之左撇起笔处有右探之势,乃带笔入笔之痕也。若有意为之,极具难度。
撇为竖撇,收笔压而左提。此处非挑笔也。
提出后转腕上行写戊之横。横左上挑,由左向右入笔,右下压腕写戈勾。此勾较直,临习时注意。
戈勾挑起后写短撇,短撇扬腕上挑,点点结字。
此茂笔刚字险,以势取胜。上草下戊,浑然一体。笔简字茂,极具茂盛之象。

这个点点在横右端的斜上方的,可能是碑有残损,故连在一起了。

道字
为了加强走之的练习,今天读道字。
大家不妨比较一下,两个的走之运笔是相同的。

所不同的是用笔的轻重。遐用笔较重,而道用笔较轻。为何运笔轻重不同?这个问题留待最后解答。
道字上本两点,此处写为一横。一横代点,这是行草中常见之写法。
起笔代点之短横,起笔一蹲,而后翻腕右行。然后,稍顿翻腕左下带。横上左带,一般带笔是稍转腕,运笔类似撇的送笔。
此种带笔,完全是为了便于写下一比。在此处就是为了写下之短横。此一短横,借撇之势,动势起笔,起笔后压笔而行。然后折笔转腕,左侧腕顺势写左竖。此处带笔写竖,以一代二,省却了首之短撇。
左竖划内折笔回带,写横折够。此一横折,转腕运笔,回还而下。没有蹲笔,也没有蹲笔,而是转笔。这和蹲或顿笔写折是不同的。临写时当注意。
勾挑起后其余各笔划运笔很清楚。就不再赘述。
走之读遐是已经读过,在这就不再重复了。
最后看一下道和遐走之为何轻中不同。遐整体笔稍重,而道则整体笔稍轻。为使字整体均衡,故重者随重,轻者随轻。遐字迟重,道字轻灵。闲遐求其稳,得道欲起清。字意不同,轻重有别。古往今来,能以书写体现字意者,唯羲之一人也。后世之书,何人能望其向背乎?
读完。
今字
这个今字很简单。重点在这一撇一捺。
先看这个撇。入笔一蹲,翻腕疾速直下。笔划刚健有力,可称的上是刚筋铁划。
撇虚笔左上挑,空中翻腕调锋,顺势起笔写撇。
撇借势划内起笔,然后转腕右斜下压笔而行,渐行渐重。最后左上挑收笔。
此撇飘逸而有劲健。今字一撇一捺大力开和,舒展,大度,力足神清,飘逸洒脱。
撇虚笔左挑,写今之点。点蹲而左带,牵不写短横。短横划内回笔,写下之竖勾。此一竖勾动势入笔。稍稍转腕,故此笔略带右弓。最后翻笔挑起结字。
临此今字,应注意撇捺的形态和关系。左撇直劲陡峭。势足力猛。右捺曲中带刚,多起波澜。上部波澜壮阔,下部紧缩丁零。形成鲜明对笔。整个字给人一种空灵之感。
读完。
者字
以者字为例,再谈同字不同形的问题。


比较这两个这的异同点。
这两个者的相同点是,一,上很很短,下横夸张,笔行斜线,气势非凡。二,长撇直下,力道十足。三,上竖下竖(日字左竖)处同一直线。四,视野开阔,笔力劲健。
这两个字的不同点在于;一,前者豪放,后者沉静。二,前者咄咄逼人后者温文尔雅。三,前者撇带弓上挑,后之出锋直下。四,前者日字一比完成,极具动感。后者几近于楷,淡雅沉稳。
从运笔方法看,前面四笔,几乎一致。
先看上短横,起笔相同,收笔有异,前者空挑,后者实挑。
上竖运笔相同,笔路一致。出锋起笔,然后左上挑写下横。
虽碑有残损,但运笔依然可辩。
长横如出一辙,并未见差异。
上挑翻笔写撇,运笔有所变化。前者稍稍转腕,略带下弓,收笔上挑,运笔清晰。后者上挑翻笔,压腕直下,笔行直线,未见有弓。收笔出锋,如剑如芒。极其犀利。
下面日字,起笔一竖,皆以上竖为准。不同的是,前者竖后外翻笔,带起写横折,勾挑起连续点点。整个日字,一笔完成,同气连声。而后者则行笔近楷,笔笔沉稳。
可见,字虽同而形有异。形之所变,全在运笔。而其运笔而又求大同,存小异。方法虽同,设有小变,则字已变体也。由此,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书体之变,非运笔方法之变,实乃方法运用之变也。不识此中玄奥而故作创新者流,实乃旧疮未愈,又作新疮也,不亦悲哉!
读完。
色字
色字,独体字。
起笔短撇,蹲而转腕左下。而后翻腕这笔上提。然后再转腕下带。
色字头两笔并作一比连转练翻手腕,用笔稍重,手腕灵活,凝重中透着活跃,劲健而不乏柔姿。此乃腕之功也。
色字头带下,这笔连写横弯勾。此处虽为横弯勾,却有弯而无勾。横转腕,尽力左带,带起后虚笔向右回环,点色内之点。
此点原路回笔上挑,借上挑之势,动势起笔,写竖弯勾。
注意,竖弯勾起笔处明显有带笔之横,带笔向上,然后转腕左下行笔。
此处行笔,左侧腕压笔而行,笔划明显加中。
然后右转腕写横,横左转腕上挑写勾。说时慢,写时快。色之下巴运笔疾速,故有风生水起之势。转腕回环,势满力足,划如钢筋弯曲,极具张力。
整个色字,行笔入行云流水,手腕或转或翻,极其灵活轻盈。此字生动活泼而又不乏庄重,极具姿色,但决不轻佻。次色乃秀色也。
读完。
蕰字
蕰字上一下二分结构。
先看草字头的写法。起笔左竖。然后左挑写作短横。此横提起,随即动势入笔写右短横。右短横左上挑,写右短撇。
短撇右带,顺势写三点水之上点。借作左带之势翻腕右侧蹲笔。一蹲即左带。借左带之势,动势起笔,压腕写竖。竖扬腕挑起写日字。
从草头的撇到三点水的点,到竖,到提。笔极具弹性的翻复起落,跳跃。这种连续性跳跃起落,使笔运行流畅,笔意衔接自然。绝无造作之感。这真是有意种花花不发,无意插柳柳成行。技巧娴熟,笔自生花。
日之左竖,右上挑,顺势磁轭横折。横出锋起笔转腕稍斜上。然后右下蹲笔翻腕左下行笔。此之两笔,临写时注意轻重之变化。重竖,轻挑,轻入重折,折而再轻。轻重变化,足见笔力功夫。
横折虚挑写日之中竖。此处原本为横,此字划横为竖,可算一奇也。竖左带写下之短横。
短横折笔下带,写皿字底之左畔。
这一带笔,如流星坠地,划了一到漂亮的抛物线。此乃左转腕之功也。
左畔折笔右上带笔再划一弓,然后转腕左带。写皿中之左点。左点上挑,写右撇点,撇点左带,写最后一横。此横为此字中最重一笔,以收增强字根,稳定全字之效。
此一蕰字,四平八稳。而稳中不乏动势,可以说是笔笔皆活,充满生机。动蕴于静,活寓于稳,这大概就是蕰的含义吧?
读完。
立字
立字,通常为左二右一结构。此字却写成了左右双分结构。
先看左面禾木旁。
起笔一蹲,然后翻腕左下送笔。送后稍提然后右翻腕压笔下行。
此竖挑起然后转腕写横。横翻腕折笔左带。带下后蹲笔右翻腕上挑写立刀之点。
立刀之点有与碑的残损,已难辩笔划。按王氏常规写法。借挑起之势,由上而下动势入笔,入笔即蹲,蹲而折笔,虚笔上挑写最后一比竖勾。
最后一笔,本为竖勾,此处化而为悬针一竖。行草之中,立刀竖勾常见之写法。
此一竖借势起笔,带痕依稀可辩。起笔后蹲笔,蹲而压腕而行。余者按悬针之竖运笔即可。
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,此竖有较大斜度。通常我们说,长竖贵直,斜则易倾,曲则无力。此竖斜而不倾,何也?
问题就出在其巧妙的平衡技巧上。你看禾木之竖,下部是向左内收的,此竖下部向左内收,上部外撑,下部内收,就像两个人手拉着手,上身外撑,腿脚内收一样,形成个力的平衡,虽斜仍稳是一个道理。如无禾木之内收,此竖则为病笔矣。
故入无娴熟之平衡技巧,这种高难动作还是不做为好。所以,临习时要心中有全字,否则顾此失笔,难以写好。
读完。
文字
文字。独体字。
这个文字,我看了的第一感觉是;气度非凡。
说它气度非凡是因为;一、结体宽阔,气象宏伟。二、笔力雄强,筋强骨健。三、势如奔马,佼如脱兔。四、动中寓静,儒将之风。
此非极法娴熟,腕力十足而能为也。
看其具体写法。起笔一奇,逆入转腕,形成回笔,王氏此类写法并不多见。转腕旋笔,动势极强。
转腕左下送笔,行笔如风。而后顿笔转腕,勒缰力行。看此笔,方知横古人称勒的原由。非勒紧而不能出势,无此势则不能称勒。马正狂奔,奋力一缰勒之,正是此势。
然后蹲笔翻腕回带,划内起笔写撇。撇转腕送笔,笔疾力猛。撇挑起翻腕再入写捺。扬腕挑起,翻腕调锋,连续动作,犹如迅雷掩耳,一瞬完成。
此撇入笔后压腕右下,然后重笔虚笔左上挑结字。
整个文字,共有四笔。而书者一笔写成,手腕灵动,行笔入风。一气呵成,毫无滞涩。筋骨血肉,无一不佳,妙哉,斯文!
读完。
尤字
接着讲。
先看尤之横。起笔一蹲,蹲后右翻腕,向斜上行笔。至右端扬腕左上挑。这些都是有形的笔划。人人都能看明白。这就是庸愚皆识其端。
左上挑至撇的起笔,为无行的笔划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笔。有形为实,无形为虚。
用虚线表示虚笔的运笔路线。这就是由横的左上挑和撇的入笔两出带笔的笔势做出的推断。
这个推断是不是书写者的运笔路线,如果不是完全真实,应该距真实也相去不远吧。
否则,你将无法对上挑的笔势和起笔的笔势做出和理的解释。这是所谓的悟。就是根据笔划形态和笔势对运笔做出和理的推断。
撇借势起笔一蹲,因为借势蹲笔时手腕是向右的。蹲而翻腕,然后奋力转腕左下。由于奋力转腕,此撇尤如钢筋一般,散发这强力的弹力。
撇扬腕上挑至竖弯勾的起笔又是虚笔。这就需要根据挑的笔势和竖弯勾的起笔来推断虚笔的运笔途径。
从虚线可以看出,笔挑起后即开始转腕调锋,待笔运至撇右方是即入笔写竖弯勾。这从挑势和竖弯勾的入笔的笔势,也还是很清楚的。
竖弯勾借势起笔后随即翻腕,左侧腕写竖部分。竖部分带弓,必为左侧腕。然后转腕写弯,待手腕转到右向是写横的部分。最后扬腕挑勾结字。
这就是读帖的第二层次,读出运笔方法。或者说读出运笔技巧。
如果说你读帖是读出了基本运笔方法和运笔技巧,就说明你的读帖水平达到了第二层次。如果你还不能读出运笔方法和运笔技巧。那就说明你的读帖还处在第一层次。或者叫初级层次。
下次讲读帖的第三层次,读出字的神情。
拙字
拙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此字有一疑点,拙左本提手旁,从写法来看,此字疑为木子旁。是否有通假,我每查阅有关资料,不好作出结论。我们就以字为准,以字论字吧。
起笔一横,出锋入,入而后蹲,蹲而翻腕右行。而后左上挑,挑至竖之左。然后起笔写竖。
此竖稍左倾。
这是违背常规的。常规竖要直,一不能屈,二不可倾斜。而此竖却是斜的。另一点,此竖本为竖勾,此笔无勾,直接回锋上提。这也是少见的。
上提后,起笔写撇。撇下蹲笔,然后翻腕写提。也就是一上挑笔。挑起后写上撇折。
上撇折起笔斜蹲,随即翻腕右带,带起后写右边撇点。此一撇点入笔后转腕左带,出锋后左上挑写中竖。
此一中竖依然向左下倾斜。且与左竖平行。竖左带,然后虚笔左上挑笔,写下面的撇折。此一撇折无蹲笔,直接折笔右提,虚笔挑起,点右点。上为撇点,而下为竖点。
相同笔划并列,形态各异。这一点在前面读帖时多次讲过。此处依然。上撇折与写撇折形态不同上蹲而这,下直接折。而右点之不同,一目了然。
此一拙字,从运笔,到结体具有拙意。左边一横一竖,形态稚拙。右边出字,则憨态可鞠。两横具斜,而字确不觉起斜。其功在点。整字具斜,以点补正,可谓高招。临习是当特别注意。
读完。
内字
此一内框,三面外弓,字形饱满,筋骨强健,血肉丰满。厚重而不失峻峭。
勾送出后翻腕带起,虚笔走大回换。带至上方后,逆锋起笔写竖撇。逆锋起笔后,随即翻腕折笔下行,至下稍作带,即翻腕折笔,随之再左翻腕带出结字。
此一内字,仅两笔写完。简练。此字极具外张和内聚力。是外张和内聚的高度统一。因外弓而具张力,也因外弓而具内聚。运笔之精妙,当细细品味。
注意;内字框不宜长而宜短。长则瘦削乏力,有不稳定之感。框宜重不宜轻。重则重心下移,是稳定的基础。轻则发飘,字根不稳。临写是当多加体会。
读完
雪字
雪字,天覆地结构。
上二下一分,雨字头占三分之二。横山占三分之一。
上短横化二为平点,出峰动势起笔,入笔斜上,然后蹲笔翻腕左带。借左带之势斜雨字头之左畔。
左畔顺左带之势起笔,起笔后座赚腕压笔。然后蹲笔翻腕右行。右行笔试要右转腕,使次长横带上弓。
至右端右下蹲笔,翻腕左带。
笔带出后虚笔左上挑写雨字头之竖。写竖压腕,这是常规运笔,无需多言。
此竖左上挑,翻笔写左点。左点左下蹲笔,蹲而翻腕右提,提而再入笔写右之撇点。右之撇点转腕左带,极似短撇。借左送之势起笔写横折。
此以横折,横微微上弓。折微微右弓,故写此笔时力发外侧。微弓用发力,弓大时用转腕。此时微弓和较大弓时运笔的不同。
此折左带笔,虚笔挑起写中恒。中横虚笔左带些最后一横。三横并列,形态不同,笔势有异。临写时主意区别。
此一雪字,凌空一点,状如飘云。下笔宽阔,如乌云压顶。雨之四点,此以两点代之,笔活势足,柔中带刚。犹如风神舞雪,其势飞扬。下之横山,复归于静,上之动势,衬之以下至安静,颇具雪过天晴之趣。不亦快哉!
读完了。
思字
今天再读个心字底的。思字。
思字,地载天,上下双分结构。作天的悲字也是地载天,却是上二下一分结构。这是此二字结构上的不同。
横折之横借势动势起笔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压腕左下行笔。压腕行笔时,力发右侧。此一田字,三面外弓,字形饱满,骨强筋健,血肉丰莹。
右侧竖挑起写中横。中横左上挑写中竖。中竖左带。写下之长横。
下之长横划内左带。借左带之势写心之左点。
注意;在悲字中此点由横长带而下,左上翻笔再右带。此点则是转腕直下蹲笔,蹲而翻腕直上折笔,故有断笔之痕。蹲时疾,折时快,蹲时重下,折时速体。此点看似简单,写好极难。
此与悲心不同之一。
折笔提起,然后由上而下入笔写心勾。此一心勾,动势入笔,逐渐加力,稍上行后翻腕挑勾。此为与前字心底不同之二。
勾挑起后,借势向左下蹲笔,蹲而翻腕右提,一提再平顿,然后折笔右下稍行收笔结字。此两点连写。有两处与前不同。一是左点起笔不同,前为顺起,此为逆起。而是收笔不同,此处很明显,不叙。
此为不同之三。
下面请大家比较二字心底的不同。
 

二字相较,一目了然。
读完了。
深字
深字,左
三点水的写法比较
以三点水的写法为例,来探讨王氏笔法的变化规律。对临习王书者,不会不无益处。
先看法、流。

比较二字,不难看出形态上的区别。三点水的第二笔,前者是直下,而后者则是左弓。
笔划之所以形态不同,其原因是运笔的不同。而运笔的不同又在于运笔时手腕上的动作的差异。一般来说,第二笔的直下是以手腕下压为主。而第二笔的外弓,则是 手腕的左翻为主。这种手腕上的动作的不同就产生了笔的运动状态的不同。运动状态的不同,会产生不同的运动轨迹。这就是笔划的形态不同产生的原因。
再比较这两个字三点水的不同。


一个是外弓,而另一个则是内弓。外弓前面已经说过。是手腕左翻。内弓则与此相反,书写时,手腕是右翻的。手腕内翻,形成第二笔的内弓。
从以上三字可以看出,三点水的第二笔有三种基本形态。直下、外弓和内弓。
临写时,要注意三种形态的运用和运笔的差异。
书法的求异求变,不是制造奇装异服,更不是如小丑化装。写出些除了自己谁也不懂的怪异符号。而是以深厚的书法功力作为基础,一种对运笔合理的运用。在这一点上,王氏给后人做出了榜样。
以上三个字中,三点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;第三笔的上提都比较长。这种长提的目的是为了破空。破左右部分之间产生的较大的空白。使得空而不空。这是书法的一个基本原则。
再看这两个字,同旁不同形。

同一个偏旁,差异如此之大。这个源字,为了避让,二笔缩短且形态内弓。
再看洞与源,字不同而旁同。

字虽不同,而三点水却几乎一模一样。笔之运用,全在一心。笔法精熟,自当无拘无束。运用自如。
从前面不同字的比较可以看出。三点水的写法和运笔有三个共同特点。
其一是上点内收。上点的位置一般都比较靠右,向字的重心收敛。笔势向外侧带。其二是曲与直的统一。所谓曲是指三点水整体分布呈一条外弓的曲线。所谓直则是 指三点水有一条平衡的垂直平衡线。曲线展示其动感。平衡线决定其稳定性。其三是其第三笔都长带。前面已说过,长带以破空。强化左右部分的呼应关系。使整个 字气血相通,筋骨相连。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。
读完了。
讹字
讹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言字,起笔竖点,然后虚笔左带,写上横。上横出锋起笔,转腕左行。然后,虚笔左写带写中横。中横借势起笔,起笔后转腕右提笔,一提即回。注意一提即划内回锋。写下横。
下横虚笔回带,顺势写口之左竖。带痕明显。此竖右下压笔,而后划内回锋写横之。
横有上行笔,然后顿笔左下带出。写口之最后一横。最后一横稍长,托起口之下的。
在看右之化字。单人之撇,起笔蹲笔,蹲而转腕左下送出。临写时注意起笔位置和穿插关系。
撇送出后翻笔上挑。由上而下起笔写竖。竖稍转腕按笔后左上挑,按上下位置分,撇和竖各占二分之一。
竖挑起后写划之左短撇。也就是啄。因碑有残损。此啄仅留有起笔处。据竖弯构起笔推断。此啄起笔一蹲,然后翻腕左下快速略出。
掠出后虚笔上挑转腕,结势起笔写竖弯构。
竖弯构借上挑之势逆锋起笔,起笔后翻腕下压直行。然后转腕写弯的部锋,转腕后,力发横之下侧写横。最后上提笔写勾结字。
一个讹字,笔划诡异。整体看。两边重,中间轻。言字旁则上下重,中间轻。从结体到运笔,贼眉鼠眼,给人一种心术不正之感。书写至此等境界,不由人不叹服。
读完。
迷字
迷字,走之底中高结构。
先看中间米字的写法。
起笔左点,一蹲即上挑。蹲的干脆,挑的利索。挑起后虚笔转腕写右点。
此一右点,甚为奇特。借空中转腕之势入笔,入笔右下,随即左转腕划一弧。然后再右上挑写中书。
此笔本为一点,而再羲之比下,点变为弧,形态别致,其势如风帆,也似酒幌。给人诸多暇想。
中竖借上挑之势动势起笔。起笔后压腕之下。凛凛然如风中之桅,昂然而立。
此竖稍压笔后左挑
此竖稍压笔后左挑,虚笔翻腕,借势入笔写中横。中横如笔转腕,略带上弓。至右转腕压笔左下行笔。然后稍顿翻腕右带。最后右下蹲笔,翻腕拨笔左带。
此笔带出后,虚笔转腕,笔走大回环。至左上写走之之点。米之左点左侧蹲而右上带。此点则入笔稍顿而后稍稍又行,划内左带。借下带之势写走之第二笔。
第二笔一入即顿,顿而提笔下带,带而再右下压笔转腕左下行笔。而后稍顿,翻腕写波。此波行笔先稍上,再右下,然后蹲笔平收。当只有笔尖着纸时上挑回锋结字。
此一迷字,走之如船,米字似翻,风急帆满。米字动势强烈,而走之静如止水。故而整体看字无动势,虽帆已满,而船不行何也?故谓之迷。迷途之船也。
读完了。
途字
途字 结构与迷相同。
先比较一下走之再讲余的写法。
看一些它和迷的走之有什么区别?

引用书法爱好者言论
任梦随风:回锋,出锋。平出,上挑 可能是因为余比较零乱,所以上兜一下,可能是因为那边太空,途脚尖有点上钩 所以横得长点,迷字横长了,就打架了
顽石:走之倾斜度不一样 途之点左上 收笔貌似一样 走之点也不一样
墨荷小筑:迷平收 途收笔上兜

这种比较就是寻求运笔的规律。两个走之的不同点是;一上点,途长迷短。
二是收笔。迷是蹲笔平收,途是蹲笔稍上提收笔。
相同点是;点的形态随异,但运笔相同。收笔随形态不同,但运笔也相同。
只是最后途为出锋,而迷为虚笔左上挑
其余运笔形态都相同。
再看余的写法。撇为直撇,起笔蹲笔后左翻腕,然后压腕左下直行。
凡是直撇运笔是一致的。基本动作相同。运笔方法一致。
为何将撇写成直撇?此为避让也。撇出锋后,虚笔左上挑笔然后翻腕再去写右之捺。
此那右侧腕动势入笔,边行边压笔而后蹲笔翻腕左带。
左带后虚笔翻腕写上横。上横左带写下横,下横左上挑起,写竖勾
此勾转腕左送笔。然后再挑起写左点。左点入笔后左转腕。然后再右翻腕左提笔直接去写右点。这个右点在读思字是读过。此处于思字心底的右点在形态和运笔上都相同。我就不再重复了。
此一途字运笔灵活,动感较强。从内到外无处不动,是以动为主的字。人在旅途,看来是不动不行啊。临此字,运笔要抓住一个活字。让字动起来。
读完了。
还字
还子走之底,中高结构。
接连三个走之的字,这次走之该不难了吧。
还字,中为瞏字。起笔左短竖。右侧入笔,稍稍转完,内测带弓。
折笔虚上提写横折。借挑之势,动势入笔,然后蹲笔翻腕斜下。然后写中之两短竖。右短竖左带写下横。过去读德时说过。下横稍长以托上。此竖虚笔左带,写下横。注意下面这个连笔的写法。
横稍顿,翻腕左下,然后直接翻腕折笔右行。至右左上挑,翻笔写一直撇。三者四笔,折折不同。上顿而折,中翻腕直折,后挑而翻折。一个折笔,多中运笔。临习势当加以区别。
撇虚笔挑起,空中翻腕,顺势写中竖。中竖重笔,增其稳定感。此竖折笔回锋,带起写啄,啄接带势起笔,回抱下横。啄左下出锋,然后翻上点点。此点划内回锋上挑写走之之点。
此一走之与前两个在行态上有较大变化。就是第二笔中断。但是,笔随断,而意相连。其运笔则与前两个相同。只是断与连的问题。
其他部分与前两个具相同,就不再赘述。
此一还字,中密而中,走之疏而轻。大违常规。读帖中说过。一般是密处轻,疏处重。此字何以违其常规也?中重而外轻,还之理也。正所谓在家时时好,出门处处难哪。故思还,当还。皆为中重也。
读完
欲字
欲字,左右双分结构。
左谷右欠。此字属草书范畴。
左边谷字,起笔一点,入笔下蹲,蹲而翻腕右提,其形如钉,其势如风。强劲有力。
提起后借势逆入翻腕劲疾左下行笔。手腕一压到底,然后翻腕折笔上带。带上后在翻腕折笔下行。而后扬腕划内回笔。在由上而下蹲笔,蹲而扬腕疾挑,写右部之欠。
此一谷字,手腕翻飞,行笔疾速,一气哈成,运笔势足力猛,写来通快淋漓。
借上挑之势起笔写欠。欠借势动势起笔。入笔转腕,下行,行而后翻腕右折,折而后蹲,蹲而翻腕,左侧腕压笔力下。稍带左弓。力足势满。很是生动。
然后扬腕折笔回挑,划内回锋。然后翻腕点点,此点右点下蹲左带结字。
一个欲字,仅作两笔,简洁明快。运笔动若疾风,行如蛟龙,笔势强劲,筋硕骨健。疏密有致,呼应天然。美哉,斯字!
读完了。
逰字
逰字,走字底结构。
逰从走,陆上之逰也。游从水,水中之游也。简化方案皆从游,从此无陆上逰也,皆为水中游也。
逰游古语不通用。如旅逰,古语为逰,非游。今作旅游。从简化方案也。
逰之提手,起笔一横,出锋动势入笔,右侧腕,右上行。而后做上挑写竖勾。
竖勾入笔稍按,然后提笔压腕下行,过中后在压腕加重,最后顿笔转腕上提。提起后翻腕连写提手之提。
借上提之势写右之短撇和横。有之短撇,借势笔痕明显。入笔后翻腕左下,随即再翻腕右行。至右微上挑,翻腕左下带写子。
带下翻腕折笔右行。而后再左翻腕折笔左下带笔,待势尽右翻腕,转腕写竖弯勾。勾带起翻腕写横结字。
更正,勾带起翻腕写横,此横稍顿结笔。砚后虚笔左带写走之之点。
此点为平点,一点即虚笔左下带。注意,此处原碑有残损。带下后借势一点即提,一提即再入转腕写弧笔。此弧转腕左带,而后由下而山翻腕写波。
此一平捺,可为标准平捺,入笔上提,然后右侧腕向右下行笔,最后蹲笔平提结字。
此一逰字,虽具动势,然则字势平稳,丛容大度,优哉逰哉。此乃饱学之士之逰也。如动势过强,逰势过急,则为如今只团体逰,穷汉之逰也。文雅学士,决不为也。
读完了。
室字
室字,天覆结构。
上面宝盖头,一个标准的行书笔法。而下面至字,可为一个标准的草书。行对草,道也很般配。
宝盖的写法。上点右侧蹲,翻腕左带。
借左带之势写左畔之点。左畔之点,出锋入笔,左转腕蹲笔,然后虚笔上挑。
两点之间,情切切,意绵绵。然则上点左带如风摆杨柳。下点左侧蹲,更似疾风热雨,凌空洒落。
笔虚空翻腕,写横勾。横勾之横斜入而后翻腕右行。至右侧稍顿笔,转腕左下带出。
整个宝盖头灵动飞扬,势足力健。
带下后,由下而上翻腕写至之上横。上横一顿,然后下带,带下后再压笔写弓。弓挑起回环,重笔带下,顺势翻腕折笔写横。横左上挑起,然后虚空右转腕点点结字。
此一至字,入笔后行笔由慢到快,一气呵成。运笔灵活。笔划坚实有力。最后重点,更为稳健。此字静中见动,动还寓静,动静结合,妙不可言。此一室字足见晋时女德,也可窥其晋时士大夫之男风。妙矣乎!
读完。
通字
通字,走之底结构。
起笔一横出锋入,入笔转腕右行,然后蹲笔翻腕侧腕左下行笔,运笔宜疾,迟则滞。
笔至下位,翻腕折笔划内上带,顺势写横折勾。
由左竖带上后转腕写横,运笔时腕右上侧,横带上弓。凡带上弓之横,皆腕右上侧写之。
然后转腕调锋写竖竖部分。此竖带右弓,右弓之竖,右侧腕写之。而后转腕写提勾。勾出锋后虚笔挑起写中竖。
中竖借上挑之势起笔,带痕明显。入笔后运力压腕下行,故此竖有顶天立地之势。竖挑起写中之两横。
中之上横化而为点,一顿即左带,带下后翻腕折笔写下横。下横左下带,带出后虚笔左上挑笔,去写走之。
此一走之,怪矣哉,奇矣哉!点非点,竖非竖。竟然三曲笔。想必是先生错写为走之的第二笔了。然后将错就错,重写了个第二笔。此两笔之运笔,竟完全相同。故 有此推侧。第二笔稍左带,随即蹲笔,然后翻腕,左行。此一走之捺为平捺。虽为平捺,行笔如横,且稍向右下取斜势。收笔一蹲,然后划内回锋结字。
此一通字,走之平坦,甬字周正,前去斜势,以增动感。整个字形,如车似舆,故谓通。
读完了。
佛字
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看这个佛字。首先注意这个单人旁。
在我们已经读过的字中,这已经是第三种写法了。
第一种是仪字

撇和竖都向左侧出弓。
第二种是像字中的单人。

撇和竖都是内弓。
这个佛字的单人便是第三种写法。撇和竖均无弓
三种写法,除了形态的不同外,运笔的方法也有所不同。这需要临写者用心的体会。
由此可见,运笔之多方,则产生形态之纷呈。书之奥妙,也就在其中了。
作书不求运笔之多变,却求书体之多姿。结果必然是,求美不成,反得其丑。画虎不成反类犬了。
今天主要讲单人写法的比较。此三个字之前都以读过。具体的运笔就不在重述了。
就此三个单人旁,考验你的运笔应变能力。自然,直行、左弓、右弓运笔是有曲别的。临写时多加体会。
单人旁就这三中基本行式。其它虽有所不通,运笔就此三种了。
读完了。
分字
分字,独体字。
看看人家写的这分字。虽然只有两笔,却似千军万马。
笔右侧重蹲,重笔点下,力愈千钧。转腕急带,势如闪电。翻腕折笔,转腕回锋。行如流云。
舒畅,自然,大度。手腕之灵活,技巧之娴熟,无与伦比。
笔行左下,再次翻腕,转腕。动作增加幅度,以求得平衡。转腕重笔,在运动中求平衡,同时增加字的稳定感。一笔双关,运笔绝妙。
虚笔挑起,笔走大回环。翻腕运笔至右侧。顺势重笔点下。而后轻轻带出结字。
右侧重点,其一是平衡全字。其二是补空。有此一点,整个字顿显饱满。呈左右平衡。其位置,恰到好处,其分量,足以平衡。
整个分字如蛟龙出水,似雄鹰展翅。字至简,然则至美。非逸少,他人为能为者也。
读完了。
注字
注字。
左面三点水一笔写成,二笔部分少向左弓。最后提笔,转折蹲的较重。重轻重变化丰富。上提破空,提笔劲健。
右边主字。化斜点为横点,以横点入笔,使字更为稳健生动,富于变化。
横点折笔下带,写王之上横。一横重笔,由横笔划内下带写竖。
临写时注意轻重变化。竖由重到轻,翻笔挑起。翻笔挑起也是调锋的过程。
中横后的下带用重笔,这是少见的。一般是横重带轻,此字却反其道而行之。横轻带笔重。
收笔之横不在多说。
读完了。
峰字
这个峰字,整体感觉是细长。约有两个字的高度。
绝崖危峰,可谓名符其实了。
峰之高,峰之险,锋之峻。可谓尽在其中。
峰字本为左右结构,此处写成上下结构。
这是改变字的结构的一种方法。当然也可以上下变左右。从何时由何人开始左右变上下,上下变左右的写法,本人无考,不知其源。
上面的山,基本是草法。
起笔横带,上翻写竖。
笔一点即再横带,顺势转笔下行, 写下半部分。
注意,笔带下后,左翻右行,折笔写长撇。
长撇左展,带回后右捺收敛,左展豪放,右敛秀雅,一展一敛,放敛之间,形势出焉,精神现焉。
其余部分,前面都说过。不再重复。
读完。
子曰:这个峰字,整体感觉是细长。约有两个字的高度。绝崖危峰,可谓名符其实了。峰之高,峰之险,锋之峻。可谓尽在其中。峰字本为左右结构,此处写成上下 结构。这是改变字的结构的一种方法。当然也可以上下变左右。从何时由何人开始左右变上下,上下变左右的写法,本人无考,不知其源。上面的山,基本是草法。
起笔横带,上翻写竖。笔一点即再横带,顺势转笔下行, 写下半部分。注意,笔带下后,左翻右行,折笔写长撇。长撇左展,带回后右捺收敛,左展豪放,右敛秀雅,一展一敛,放敛之间,形势出焉,精神现焉。其余部分,前面都说过。不再重复。(完)
升字
升字,上一下二分结构。
上面日字占三分之一,下面升字占三分之二。
先看日字的写法。日之左竖动式出锋入笔,入笔压腕下行,然后顿笔翻腕,划内上带些横折。
横顺势起笔翻腕右行,然后顿笔转腕下带。然后挑起写中横。中横左带,翻笔写下横。
下横划内回带,借回带之势写升之上撇。此撇入笔下蹲,形成撇点。蹲笔后翻腕划内上挑。然后转腕写作撇。
此撇手腕回环带起写横。横左挑至竖之左侧,然后转腕写竖。竖入笔后压腕下行。长竖压腕,这是读帖中多次讲过的。临写时多加体会。长竖若要直,笔当压腕行之,此不易之理也。
此竖左挑起,空中翻腕,运之右侧点点解字。
此一升字,上稍重,下稍轻,具有升腾之象也。上运笔以柔,下运笔以刚。刚柔相济,乃升之意也。上柔以怀下,下刚以托上,升之魂也。
读完了。
累字
累字,上一下二分结。上田占三之一,下系占三之二。
上之田字偏而宽。起笔化竖为点,入笔一蹲,翻腕划内上挑,起笔写横折。
此一横折与升之日稍有不同。后者是带笔而入,此处为重起笔,入笔不同也。
入笔稍顿,翻腕右行。至右则右下蹲笔,翻腕左下带笔。
带而后虚挑写田之中横。中横虚笔左上挑,写田之中竖,中竖左带,写下横。下横常规写法,以横托上。
上田运笔滞重,浓墨重笔,增其重感。若巨石当头,如千均下坠。
下横划内左带,顺势起笔写撇折。折后上挑写下之撇折。下之撇借上挑之势,右上而下起笔,转腕左带,然后左侧蹲笔,蹲而翻腕写横。横左上挑笔,而后压腕写竖勾。
竖勾左上挑起,而后翻腕回笔写作点。翻腕左下蹲笔,蹲而翻腕右上带笔,带起后空中转腕带笔至右侧,右侧腕写点,右点入笔下蹲,然后带出结字。
下之系字,撇折紧叠。运笔稍轻,竖勾轻笔,然则刚健,两点撑开,大有力士之态。
通观累字。上重下轻。上则滞中,下则力可拔山。撇折紧叠,下点外展。上入泰山压顶,下似力士举鼎。真乃累也!
读完了。
良字
良,独体字。
这个良字道也蛮有意思的。你看,起笔一点,从运笔到形态,怎么看也不是个点。
入笔转腕,然后顿笔翻腕折下。说是一个短小的横折道是很象。就其运笔而论,也是写了个小横折。而且其位置靠右。不象通常写在中间。
然后左带磁轭横折。横折动势起笔。边行边加力。至右端转腕写折,折后压腕下行。
然后挑起写中短横,中短横折笔带下写下横。下横左上挑写竖勾。此处挑笔牵丝依稀可辨。
竖勾起笔稍顿。然后压腕下行。下行时稍稍左侧腕,使其微带外弓。而后右侧蹲笔,蹲而扬腕挑起。
挑起后空中翻腕,顺势写短撇。短撇左转腕送笔,待力尽然后翻腕写反捺。此一反捺,带有明显之上弓。故而书写时应为右上翻腕而为止。最后顿笔提收结字。
此一良字,平凡至极。大隐隐于世。平凡之良,乃真良也。大凡大肆宣染其良者,定包藏祸心,必为不良之辈也。一字之中,极富哲理,古往今来,怕除王氏能为者,无第二人也。
读完了。
月字
月字,独体字。
起笔左撇。此撇为竖撇。竖撇可做两部分看,上半部分看做竖。下半部分看做撇。故谓之竖撇。
起笔稍顿,然后转腕下行。下行时稍稍向左转动手腕,使竖非竖,略带内弓。而后逐渐压笔,最后转腕送出。
笔送出后虚笔挑起。借势写横折勾。横折勾横部分借势动势入笔,翻腕右行,逐渐加重。至右端转腕稍顿,而后压腕下行。下行笔时,要稍左侧腕,使竖略带左弓。最后,稍右侧顿笔,再扬腕挑起。
此勾长挑,借势写月中之两连短横。上横带笔为之,然后转腕顿笔带下,带下时稍提笔而后再右下顿笔。顿而翻腕左带结字。
此一月字,峻峭挺拔,笔划连贯流畅。整个字媚而不艳,劲而不露。肥无赘肉,瘦不露骨。婷婷一月下美人也。
读完。
万字
这个万字,虽有三笔,看似简单,而实为不易。 入笔稍顿,右翻腕写横,横以取势,如阵云排空。 长横蹲笔翻腕左带写横弯勾,弯勾借下带之势,出锋入笔,入笔颜腕,而后稍顿再转腕写弯勾。弯勾求平衡。书写最难。书写要体现弯中见直,曲中带方。首尾呼应,力如曲弓。 弯勾挑起,笔作空中回环,借势起笔写撇。 最后一撇,行笔疾速,且蓄势待发。力不全尽,笔不长收。意尤未尽,余味无穷。 此字,看似平淡,实则笔笔惊奇。特别是一撇一弯勾,曲不离中线,弯自在平衡。奇中见平稳,秀中显刚毅。妙矣乎! 读完了。
舜字
舜字,中宽结构。
舜字起笔一撇。其实,从老王写的这个舜字,这一笔叫撇道不如叫横来的准确。左起笔,出锋起笔,起而稍顿,顿后翻腕右上行笔。至右端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带。从运笔看,完全是一横划,而非撇也。
横带下,写左点。左点下蹲,蹲而翻腕右上带。带起后写中点。
中点入笔左转腕蹲笔,蹲而扬腕上带。带起后写右之撇点,撇点右下入笔,入而转腕左下带笔。顺势去写秃宝盖之左畔。
一横三点,撇划为横,沉稳为要。三点连写,形态各异,点点不同,生动活泼,各领风骚。
秃宝盖之左畔,借势转腕蹲笔,然后扬腕划内挑起,此点如高山坠石,似沸烫滚珠,动势极强。
此点挑起后,顺势动势入笔写横勾。至右端转腕稍顿左带。
带下后翻腕上挑。写左部之撇弯勾。撇起笔左转腕送笔,笔挑起后再翻腕回锋写弯勾。此中笔法,多次讲过。不在赘述。
此弯勾带起,直写右之上横,上横带下写下横。下横条起写最后一笔长竖。此一长竖,左起逆入,翻腕压腕下行笔。收笔时稍左带,出锋收笔结字。
此一舜字,潇洒灵动。中宽结构,质朴沉稳。极具上古之风。
读完了。
尧字
尧字,独体字。
尧字近乎于楷书,书写规范,运笔老道。
起笔一横,王氏常规。出锋入,左上挑收。
挑起写竖,出锋入笔,收笔左带。借带写下横。下横与上横,运笔并无大的区别。只不过上横上挑,下横左带。而且是划内左带。
带下后写中横。中横左王挑。写左点。左点挑起写右撇点。右撇点带之左下。然后上翻笔起笔写下横。
下横划内左带写撇。
这个尧字,四横并列,多划并列是较难处理的。此四横,长短轻重各不相同。上两横稍重且短。下两横稍轻且长。就重中亦有区别,就轻中尚存在不同。临习时需仔细观察。加以区分。且不可等同视之。
横带下写撇。此撇为至撇。而且受笔是不将笔送出,而是左上挑笔。这是撇的基本形式之一。
撇挑起后空中翻腕,将笔带之撇右侧。写竖弯勾。此一竖弯勾,起笔于下横之内。且竖的部分竖直。这和前面讲过的有所不同。前面讲的多为向左弓。此处为直。临 写时注意。另外,这个勾是提勾,不是挑勾这也与前面的不同。提勾是翻腕上提。挑勾是扬腕上挑。在运笔上有本质的不同。我想,老欧的竖弯勾大概就是从老王者 学的。老王的某一用笔,被后人加以格式化,就成了某种书体。欧柳颜赵其实都没有跳出老王的巢臼。在王书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根源。
这一尧字,平凡,规整,毫无特色。这毫无特色大概就是其特色吧?没有特色,本身就是一种特色。
读完了。
无字
今天读无字,就是这个意思。从变化中找出不变,从不同中找出相同,这就是书写的规律。这个规律就是运笔之方。
你找到了这个规律,熟练的掌握它,并灵活的加以运用,你就会幻化出无数个不同形态的同一个字。
还回到无字上来。
無字,一撇,三横,四竖再加四个点。
而王氏的这个無字,起笔一撇,折而为横,翻笔下带,本应写第二横。然而,中横变成了波浪线,就这一变,代替了一横三竖。然后上翻笔向左下带笔写下面的长横。
这以一带四,道也绝妙,既减少了笔划,又增加了字的生动感。可谓奇思妙想。
长横后向左提笔,而后右翻起笔。
写了一个长撇,以带最后一竖。长撇带下写最后一横。
再看轻重关系,其处理的原则还是疏重密轻。上下两端疏而重,中间密而轻。
再看这个无字。在形态上与前一个变化较大。与前字相较,起笔撇横并无多大变化。如果从运笔的角度看,是一致的。
由撇起笔至翻笔带下也相差无几。
带下一横,为一直横而无波澜。这就是差别。横后带下,写最后长横。
三横连写,与上字相同。
长横左上挑与前字相同,翻笔写点,前字没有,点起带横,而后折笔向左下行。折笔下行与前字同。带下一横与前字同。

归纳起来在形态上有两点不同。中横,点后折笔。除此之外,基本相同,或大同小异。从运笔看,几乎是如出一辙。
因此,如果从运笔这个本质上来说,并无多大不同,完全可称其为一字。
古往今来,运笔之方,密而不传。孙过庭曰;设有所会,箴密已深。此之所会,即指运笔之方也。学书,无非就两点。一是字的形态,二是运笔之方。除此之外,再无他也。形态,即外形也。运笔,乃字神也。字之精神全在运笔一途。
读完了
燭字
燭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先看左部火字。起笔左左提点,此点下蹲翻腕上提。借上提,翻腕写右侧之钉头点。
钉头点结上提蹲笔,一蹲即下提笔。提笔后左挑,写火之长撇。
火之长撇为竖撇。入笔蹲笔,蹲而压腕提笔下行,然后逐渐加力,最后左转腕送出。
送出后虚笔上挑,然后翻腕点右下点。右下点入笔即蹲,蹲而即扬腕上挑。
借上挑之势,由上而下入笔,写蜀四头之左短竖。此短竖左侧腕入笔下行。然后稍顿翻腕上带笔写横折。
横折右上翻腕行笔,而后转腕左下带笔,带至左竖然后扬腕上挑,随即转腕划一圆,至上稍顿将笔带下,顺势写撇。
撇右送笔,而后翻腕折笔右行,写横折勾。
翻腕后谨力右翻腕写横,故此横上弓。至右端直接翻腕折下,压腕写竖部分。最后转腕左提写勾。此勾为提头,转腕左提笔。临写时切勿写成挑勾也。
挑起后写写横折勾内之短横。此处本为口字,此字一横代口,常见之省略之写法也。短横挑起写竖。
竖入笔后稍左转腕,至下稍顿翻腕右行写短横。短横翻腕左下带出结字。
此一燭字,结体紧凑,穿插得宜。左部火旁长而窄,运笔轻灵,行笔潇洒。右部蜀字运笔稍重,中间横折勾重笔大力。稳健刚毅。加以上下减笔,托上而护下,大有独蔽护天下之势。
读完了。
微字
微字,这是一个两边低,中间高的三分字。也简称作中高字。
这个字重点还是运笔技巧先看双人旁。双人与之近似的写法,前面在读復的时候已经见过了。这个也就不陌生了。这个与復不同的是,復是一点后笔直下,而这个却多了个外弓的弧。
点后左翻腕写外弓弧,然后稍顿,压腕直下,回笔上提写上面的山字头。山字头化而为两点一撇,且由下到上斜排。亏他老王想得出,这三点向斜上连排,使笔划有了灵性。动感极强,且产生了不稳定感。
再看其运笔,左下点,手腕左翻,弓在左。中点,手腕右扣,弓在右。翻腕带笔写右撇。也可看做是长撇点。三笔连写,运笔各不相同。
带下写横,进入老套,不叙。
横折笔下行,笔划带弓,手腕应该左扣右翻。翻笔回锋,折笔写短竖。
此一笔两横三折,手腕左右翻动,足见其手腕之活。
短横后,笔左侧上带,笔走虚空至右写反文。
此一反文,落笔无带痕,左右呼应,全靠笔势。
起笔一短撇,回带后环转写一长撇。仔细观察,笔势趋左。中间两横三折之笔,早已避让反文之笔势。此消彼长,恰到好处。
最后一笔反捺,从入笔到蹲笔,常规写法。而收笔下行,大反常规。而此处所用,趣味横生。看来,笔划之好坏,全在一用。用的得当,坏会变好,用的不当,好会变坏。好坏之间,全凭书者一心耳。
此一微字,整体看,全字笔划激荡,极富动感。左中右三部左呼右应,融为一体。居中者,高高于上,犹如帝王。左右两部,护持左右。如众星捧月,似绿叶护花。美哉,斯字。
读完了。
所字
所,所以的所。这个字主要将读其运笔轻重快慢的变化。
运笔,一般我们分为起笔、行笔、和收笔三个阶段。当然运笔的三个阶段没有明确的界限。
从起笔到行笔,和从行笔到收笔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。也就是说有一个过渡。
首先看所字的长横。
斜插露锋起笔,起笔一蹲,笔自然就重一些。蹲后转腕调锋行笔,动作一起呵成。
由笔划形态可以看出,渐行渐轻,直至笔划中位。
中位以后,笔划渐重。至即将收笔之时,挫笔上挑,而后向右下方蹲笔。蹲后回锋收笔,横划写完。回锋笔意指向下一笔。
由笔划形态可见,笔划的轻重与两个因素有关。一是运力的问题。重时腕力下注,轻时腕力上提。二是笔速的问题。迟时重,速时轻。所以,行笔的速度要快于起笔和收笔的速度。而起笔的速度也要稍快于收笔的速度。
有人说轻重是提按,这种说法是不准确和不科学的。我认为重是腕力下注,轻是腕力上提。不会用腕,或不会发出腕力的人,才用提按来表现轻重。反观王氏运笔可见,轻重是腕力所致,而非提按也。
你看所之长横,除起笔一蹲和收笔一蹲外,哪里又有什么提按?只有腕力下注轻重的变化。所谓提按,实乃宋人误读,谬种流传,以至于今。
横之结束,回锋左带,写右竖点。此之竖点,原为竖撇,此化而为点,使字更加疏朗美观。此点点法,借上笔之势,顺势点下,由快变慢,蹲而后提。左提上行,虚 空运笔,如流星划空,笔速快捷。至横之上方,翻腕写弯勾。弯勾之势,犹如强弩,力足势强。此划书写,腕口向右,力注于右侧。非此莫能见其功。
勾起点点,势如崩石。此处虚空运笔,笔速极快。笔速稍慢,点即不出崩石之势。
点挑起写右之个字。原字非个,此处为个。
个字一撇,笔速较快,折而为横,笔速变慢。轻重变化,足见笔速之变化。无庸细说。
横之少顿,横划内回带写最后一竖。
竖之运笔,前快后慢,收笔稍稍向左侧蹲笔,而后左挑结笔。
此字横若阵云掠空,横下结体疏朗明快,运笔轻重变化明显,快慢节奏韵律感强。观是字,隐隐有龙吟虎啸之势,鸾飞凤舞之姿。岂不快哉!
读完了。
扙字
左手右丈。提手是常见偏旁之一。掌握提手的基本写法,将对一大类字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。
提手起笔一横,出锋入笔,右上翻腕行笔,然后左挑写竖勾。
竖勾入笔压腕,以求竖之挺拔,勾则蹲而后挑,蹲笔时力发右下。挑起后,由上而下入笔写提划。提划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上提。凡提划行笔要疾,不可滞涩。
提起后,借上提之势,顺势起笔写丈之横。丈之横与提手之横运笔相同而稍平。横左上挑笔写长撇。
此一长撇为竖撇。入笔后有一转腕的动作,故此撇带右弧。最后转腕送笔。
笔送出后,虚笔挑起,空中翻腕写反捺。反捺结势出锋入笔,右侧腕向右下方压笔而行,最后蹲笔,蹲笔后向下提笔收笔结字。注意,此一笔划起收处原碑都有残损,临写时不要照葫芦画瓢。
此一扙字,笔划凝练,简洁明快。穿插得宜,呼应紧密。长短变化,十分得体。笔势以骨见长,笔笔硬朗,下盘极稳。至简至约,难能可贵。
读完了。
腾字
腾字,左一右二分,左低右高结构。
左边月字旁,起笔左竖,压腕直下,力道加重。
而后挑起上翻笔写月字之横折勾。横折用折笔,折后转腕调锋压腕下行。后为挑勾,扬腕挑起。
笔挑起上带写两点,左点右侧蹲笔,蹲而上挑写右点。右点借上挑之势入笔。入笔一蹲,翻腕左带,写下之两横。上之左点有左顾之势,以呼月下横之上带,一呼一应,气通字和。
上横出锋入笔,至右端一蹲即下带。下横借势起笔,至右端一蹲上挑。带笔至右写长撇。
长撇起笔蹲笔,转腕用力导笔左下行,撇用掠法,撇若带内弓,用掠法,撇带外弓用左扣腕法,撇若直线,用竖法。
此谓什么运笔法得什么形态笔划。笔法对了,才能得形得势得力。笔法不对,若能得形,断不能得势得力。
此撇是腾挪的要点,弓较小,似直非直。是腾挪的好手段。
撇后带起上翻笔写右之长点,写字长点,手腕右翻扣腕,蹲而后提可也。
长点左带写下面马字左竖,左竖右带,三横连写。下横上挑写中竖。
中竖左挑笔写横弯勾。横弯勾为使转,切勿做折笔书。弯勾之后,翻笔写最后一笔横。
此字腾挪手段,运用得宜,疏密 关系处理得当。结体紧凑,活而稳重。
读完了。
其字
其字,独体字。上窄下宽。
其字上横非断。我想应该是碑残损的缘故。故我们以上横不断读之。
起笔上短更,出锋入笔。入而转腕右行。至右端虚笔左挑写左竖。
左竖右侧蹲笔,然后压腕下行,而后划内上挑笔写右竖。
右竖平切入笔,入笔即颜腕而下。至下端左挑笔写其中两短横。
其字两竖。入笔不同。收笔也不同。左为右下蹲而划内上挑。右为平切入而左挑。中间行笔则是相同的。都是压腕行笔。
起之两竖,笔挺有力,隐隐然有舍我其谁之感。
右竖左挑写其中两横,两横均左带。下横左带后顺势写下长横。
下长横借带之势逆起笔,起笔后手腕右转,折笔右行。行笔是尽量右翻腕,故此横稍带上弓。至右短稍顿笔,然后翻腕左带写下两点。
下两点才斜抱式。此为抱点之一。左点竖切,翻腕左上带。带起后翻腕右下蹲。蹲笔后翻腕左下带。这中抱点要注意;左点右上带和右点左下带的带笔是平行的。如不平行,则抱势难出。
此一其字。上则静稳,下则动险。整个字,笔笔有骨,划划带筋。劲力四射而又动感极强。运笔之精,无以复加。
读完了。
共字
共字,独体字。
起笔左竖,入笔斜上蹲笔,随即翻腕颜腕斜下行。然后虚笔左挑,写左短横。
此处非呛笔,突来入笔上推之法,突兀!
左短横一提再如写右短横,右短更虚不左上挑。借左上挑之势,呛笔写左别。左短撇呛起即转腕左下带。借带之势写下长横。
下长横借右撇左带之是逆入左侧蹲笔,然后淡腕右行。此横行笔无提笔,故笔划基本等粗。此横滞拙,一反王氏运笔轻灵之风格。很是难以理解。至右端轻挑右下蹲笔,划内左带。
左短横一提再如写右短横,右短更虚不左上挑。更正;左短横一提再入笔写右短横,右短横虚笔左上挑。借左上挑之势,呛笔写右撇,右短撇呛起即转腕左下带。
借左带之势,顺势左下蹲笔。蹲而翻腕右上提出。提出后空中转腕,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带结字。
下之两点,与其之下两点有一共同点,就是左上提和右下带是平行的。只不过点距宽了点而已。
此一共字,原本上为一横,此处断写,将二十变作草头。更为奇特的是中横粗拙雄壮。上下稍轻,采取了上下轻,中间重的构字方法。大超常人所想,甚至有些匪夷 所思了。通常共之下横按横担处理。字就会潇洒飘逸。细细琢磨,道也另有一番情趣。与共字之意更为帖切。由此也算学会一招。
单据完了。
生字
生,独体字。
生字,从书写的结体来看。属上宽下窄结构。通常一般写为上窄下宽结构。逸少却反其道而行之。来个上宽下窄。
此类结体如果处理不当,极易造成字不稳定。再几何学上就属不稳定图形。如何将不稳定变为稳定,这就是书者的神通。
回过头来再看这生字。
第一笔撇折。入笔短撇,显然是借上字下带而来。借势出锋入笔,侧腕下蹲,然后转腕右侧上行,至右端,左上挑笔,挑起后借上挑之势左转腕入笔写横。这与挑到竖左侧入笔是很不相同的。这个运笔方式在我们所读过的帖中这是第二个。不知诸君还记的否?
竖入笔后侧腕下压笔,至下端则左挑带笔旋转手腕至左下,然后转腕写最后之短横。
此一短横转腕后压笔而行,最后蹲笔虚笔左上挑结字
此一生字,无剑拔弩张之势,无酋劲茁壮之态。笔划缠绵纤弱。然则,纤中含骨,弱中有筋。整个字透着一中欣欣向荣的韧性。大有新生之灵态。观是字,不由人不拍案叫绝。
读完了。
雨字
雨字,独体字。
上横出锋入笔,入笔右转腕行笔,而后换内左带写左竖。
左竖出锋入笔,入笔右下斜蹲,蹲而颜腕下行笔。划内回带写横折勾。
横折勾之横从竖划内入笔,入笔后右斜上行笔,至右端笔稍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然后左侧腕稍稍顿笔,蹲而提笔扬腕回折,折后跪笔弹锋。
此一横折勾是一标准的楷书笔法,横、折、竖、勾四个部分皆为楷法。折为挑蹲,勾为跪笔弹锋。不论欧、柳,还是颜、赵,其运笔方法皆不出此之巢臼。
临习此字,此一笔划为重点练习之笔划也。临习时多加体会。
勾挑起后写雨之中竖。中竖出锋入,稍左侧腕压笔而行。收笔时稍右带。写左短竖。左短竖行笔时稍稍左转腕,然后划内带起,写右侧之两连点。
右之两连点呛笔入笔,入笔后即翻腕下带,下带是稍提笔,提而右下压笔,压而稍顿,然后翻腕左下带出结字。
此一雨字,温文尔雅,如春风拂面,似细雨无生。真乃好雨知时节,润物细无声也。
读完。
苍字
苍字,上下双分结构。
草头,起笔左点,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右上挑。借挑之势写右撇点。
右撇点转腕左下带笔写横。带下后,顺势蹲笔,翻腕右行。至右左上挑写长撇。
长撇右侧腕入笔,入笔后转腕左线送笔。出锋后虚笔带起,翻腕将笔运之右侧顺势点右点。
右点右下蹲笔,蹲而左带写仓之上点。仓之上点平蹲,而后翻腕左带写横折。
横折动势起笔而后蹲笔,蹲后翻腕左下带笔。带下活虚笔上挑写中点。中点下带下下横。横虚笔挑起写撇。
两撇并立列,形态各异。上为整长之撇。下为竖撇。细观两撇,可以明了王氏之结体和运笔之技。
撇虚笔挑起写下之口结字。
苍字,峻岫生动,文雅如室女,潇洒似靚男。大有天苍苍之意境。
读完了。
泉字

为什么先读泉字?一是衔接性的问题。二是开始先选清楚的读,易看清笔划。待运笔和笔划熟悉了。在读不甚清楚的。这样易于抓住老欧的运笔特征。
起笔短撇。入笔稍顿,然后转腕左送。注意,是转腕左送。
出锋后笔虚笔左下,然后翻腕绕至左上,起笔写左竖。
左竖出锋入笔,入笔后稍顿然后稍稍侧转腕,压腕下行笔。收笔是稍顿。虚笔挑起写横折。
横折之横动势谢入。入笔后稍有则腕斜上运笔。而后挑蹲翻腕压腕写竖。竖虚笔挑起写中横。中横为短横,安短横写法。中横虚笔带下写下横。
下横划内入笔,划内收笔。切不可划外入,划外收。
此一日字上宽下窄左右两竖均采用内收。笔划犀利,结体严谨。端庄峻岫。
下横后写水之竖勾。刚练过了。入笔一蹲,翻腕压腕下行。然后稍斜蹲,折笔回锋,跪笔弹出。此勾短而促,锐而利。此为要点。临习时多加体会。
勾弹出后顺势起笔写提。提入笔一蹲,然后翻腕右上提笔。几近出锋时上挑挫笔右下斜蹲笔,蹲而翻腕转腕写撇。撇要转腕自然送出,不可拖笔。也就是不可移动小臂。
撇出锋后,虚笔翻腕上带,将笔带之右侧,入笔写啄。
啄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拨笔。笔速要快,方能出势。
拨笔出锋后,笔空中划圈,入笔写最后一笔捺。捺借势竖划中入笔。右侧腕边行边压。至长短合宜后蹲笔,蹲笔后折笔平收至自然出锋。
此一泉字,上白紧所,下水发散。白中之横极轻,使白颇象一泉。下水发散,又有泉水涌出,四散流淌之像。整个字,结体有收有放,笔划刚健有力。字像寓意具佳。欧书之美,可见一斑。
读完了。
铭字
铭字,左右双分结构。也就是金和名各占约二分之一。
金字旁之撇,属短撇累。蹲笔后翻腕稍转腕左下送笔。收笔前不按笔,故无螳螂肚。
撇出锋后,虚笔转腕带之右上写点。点侧蹲,稍下收,然后虚笔左带,写下横。
注意,长横,中横和短横的不同。
上短横粗锋入笔,入笔转腕右行笔。变行边加力至有稍顿,划内左带写中横。
中横起笔稍顿,然后翻腕右行至右在稍上挑,而后蹲笔划内左带
中竖,上横内起笔,划内起笔,在楷中常见之起笔法也。以收连接结实之效。起笔后压腕下行。竖要挺拔。
竖划内左挑。写左点。左点左侧笔右下蹲笔。而后挑起,顺势写右点,右点右蹲左带。带是稍有转腕动作。借左带之势写下长横。
长横要注意起笔位置。以竖为准,左五分之三,右五分之二。也就是说,竖左要稍长于竖右。
运笔方法按长横运笔就可以了
再看右部名字。
两撇并列,一长一短。要注意两撇的不同之处。上撇入笔稍顿,然后稍转腕左下送笔。长撇则入笔平蹲,而后翻腕左下直带。写作直撇。欧体运笔,十分考究。临习时当注意细节。
撇出锋后,虚笔翻上,重笔点点。注意点的位置。
最后看口的写法。左竖出锋入笔。入笔后压腕左下行笔,使其稍有内收。横折写法,典型这的写法。轻入重行,上挑斜蹲,压腕下行。此处也稍稍内收。最后一横,左竖划内起笔,又竖收笔。使横托竖。此为欧之规矩。以后凡此口类,皆入此也。
此一铭字,方正见功,欧之特点之一也。左右两部,避让穿插巧妙。字体结体紧密,但有留白恰到好出。故紧而不密,疏而不散。穿插避让之功也。
读完了。
帝字
帝,中宽结构。
上点,竖点。起笔平蹲,然后翻腕带下。注意,起笔这一点很重要。此点一落。便将此字定形了。所为一笔为一字之规,此之谓也。仔细审视一下,能看出是一字之规吗?
点出锋后,笔虚空左挑。运笔去写上横。上横出锋入笔,入笔后转腕稍提笔右行,过中后逐渐加力,至右端微微山挑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带。(今后如果不加特殊说明,即指划内带笔)借左带之势起笔写左点。
此处两点,左点左侧腕竖蹲,蹲而划内上挑。空中转腕调锋写右点。有点右下蹲笔,蹲而左下拨笔。然后借势写左竖。
此一左竖,形态怪异。原本为点,此处化而为竖,奇哉怪哉。此一短竖,出锋入笔,入笔后稍转腕,是内侧稍带弓。然后提笔稍左下出锋收笔。收笔后笔行短竖外侧,翻腕调锋写横勾。
横勾动势入笔,提笔右行,故此横极轻。至右短,稍上挑笔,然后右下重蹲,蹲而翻腕力拨。然后去写巾之左竖。
巾之左竖和秃宝盖之左竖截然不同。此竖压腕直下,而前竖则稍转腕左收。
笔走竖左侧,动势入笔,写横折勾。横轻竖重。勾为弹勾。最后写中竖。中竖入笔与上点对齐,使其在落在字的中线上。此竖入笔一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,收笔前稍稍压笔,然后提笔出锋收笔结字。
此字三点,形态各不相同,上为竖点,左为左侧点,有为撇点。临写时要体会各自运笔之要点。
此一帝字,金勾铁划,极尽险峻之势。笔笔力愈千钧。欧之筋骨,非同一般。
读完了。
乎字
乎字,独体字
起笔短撇,也叫啄。右侧蹲笔,蹲而翻腕。转腕左带笔。带出后借势写左点
左点入笔右下蹲笔,而后翻腕右提笔。借提之势,虚笔至有侧写右点。右点动势入笔。入笔即转腕,注意,这个点无蹲笔,入笔转腕,然后左拨笔。
右点之后写长横。长横斜入轻顿,然后翻腕右行。长横一般过三分之二后开始加力,渐行渐渐,至有端,稍上挑然后右下蹲笔。蹲而提笔划内左带。
长横一般情况下取斜势。但这个乎字之长横,基本取平势,这对于平横整个字,增加了难读。所以,临写时要特别注意。
最后一笔是竖弯勾。起笔从啄的末端开始,出锋入笔开始就转腕,中间部分按竖行笔,最后勾则是转腕左送笔,出锋收。起笔的转腕和收笔的转腕是成败之关键。竖弯勾,整体呈弧形,但只曲中有直,直中还曲。曲直过度自然,势如强弩,力道十足。临写时多加体会。
此一乎字,看似简单,如许平衡,实则不易。
读完了。
维字
维,左右均分结构。
左为绞丝,右为隹。各占二分之一。
先看绞丝旁。起笔短撇。入笔一蹲,翻腕左下直带。出锋后,笔从左下翻上,然后侧腕点点。
点后写下撇折。撇起笔蹲笔,与山短撇相同。翻腕后稍转腕左下行笔。这是与上撇运笔不同处。上撇直带,此撇稍转腕左下行笔。并列之划,各有不同。
至下稍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右山提笔。
提起后虚笔上挑写三角点。三角点右下蹲,蹲而翻腕左下急提拨笔。
而后写下之短竖勾。此笔写法与竖勾相同,只是稍短而已。故不再多述。
勾弹出后写左点。左点入笔左侧腕。然后轻轻左上挑。再右山带笔即可。借右上带之势,虚笔运至竖勾右侧,点右点。右点为常规右侧点。不叙。
再看有部隹字。单人之撇。与左之两撇不同。入笔是相同的,入笔后翻腕,稍转腕左下送出。你可比较三撇不同和相同之处。做到心里有数,以后也好处力不同的撇。撇出锋后,虚笔回笔,顺势起笔写竖。
此竖顺势一蹲,蹲而压腕下行,做垂露竖即可。隹上本为点,此字处理成横折撇。出锋入笔,入笔后转腕右上,然后再右下蹲笔,蹲而左下拨笔。写上横。
上横之后,顺势磁轭中竖,然后三横连写结字。此处四横均为短横,基本按短横运笔即可。
翻观为字,左低右高,单人之横笔挺,且长与左右,构成本字之分野。此字左右皆密,所以,中间留白较大。以解拥挤之豫。欧氏结体,将心独具。由此可见一斑。
读完了。
夏字
夏字,中窄结构。
起笔上横,为长横。常规长横写法。起笔一顿,然后转腕稍提笔右行,至右端,稍上挑,而后右下蹲,蹲而提笔划内左带。借左带之势,写下之撇点。
撇点蹲而转腕左下带笔。然后写左竖。
此一左竖和泉的左竖运笔相同。起笔出锋一蹲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。下行时稍内收。竖划内回带,写横折。
横这动势起笔,至右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写竖。竖左上挑笔,写中之两短横。
短横按讲过的短横运笔法运笔,然后写下之长横。下之长横入笔转腕右上行笔。横后写上撇。
注意,上下两撇的区别。上撇入笔蹲笔,蹲而转腕左下送笔。此撇在上,行笔稍平。出锋后,虚笔上挑翻腕,借右翻腕之势动势入笔,入即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送笔 至力尽出锋。此撇与上撇不同有两点。一是入笔不同。二是翻腕后,转腕送笔的角度不同。同为送笔,角度不同。上稍平,下稍陡。切记写作平行。此撇出锋后虚笔 上挑,翻腕起笔写最后一笔捺。
那借势动势起笔,这与前讲过的捺的起笔不同。起笔后有侧腕下压行笔。边行边加力,最后蹲笔平收结字。
此一夏字上下宽,中间窄。上横平覆,以稳见长。下部发散,以动称优。一静一动,相映成趣。切结构严谨,法度森严。笔力浑实。重笔结字,稳健有加。欧楷特征,一览无余。
读完了。
月字
月字,独体字。起笔竖撇,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稍压腕下行,至三 分之二处转腕向左下送笔。同时收笔前稍压笔,收出螳螂肚。
笔出锋后,虚笔上挑,然后转腕写横折勾。横从撇起笔处入笔,而 后转腕稍右侧腕行笔。然后上挑右下蹲笔。蹲而翻腕压腕下行,最后稍 有顿笔,而后折笔回锋,跪笔弹出。
借弹笔之势。写月中两短横。两短横均从撇划内起笔。右侧留白。 使字如朗朗明月。
月字笔笔劲俏,划划饱满,结体坚实。笔划丝丝入扣,疏密得宜, 留白考究。犹如一轮明月当空高照。给人以无限暇思。
读完了。
孟字
孟字,地载结构。
先看上面的子字。起笔出锋竖切,然后翻腕右上推笔。至右稍上挑,挑而右下蹲笔,蹲而翻三下带。
带出后虚笔挑起,翻腕动势入笔写弓。子字此笔为弯勾。大家觉的叫竖弯勾易混,其实叫弯勾也易混,为避免混淆。咱就叫它作弓背勾吧。嘿嘿,又造了个笔划名称。
弓背勾入笔即转腕,一边运笔一边转腕,手腕从右侧腕转到左侧腕,最后左下送笔至出锋。
借送笔之势,起笔写皿字底之左竖。皿字底之左竖入笔一蹲,而后提笔内收。然后划内回锋,写横折。
横折之横,入笔转腕右行,渐行渐重,至有端微挑右蹲。蹲而翻腕压腕左下行笔。
此一横折,轻入重出,一为增加力度。二是增强稳定性。
皿内之两点,非常好玩,左点左侧笔入,右侧腕收,又点右则腕入,左侧腕收。中间布白,恰为一立着的橢圆。妙哉!
右点左带,借左带之势写最后一笔长横。长横按长锋笔法。入笔一顿,翻腕右行,然后稍上挑再右蹲笔,提笔回锋结字。
弓背后出锋后,虚笔上挑,借势写子之横。子之横为中短横,按短横之运笔即可。
读完了。
成字
成字,独体字。
起笔左撇。此撇为竖撇。起笔一蹲,而后压腕稍右侧行笔,最后左转腕送出。
出锋后虚笔左上挑笔,而后翻腕写横。横由撇划内入笔。入笔后翻腕右山推笔,最后按横收笔。
笔虚笔下带写横折勾。
横折勾入笔一蹲,蹲而翻腕右行。至右端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。蹲而翻腕转腕左下行笔。最后左下斜蹲,折回跪笔弹锋。
锋弹出后,虚笔上挑,写戈勾。戈勾入笔平蹲,然后转腕右下行笔。转腕行笔时要注意戈勾的曲度。太曲乏力,陷于软缓。太直则缺少美感,陷于笨拙。
戈勾的勾要注意,是先顿笔然后扬腕挑出。勾挑出后,借上挑之势,顺势写啄结字。
写成字,成框是关键。写好成框的关键又是戈勾。戈勾是主笔,是成败的关键。
此一成字,结体饱满,钢筋铁划。大有胸有成主之感。斯成字,美矣!
读完了。
仁字
仁字,独体字。起笔短撇。也称为啄。起笔右平蹲,蹲而翻腕转腕右下送笔。送出锋后,虚笔上挑,转腕回锋,借势入笔写竖。竖入笔转腕压腕下行笔,行笔重压,蹲而回锋收笔。
外侧收笔,虚笔翻腕上挑,顺势写上短横。上短横出锋入笔,入笔后转腕右行。行笔右侧腕上推压笔,最后右下稍顿回锋收笔。下横与上横运笔相同,不再重述。
此一仁字,温文尔雅,敦厚仆实。仁人慈心,见于笔端。皆曰欧书险峻,殊不见信本对文字之深节也。悲乎!
宫字
宫字,天覆地结构。
这是一个标准的欧体的宝盖头写法。起笔竖点。竖点平蹲翻腕下压提笔。
再看左点,左点逆入,而后稍左侧腕压腕下蹲。蹲而左上提笔回锋收笔。
横勾,出锋入笔,入而即转腕右行。需要注意的是,右行笔时一定要右侧腕,使横稍带下宫。至右微上挑,然后右侧腕右下蹲,蹲而翻腕平拨笔。
需要注意的另一点是上点居于中偏左。切记不要把点写在横的中间。点不居中,其势则险。险峻是欧体的特点之一。
再看口字的写法。写口字要以上点为准。这就是一笔定一字之规。第一笔的点,是整个宫字的准线,这一点写下去,整个字的准线也就定了。
上口入笔压腕右斜下,这就是内收。横折从竖划内入笔,折依然是先挑后蹲,然后翻腕压腕左下行笔。口之下部内收,这是书写的常规。无需多言。口的最后一横,从左竖入笔,右部托起折笔。也就是说,口之两竖是左长右短,短横是插左托右。
下口与上口运笔方法相同,结体方式一样。所不同的是上方,下扁。下口要托起上口。而且上口的下部,占下口上部的二分之一。
整个宫字,笔划峻峭,结体险中求稳。筋骨强健,肌肤丰瑩。中宫一线,全凭一点定调。老欧笔法老辣,结体天衣无锋。使后世书者,很难望其项背。
读完了。
避字
避,走之底结构。也可以归到半包围结构。
内部属左右双分结构。此字较难处理。主要就是结构问题。注意内部的左短右长。如果写成等长,这个字将显的非常别扭。
起笔横折,入笔蹲笔,而后翻腕右行。右行时稍提笔。然后微微上挑再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下带。带下后写短横。
短横按短横运笔即可,不再重述。短横虚笔左上挑提写撇。
撇属竖撇,此处竖撇以避左。入一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,过中后再转腕左下送笔。最后出锋收笔。
再看右边。点为侧点,常规写法。侧蹲笔,然后提笔下收。点下一横为标准之短横。出锋入笔,入而转腕压笔右行,然后稍右下顿笔,提笔回锋即可。
横下两点左为左侧点,有为撇点。这在永字九法中都讲过了。
两点后下之三短横,均安短横运笔即可以,无庸多言。最后一竖为悬针竖
口之左竖,借撇之虚笔上挑之势入笔。压腕下行,而后翻腕划内回带。写横折。此一横折与上之横折,是不同的。出锋入笔,随即转腕上推。推而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下地啊。然后写口之横。此口写法,与宫之上口相同,不再重复。
悬针竖出锋后写走之。
走之之点为平点,走之的第二笔起笔横折,与口的横折相同。入笔转腕上推。而后右下蹲笔,然后翻腕左下带笔,带下后,当笔锋似离非离纸时,再右侧腕稍右下压笔,压而转腕左下带笔。
带出后虚笔挑起,由上而向左下方入笔,入笔后稍顿,再翻腕右上行,之与上笔连接出,在转腕向右下压笔行笔。边行边加力,最后蹲笔右上翻腕平收结字。
此一避字,结体均称,避然得宜,舒密有致,舒展大方。严峻中不乏动感,规整中透着灵气。此谓询书高人一等之处也。
读完了。
署字
暑,中宽结构。
上为日,下为者。夏日为暑,炎热至意也。
上日窄而长,下日宽而方。在临写时要注意到。这是此字结构特征之一。
先看上面日字的写法。入笔一蹲,蹲而转腕,压腕下行。然后划内上挑写横折。
横折竖内入笔,入笔后翻腕稍右上行笔,然后微上挑,在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注意,此一日字之口,与前面讲的宫字之口有很大的不同。宫中口味左长右短,下横托右,此一日字,则是左短右长,下横托左。
日之两短横按短横运笔,不再赘言。
日之下横划内回锋写者之上短横。上短横入笔转腕右先笔,右行时注渐加力。至有端微上挑右下蹲划内左带写长横。
长横要左拓右展,既要舒展,又要有力,要有掠空阵运之感。长横入笔稍顿,而后翻稍稍提笔右行。过中后要稍稍压笔,逐渐加力,至右端,微上挑右下蹲笔,划内左带收笔。横收笔后虚空左上挑笔,然后借上挑之势由上侧腕平蹲入笔。蹲而翻腕。转腕大力向左下送笔,至力尽出锋收笔。
此一长横长撇是本字之主笔,也是写好这个暑字的关键笔划。其势,其力均在此一横一竖之间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转腕调锋入笔写下日之竖。此竖借势入笔,入而稍顿,翻腕压腕下行。然后划内上挑笔写横折。
横这动势入笔,一入即转腕上推笔,推而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下行写竖。竖收笔上挑写日之中短横。最后写下短横结字。短横依旧是托左入右。划内结笔。
一字而日,形态各异,运笔也稍有不同。故而,在临习前一定仔细比较。找出相同和不同。然后下笔。
此一暑字,其势开阔,横入阵云,撇似强弓,笔笔力愈千钧。上下双日,面目不同。极尽变化之能事。严峻中仍不乏一丝柔媚。这就是欧的过人之处。
读完了。
则字
则,左二右一分结构。起笔一竖,常规写法。起笔一蹲,翻腕下行。行笔压腕,挺拔为要。
划内回带,顺势写横折勾。竖划内起笔,起笔转腕右行。至右则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两竖平行,切勿走偏。竖下稍顿,扬腕挑起。借挑之势,写中二横。短横运笔,自有规则。多次重述,今不多言。
下横运笔,入而轻顿,而后转腕,右上推笔。至右上挑,翻笔下顿,蹲而转腕左下送笔,短撇成焉。
虚笔上挑,空中翻腕。笔运右侧,侧腕蹲下。蹲而下提,而后回锋。
右侧短竖,入笔转腕,压腕下行,左侧回锋。竖勾入笔,入笔侧蹲。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当勾之时,左下斜顿。顿而折返,跪笔弹锋。一个则字,至此结束。
注意。贝之两竖,左短右长。注意之二,贝短竖勾长。且在笔势上要形成竖勾抱贝之势。
此一则字,规矩方正,笔划强劲,刚直不阿。笔划均称,疏密得宜。典型欧体结构。
随字
随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左耳,起笔露锋入笔,入而转腕上推,一 推即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拨笔。拨笔短而促。笔出锋后随即右侧腕 向右下蹲笔。蹲而扬腕挑起。借挑之势写竖。
竖露锋蹲笔,翻腕压腕下行。我们每次都说,写竖要压腕,但是, 还是有群友不用压腕法写竖。因此,写出的竖或斜,或中间有弯,或曲 之如弓。此三种笔病,皆不压腕所致。凡不用压腕写竖之群友,当尽快 改之。
此竖为垂露竖,收笔前先稍左下顿笔,而后左上稍挑,划内回锋即 可。
再看右边的有。起笔中横,这不必多说了。第二笔短撇。右平蹲, 而后翻腕转腕左下送笔就行了。月之左竖,原本为竖撇,此处写作竖。 露锋入笔,入而压腕,渐行渐重,最后稍侧顿笔,回锋即可。横折勾即 月中两短横。已多次讲过。略而不叙。
随字的最后一部分是走之。左耳右有在书写时,已早预留了空间。 上点是侧点,无带笔。侧蹲下收。下一笔,与左耳的写法运笔是相同的 。
露锋入笔,入而右上推,一推即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拨笔。拨 笔即将出锋是翻腕右下顿笔,顿而转腕左下带笔。带出后写最后一笔平 捺。平捺也叫波。借上笔左带之势,逆锋起笔,起而稍顿,然后翻腕稍 稍右上行。随即右侧腕右下运笔,最后蹲笔平收结字。
此一随字,结构严谨,布局周密。避让得宜,穿插有序。平整中见 险峻,法度森严而又颇具灵动。此谓之高妙。
池字
池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三点水占三分之一,也字占三分之二也。
三点水,整体呈外弓形,以让右也。水之三点,点点不同。上点侧蹲下收。中点侧蹲左带。下点为提点。蹲而翻腕上提。三点笔势指向此字重心。
字之结体,有形者笔划之穿插也,笔划之避让也,笔划之轻重也,笔划之长短也。然则。有此四项则还不足构成笔连意和之佳字也。尚须有笔势之向背也,笔势之外 拓内敛也。此则无形之笔划也,却在笔划之中也。笔势之内敛者,即为笔势指向字之重心也。笔划之外拓着,即笔势由字之重心向八方之发散也。
再来看右部之也字。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右上推笔。而后稍上挑笔,挑而右下蹲,蹲而翻腕下带。带笔出锋后,笔上挑写中竖撇。中之竖撇,入而右下蹲笔,蹲而稍转腕下行。出锋后带起写竖弯勾。
竖弯勾已多次读过,入笔斜蹲翻腕转腕下行,弯部分腕由左侧转到右侧而后右行。最后稍顿笔,右上转腕提出结字。
在返回来看池字。字之重心在三点水的延长线的交点上,也字笔是亦复向此收敛。再看其笔势之外拓。我有时也叫张力。三点水有向左侧弧形的外张力。也字则有向 上,向右的外张力。这个字很好的体现了内聚和外张力的统一。所以,字的结构严谨,观感舒展大度。欧体结体之妙,就在于其把内聚和外张力的高度统一。这在其 同时代及其以后是极为少见的。对比欧柳颜赵,其余三家就相形见黜了。可见,读帖要读到妙处,方体书法之真谛也。
抗字
抗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先看提手的写法。起笔短横。入笔转腕然后稍顿回锋写竖勾。竖勾已读过多次。入笔右下斜蹲,蹲而压腕下行。最后左下顿笔,然后提笔折笔,再跪笔弹锋。笔锋弹出后接上挑之势写提。提是右下顿笔,然后翻腕右上提笔。
右部亢字。起笔撇点。入笔转腕左下蹲笔即可。然后回锋写短横。短横由点内入笔。入笔后转腕右上推笔。最后稍顿划内左带去写几之撇。
几之撇为竖撇。就是收笔与前面讲的不同。收笔是先顿笔,而后稍上挑,再向划内回锋。注意是顿挑划内回锋。几的下一笔本为竖弯勾。而此处却写成了飞勾的形态。入笔转腕,而后右上推笔。推而右下蹲笔,蹲后翻腕,然后侧转腕至右侧腕,最后右上侧腕提出。
请注意。这是提勾。和挑勾在运笔上是完全不同的。挑勾是手腕上扬,而提勾是转腕上提。它和竖弯勾的勾的运笔是相同的,都是提勾。
另外,这一笔的曲度要掌握好。不可太曲,也不可太直。因此,一定要看准后再动笔。
这个抗字。结体疏朗,笔力浑厚。外重内轻。把握平衡的能力非同一般。结体既险又峻。欧体结体之典范也。
跨字
跨字,左右双分结构。双分字在汉字中是较为少见的。此为双分例之一。左为足字旁。入笔后左短竖。右下斜蹲,蹲而压腕稍右下行笔。而后空挑写横折。横竖划内 入笔,入笔转腕右上行笔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下带。下带时稍偏左。左划右倾,右划左倾,形成口的下收。折带下后写口之下横。
口之下横稍长,左展于左竖之左。右托于右带之下,以横托起,这和泉是不同的。
足字旁下为止。起笔中竖,入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然后划内回锋写右侧之点。借上挑回锋之势,右蹲笔后提笔转腕回锋,去写左短竖。左短竖稍左带写下横。下横为长横。露锋入笔,入笔斜顿。顿后翻腕右行,至有稍顿回锋。
再看右部,右部是大牛。可惜牛没有角。这大字很有意思。短横。高撇大力右下展之撇。横撇皆轻,唯捺为重。以求的左右平衡也。二是要注意横和撇的穿插位置。巧妙穿插,左右相融。结体手段之高,很难有人企及。
牛字两横一竖,上为短横,入笔转腕,运力压腕右行。而后稍顿回笔。下横长横,按长横运笔即可。最后一竖为垂露竖,入笔平顿,翻腕压腕下行。收笔时先稍左顿笔,然后先左上挑再右上回锋。此处动作辐度小。要拿捏准确。
返观此字左右重,中间轻。力之平衡,十分巧妙。虚实穿插,别具一格。观是字,字之结体,大有学问在也。足字以静为本,大牛以动为主。一静一动,相映成趣。足见欧之结体之功。

水字
水字。独体字。
一个水字,具备了永字九法的六法。所以。今晚临这个字也算是对永字九法的复习。
起笔竖勾,复合了永字九法的竖法和勾法。
先看竖。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这就是写竖的运笔要点。竖不压腕,必少筋骨。请看这竖,顶天立地,挺拔强健。实乃压腕所为也。
此读勾。勾稍左侧顿笔。然后提笔折回,折回后再挑锋跪笔,跪后左上弹出。这是典型的跪笔弹锋运笔。勾之锐,勾之健全在跪笔弹锋上。
竖之左有两笔,提和撇。提入笔斜顿,顿而翻腕右上提。写提运笔要速。切不可迟。迟则乏力,笔涩则肉。皆为病也。
提起后顺势起笔写撇。入笔右下蹲笔,蹲住后翻腕转腕左下送笔。出锋前稍稍加力。使撇稍带点螳螂肚。
撇出锋后,虚笔挑起,空中转腕,笔在空中大回环。运笔至右写啄。也就是右侧的短撇。
瞧瞧这啄笔。起笔一顿,随即转腕左下送笔。它的运笔和撇是相同的。啄出锋后空中划一下圆,借势起笔写捺。也就是波。
捺如笔后右侧腕压腕右下行笔。无论其斜度大小都要直下。且边行边加力。最后蹲笔,蹲而平出收笔结字。
且看这水字,钢筋铁划。至柔至刚。峻岫中不乏劲健,秀美中还带豪气。一笔之中,既见笔势之内聚,复显笔势之外张。内聚与外张统一于一笔之中。实所罕见。唐及唐后各家,除老欧之外,已无第二人也。
读完了。
分字
分字。独体字。起笔为啄。平蹲翻腕左带,运笔疾速。第二笔撇。右下蹲笔。蹲而转腕左下送笔。
虽俱为撇,而长短不同,短者为啄,长者为掠。二运笔不同,短者翻腕带笔。长者翻腕后转腕送笔。三笔势不同。短者飞扬,长者沉稳。一短一长情态出焉。
第三笔横弯勾。斜蹲入笔,蹲而翻腕右行。而后再右下蹲笔,蹲而再翻腕,然后转腕奋力左下行笔。最后稍顿笔,蹲后提笔折回,跪而弹锋。
最后一笔右侧点。标准的侧点。三个角一个,我们在永字九法中讲的第一个点。稍侧腕蹲笔,蹲而下提笔,然后提笔回锋结字。
此字仅有四笔,结体大有文章。啄划一笔定乾坤。下撇从啄之胸部入笔,上下双撇皆如此也。这是一定之规。横弯勾起笔依然从撇之胸部始。然则,重心右移,以为支撑全字之栋梁也。右点与长撇成八字撑。切稍重。以平衡左侧也。
整个分字,其势飞扬。巧妙平衡,斜中求稳。撇带刀光剑影,弯却势如强弩。凌空一点,如飞来之石。笔笔呼应,划划意连。笔划分散而结构紧密。散中求紧,高妙之着也。
绝字
绝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绞丝起笔短撇。侧蹲,左翻腕转腕带下。带下后顺势点点。点为侧点。运笔侧蹲而后下提即可。下长撇起笔与短撇相同。不同的是转腕左下 送笔。然后错笔斜蹲,然后右翻腕上提。提笔要劲疾,急促。提起后顺势点一侧竖点。此一侧点是竖的,就是竖侧蹲而后下提笔。
绞丝下三点要注意。左点左侧,中点微微右侧。有点竖蹲。特别要注意三点的聚散。起笔笔势是聚。蹲笔笔势是散。有聚有散方成宴席也。
再看右部之色。色下之巴少一笔。属书法正常现象,无需大惊小怪。起笔一撇。入笔转腕,转腕送下后稍顿,然后上挑。注意挑不出锋。
挑起后顺势写横勾。入笔斜顿,顿而转腕右行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带下。
巴缺一笔乃为巳。露锋入笔,入而转腕右上推笔。然后微上挑,挑而右下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而后写下短横。常规短横,不再赘述。
最后一笔竖弯勾。竖弯勾已多次读过。今天再重述一遍。起笔横内斜蹲,蹲而翻腕转腕稍左下行笔。行笔过程中要不断转腕,到弯出奋力将腕由左侧转到右侧腕,然后右侧腕行笔,渐行渐重。最后蹲笔右上侧腕提出结字。
此一绝字,整体为左密右疏。左轻右重,左低右高。分开看左部是上重下轻,右部则为上轻下重。此一布局十分均横而巧妙。绞丝紧收,右色外展,一收一放,绝妙搭配。欧之结体,确为一绝。不亏世代之师也。
为字
为字,在这我把它规为地载结构。因为它基本符合地载的基本构型。
起笔提划。蹲而转腕,右上提笔。提起后上挑笔随即挑划内蹲笔写长撇。
此一长撇为直撇。在永字九法撇法中就讲过直撇的写法。蹲笔后翻腕左侧腕压腕左下直行至出锋。请注意是压腕直行。否则将劲力全无。
撇出锋后虚笔挑起,写上之横折。上之横折,露锋斜顿,顿而翻腕右侧腕行笔。至右端微上挑,而后右下斜蹲,蹲而翻腕下带。带下后写下短横这。
下短横折入笔与上笔不同。动式入笔,入而转腕右行。折与上同,不在重述。
短横折左带,写下之横弯勾。动势入笔,入而转腕提笔右行。此横极轻,而有势如绷弦。轻而劲是其特征。此话非力提而不能成其劲势。临写时应多多体会运笔之技巧。颜体多次类横,运笔之方实乃相同也。至右向右下压笔,压而转腕,左侧腕写弯勾。勾依然是弹勾。无庸多言。
最后写为之四点。左点是左侧点。入笔左转腕蹲笔,蹲而划内回锋挑起。挑起后顺势写左二点。左二点借挑起之势下蹲入笔,入而转腕挑起,成元宝点。挑起再落,落而翻腕再挑,挑起后借势写一右侧点结字。
此四点说时迟,写时快,运笔如飞,犹如蜻蜓点水,酣畅淋离。
此一为字,关键笔划有二。一是直撇。二是横弯勾。此以两笔,若有一笔不到位,此字即败。
整体观之,上以造势,下以盘稳。极具气势。凛凛然有大将之威。炯炯然有泰山之势。正气凛然,势不可犯。壮矣哉,斯字!
架字
架字,上下双分,中宽结构。上部加是左右双分,左高右低结构。木之长横,为横担。所谓中宽,就是指木字之长横。此笔称之谓横担。这是在圣教序中就讲过的。
先看力字,起笔横弯勾。入笔稍顿,顿而翻腕右上行笔,至右上挑右下蹲,蹲而翻腕,压腕稍转腕写竖钩。最后的勾为弹勾,即先左下顿笔,而后提笔折笔,最后跪而弹锋。勾弹出后空中上挑翻腕写撇。
撇入笔稍顿。顿而翻腕微微转腕左下送笔至出锋。
右侧之口,起笔左竖,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,行笔时稍内收。竖划内上带,写横折。横折入笔转腕右行。注意,此处起笔无顿笔,入笔后直接转腕右行,乃常规写法,不再重述。
下横亦为常规,从左竖中入笔,右托折。
木字长横,即横担。露锋入笔,入笔斜顿。顿而转腕稍提右行。过三分之二后逐渐压笔加力,最后稍上挑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划内左带。写长横要运上腕力,横方有如掠空阵云之势。
竖勾入笔平顿,翻腕压腕下行,然后左下顿笔,提笔折笔,跪笔弹锋。木之两点,左点左侧,右点右侧。左侧点右侧点均为常规之点。按常规运笔即可。不再多说了。
这个架字,上密下疏。中间穿插,混浑然一体。中间横担,横空跃起,承重架险,此之字之栋梁也。壮哉!
楹字

楹字,左一右二结构。
左木字旁。起笔横,侧顿右翻腕右行笔,而后侧顿回带写竖。竖勾起笔平蹲,翻腕压腕行。勾为弹勾,多次读过,就不在重述了。
且看横和竖勾的关系。竖为于横的右端。其作用有二。一是让右,避让之机也。而是左展,使字具有外张之力。如果不加避让,此字结构将散。横如不外张,字将陷于拘谨。
勾挑起后写撇,撇竖划内起笔,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,转腕左下送笔。撇出锋后虚笔上挑,翻腕将笔运之右此点点。点亦从竖划内入笔,蹲而提收即可。右点一半在竖中,何也?以让右也。
右边之盈字,起笔写撇以定位。这一点很重要,撇写完了,此盈也就定型了。这似于常规笔顺不同。撇斜蹲入笔,而后翻腕压腕左线直送。这和木字的撇运笔是不同的。木字的撇是转腕送笔,此撇为压腕直行。也就是说木是曲撇,盈是直撇。
撇出锋后虚笔上挑。写横弯撇。这横弯撇乃一笔书成,第一折处碑有残损,看似两笔,实则一笔。切勿作两笔处理。
此笔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右行,至右转腕左下,然后再转腕右行,而后稍顿,蹲而翻腕,压腕左下直带。
最后来看皿字底。左侧一竖,动式入笔,一入即压,压而后提。横折常规,要注意横轻竖重。折处是轻重转换的关节点。
皿内两点,左点左侧腕,右点顿而左下带,是一撇点。两点相对,互为呼应。
皿之长横,轻入重收。以取其稳。字之根基在此也。
楹字,左疏而重,右密而轻。然而仅看右部,轻重变化极为丰富。此字疏者(木字旁)反显茂密,密者(盈字)反而疏朗有致。此一效果,全在笔划轻重之运用也。足见询用笔之精,结体之工也。

周字
周字,月字框结构。我们把由竖撇和横折竖勾构成的框,就叫它作月字框。因为它跟月字的框是相同的。与月字作比较可见,两个框的运笔如出一辙,所不同的只是宽窄的问题。
起笔竖撇,斜蹲入笔,入笔后翻腕压腕下行,待过三分之二后转腕左下送笔。
再看横折竖勾。这几天对这个横折竖勾已读的很多了。对它的运笔应该是比较熟悉了。起笔一顿,顿而翻腕右上斜行笔。至右微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最后稍右顿笔,顿而提笔折回,再跪笔弹锋。
笔弹出后,虚笔上挑写上短横。短横动式入笔,入而转腕压腕右行。横回锋后虚笔上挑写竖。竖平蹲,而后翻腕下行。竖后写下短横。下短横运笔与上短横相同,不叙。口字,常规写法。与前所读并无差别。就不说了。
周字之框,密不透风字形周正,笔划劲健。整体来看,端庄大方。然则庄而带活,框而不死。此乃框内布白之功也。故临写时要注意框内的布白。轻重适度,布白合宜。
竦字
竦字,音(song,第三声,可与耸通假),左右双分、左低右高结构。左部立字,一点高举。规则之右侧点也。入笔右侧蹲,而后提笔下收。虚笔 左带写立之横。此横为中横,入笔顿笔,顿而翻腕右上推笔。至右稍顿,划内左带,写下之左点。左点露锋入,左侧腕稍转腕蹲笔,蹲而虚笔挑起写右之撇点,撇点 蹲而左带可也。
撇点出锋后顺势写立之提。立做偏旁,下横改为提划。这是通则。提划入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上 提。提时行笔要速、要短,以让右也。
再看右部之束。上短横,动式入笔,入而转腕右行。至右微顿,而后划内左带写口之左竖。
口之左竖露锋入,入笔即压腕左下行笔。然后划内回挑写横折。横折动式入笔,转腕右行。至右右 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出。写下横。下横常规运笔,就不多说了。下横划内上挑,写竖勾。
竖勾入笔侧蹲笔,蹲而翻腕微提,然后压腕下行。注意写竖要一压到底,中间不能移动小臂。最后 稍左顿,提笔折回,而后跪笔弹锋。笔锋弹出后虚笔上挑写撇。撇为直撇,入笔蹲笔后,翻腕压腕直出。撇出锋后空中翻腕,带笔至右写捺。捺竖划内入笔,入笔右 侧腕右下直压而下。然后蹲笔,蹲而平收至出锋结字。
竦字结体疏朗,避让有序,穿插得宜。虽左右两部,然结体却密不可分,整体性极强。是避让穿插极好的范例。
阙字
今晚的任务是阙字。还是门字框结构。这个门字咱们已经读过了。今晚就不再重复。只是根据这几天临的情况,讲讲有关注意的问题。总的来看,门字 框,左边稍轻,右边稍重。左边稍窄,右边稍宽,左边稍短,右边稍长。这些基本的结体特征还是要明白的。不然你写起来心里就没底。一会长了,一会短。一会左 边重了等等,那就说明你心里还不清楚,写起来就没把握。
门字的主笔很明显的是两竖。两竖运笔是不同的。左竖是垂露竖。而且还微微的带点内弓。带弓之划必转腕,这是通则。大弓大转,小弓小转,微弓微转。第二个就 是垂露的收笔,收笔是左下稍斜顿,然后微上挑笔,最后右上提笔。顿才有垂感。不顿笔就没有垂感。垂露也就不垂了。
再看右竖勾。横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写长竖要一压到底。腕要挺,手要稳,否则,写出的竖要么一笔三曲。要么粗细不均。要么软弱无力。皆不压腕之弊也。
最后的勾是弹勾。先左下顿笔,然后提笔折回。再跪笔弹锋。跪笔就是笔锋向后,笔肚再前,笔和锋成九十的。此为之跪。这和人跪是一样的,身子个大腿是直的, 大腿和小腿成九十度。然后稍扬腕让笔锋自然弹出就行了。左右两竖,左曲又直。直的要挺拔,曲的象劲弓。
长字
长独体字。
起笔上横,入笔写蹲,蹲而翻腕右上推笔。收笔稍右下顿,而后划内左带。写左竖。
左竖斜蹲入笔,入而翻腕压腕下行。此竖微弓,压腕下行时需稍稍转腕。最后稍顿,划内上挑写右之两短横。
两短横均出锋入笔入而转腕右腿,堆而划内回带。
看这中间的长横。长横为主笔,笔其他笔划稍中。露锋入笔右下斜蹲。蹲而翻腕稍提笔右行,过中后再逐渐加力,至右端微上挑笔,然后右下蹲笔,蹲笔后提笔划内回到。
此一长横两端重,中间轻。运笔就有一个蹲--提--压--蹲的过程。提要渐提,压要渐压。运笔的轻重转换要有一个渐变的过程。切不可突压突提。那样写出的笔划就会(ˇˍˇ)想~蛇吞了青蛙一样。乍粗乍细。有失观瞻。
长横后写竖提。竖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笔。至下部笔向左下稍带,然后错笔蹲笔,蹲住后右翻腕向右稍上提出。而后写啄。
啄蹲笔后翻腕向左下拨笔。笔出锋后,虚笔空中转腕划圆。结势啄划中起笔写最后一笔捺。
捺啄划中起笔后,右侧腕向右下压笔而行。渐行渐压,然后蹲笔,蹲而翻腕向右平提出锋收笔。
长字,结体稳健,血肉丰满,劲健有力。可谓是钢筋铁骨。壮哉,长字!
廊字

廊,广字头,属半包围结构。
点为侧点,侧腕侧蹲下提,虚笔左上挑。点下一横,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,至右微上挑而后右蹲左带。此一中长横,左轻右重。横回带后顺势写撇。
撇入笔一顿,而后翻腕转腕左下送笔。此撇为廊字中最轻之一笔。然则笔势锋利,如刀似剑。外略之笔,力足势满。
框内良字,竖点,斜蹲翻腕下压即可。点虚笔左带,写横折竖。横蹲而翻腕右上行笔然后微上挑笔,挑而右蹲,蹲而翻腕压腕稍偏左下行。竖虚笔挑起写中横,中横月上横起笔处相齐。入笔右行,竖划内收笔。然后写下横,下横与中横运笔相同,就不再赘述了。
下横后虚笔上挑写竖提。竖提作天刚刚读过。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压腕写竖。最后笔稍左下带,错笔写提。提稍顿笔,然后翻腕右上提。此提要短,提出后顺势点点。此点侧点也。
最后是搭耳。搭耳的横折。露锋动式入笔,入而转腕右上稍推笔,推而微挑,挑而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拨笔,拨笔要短促。出锋后顺势右侧腕向右下蹲笔,蹲住笔后扬腕挑起,而后写竖。
此一长竖,乃垂露竖也。入笔稍顿,顿而翻腕压腕下行。凡写竖,皆用压腕也。腕不能压,竖必不挺且乏力。竖之常见笔病有三。一是软弱无力。而是一竖数曲。三是粗细不均。竖之三病,皆有腕不能压所至。垂露之收笔,是先稍左下顿笔,而后微左上挑笔,挑而右上提笔收笔。
对此一长竖何以不厌其烦的讲解?皆因这几天所练,长横书写弊端较其他笔划更多也。故而加以强调。以使群友引起足够重视而及时正之也。
廊字结体紧凑,不密不疏。布局合理,平衡巧妙。舒展,峻岫。最后一竖,点睛之笔,既起巧妙平衡全字之机枢,有有舒展美观之妙用。可谓神来之笔也。
读完了。
榭字
榭字,三均分中低结构。此形较少见。三部分均分,中间稍低。
先看左边木字旁。起笔一横,右下斜顿,顿而翻腕稍提笔右上行笔。木字右提以示左展。横虚笔上挑写竖勾。竖勾平蹲入笔,入而翻腕压腕下行。之下微左顿,而后 折笔回锋,在跪笔弹出。此一竖勾,在三竖勾中是最轻的,重入轻出是该竖勾的特点。
勾弹出后,虚笔上挑,翻腕写短撇。撇竖划内入笔,入笔翻腕左下拨笔即可。木之右点一是要注意起位置,二是要轻点。跟上横一样,以让右也。
再看身字。起笔撇点,右蹲翻腕左带。带出后顺势写左竖。左竖借回锋之势侧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此竖划内回锋上挑,写竖勾。
身之竖勾露锋入笔,入而压笔转腕写竖。竖勾余部与木之竖勾运笔相同,只是比木之竖勾稍重了些。故运笔就不再重述了。
勾虚笔挑起,写中之两横。下横划内左带写身之下提。提写顿入笔翻腕上提。提起后顺势竖划内蹲笔,蹲而转腕左下送出。
最后看右边的寸字。寸之短横与木之短横恰恰相反,木之横为左重右轻,寸之横为左轻右重。此横动式入笔,入而转腕加力右行,渐行渐重,最后微上挑右蹲划内左带。笔回带后虚笔左上挑去写寸之竖勾。
寸之竖勾是三竖勾中最重的一笔。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除入笔外其余与前两个运笔相同,不在重述。最后点点。要注意点的位置,它与身的撇形成平衡关系。
这个谢字结体很有意思。木字以撇点交汇为中点。身以中横为中点,而寸则一短横为中点。而字的重心却在身的提、撇和点的交汇处。整个字重心下移,字形稳固。临写此字,最易出的问题就是重心靠上,下盘不稳。
反观榭字,笔划轻重处理恰当,疏密部局合理,秀丽而不乏劲健,茂密中反见疏朗,三竖并列,入笔轻重各有不同。疏处不见其空,密处不现雍挤。欧之结字,独具匠心也。
四字
四字,扁框结构。凡是框式结构,写好框是关键。框写好了,字也基本就成功了。
四的左竖,露锋入笔,入笔稍顿随即转腕压腕右侧下行笔,至下稍顿,划内回锋写横折。
横从竖划内入笔,入笔一顿,而后右翻腕行笔,至右端,笔微上挑,然后右下斜蹲,蹲而翻腕压腕稍左下行笔,而后稍顿笔左上挑起。
请注意,左右短竖,均为内收,临写时要注意内收的角度,收的太大则底过下,字根不稳,收的过小,则成矩形,字显笨拙。内收要恰如其分是关键。
勾挑起后写左小撇。左下撇入笔左送即可。然后再写竖折。入笔下压,而后转腕右行。收笔划内左带写下横。下横左托右入。也就是说下横托左竖,收笔在右竖中收笔。至此结字。
四字扁框,棱角分明锐利。很典型的欧体特点。每一笔把握的分寸都恰到好处。此字原碑虽有残缺,但也还是能清楚的感觉到欧的笔划的犀利险峻。写此字当做基本功练习可也。
仰字
仰字,三均分中短结构。
起笔单人之撇。笔横蹲入笔,入笔后翻腕转腕左下送笔至出锋。出锋后虚上挑笔,然后转腕,顺是起笔写竖。
竖入笔稍顿,然后压腕下行。此竖为垂露竖,收笔是稍左顿笔,然后微左上挑,而后右上划内收笔。
竖收笔上挑写上短横。也可以说是平点。露锋入笔,入笔后转腕稍上推笔即可。推而稍顿,而后划内左带,写竖。
此短竖露锋入笔,入而右下蹲笔,蹲而压腕下行,最后稍左带,带而挫笔斜蹲,蹲而翻腕上提。笔提起后顺是磁轭横折竖勾。
横部分入笔提笔右行,至右下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而后稍左下蹲笔,蹲而转腕挑起。请注意,这是个挑勾,转腕挑笔而书。
最后写长竖。此一长竖为悬针竖,只是出锋不锋短促。横划中入笔,入而斜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,此竖要一压到底。最后左短促出锋收笔。再强调一遍,长竖压腕,一压到底。这是写好竖的要点。
此一仰字,结体别致,两长夹一短,中下部中间大片空白,增加了字的通透和观瞻性。特别中间部分靠左,有单人护佑之意。右侧长竖,挺拔秀丽,疏展大度。给人以仰视之感。
读完了。
宇字
宇字,天覆结构。起笔竖点,入笔平蹲,蹲而翻腕稍压提收。这竖点起笔和竖相同,这在永字九法中是专门讲过的。左侧点,宝盖头有时老欧也写左短竖。一般情况 下,欧宝盖头的左畔都是写的较长的。此处从形态看,似乎是一长侧点。出锋入笔,入笔后稍转腕左下行笔,最后稍顿,左上回锋收笔。
横勾,入笔右侧蹲笔,顿而翻腕右上行笔,写勾时先微上挑,再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拨笔即可。
上横为短横,入笔右转腕,而后右行笔,右行加力,至右稍顿划内回带写下横。下横依然是入笔顿笔,顿而右翻腕稍右上行笔,至右端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然后 翻腕划内左带。回带后虚笔左上挑写竖弯勾。也就是犬勾。犬勾露锋入笔,入而右下压笔,压而转腕压腕下行笔,最后稍稍左下顿笔,顿而转腕左侧腕送出结字。
此一宇字,起笔一点为全字准绳,特别最后一笔犬勾,一定要左右平衡于准绳两侧。否则,字就不可避免地歪斜。凡所写此字歪斜者,皆为脱离此准绳也。再一点就 是宝盖之点不居中,位于靠左五分之二处。这是欧体宝盖的特征之一。特征之二就是宝盖的横平。准绳已定,特征已明,自然容易写好。
葛字
葛字,上中下三均分结构。上中下三分结构的字是很少的。这个可以作为一个范字,来探讨上下三分字的结构问题。
草字头占三分之一,草字头起笔左竖,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,提笔压腕下行。然后划内左挑写左提。
左提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右提。提起后顺是动式入笔写右短横。右端横入笔压腕右行,而后稍顿划内回带。带起后左上挑笔写草头有啄。
啄入笔稍顿,蹲而翻腕转腕左下送出。顺势写中间日字左竖。
日字左竖的写法,最近读的较多。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下行,行笔是稍内收。
横折竖划内入笔,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上行笔,然后稍上挑笔,挑而右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行笔稍内收。注意左右内收的幅度是基本相同的。
竖挑起写日字中横,中横带下写下横。下横依旧是托左入右。
下横划内左带,顺是写小啄。小啄入笔一蹲,蹲而翻腕左下拨笔。出锋后,顺是翻腕写横折勾。
此一横折勾入笔动势入笔,入而转腕右行,折法与上折相同。折后压腕左行行笔,勾为弹勾,应按弹勾运笔。先左下稍顿,顿后提笔折回,折回后再跪笔弹锋。
勾挑起后写中短横,中短横后写最后一笔竖折笔。竖平蹲,蹲而翻腕下压,而后稍挫笔转腕写横部分结字。
此一葛字,峻岫挺拔,三个部分浑然一体。险中求稳,平中求变,多横并列,但各不相同,极尽变化之能事。结体之功,已穷化境。
差字
差字,上下均分结构。
上部羊字头占二分之一,下部占二分之一。故称为上下均分结构。
左起一点,竖侧点。竖蹲左下提收。而后虚笔上挑写右侧之撇点。撇点右蹲,翻腕左带。顺势写王之上横。
上横动势起笔,起笔即右转腕,压腕右上推笔。而后稍顿即划内左带。写竖。
竖横内起笔,蹲而翻腕,而后压腕下行。竖划内左挑写中横。
中横入笔稍顿,顿而翻腕要行。至右端稍顿划内左带写下横。下横蹲笔,蹲而翻腕右行。至右微顿笔而后划内左带。
以山三横,入笔各不相同,切上下两横皆重,唯独中横稍轻。临写时切不可不加区分,写成一个模样。
下横回带后,顺是写撇。撇横划内起笔,起笔写蹲,蹲而方腕,随即转腕左下送笔。这是个标准撇,收笔前要稍稍压笔,以写出其螳螂肚。
工字上为标准短横,入笔转腕右上推笔,顿而回带。短竖就不多说了。工字下为中长横,斜蹲入笔,而后翻腕右行。最后微微上挑右下斜蹲,划内回锋结字。
此一差字,一撇长掠,极为舒展洒脱,工字稍稍偏右,以平横长撇。用之极为恰当。欧氏结体之功,绝非凡响。吾辈习欧,当思其结体妙法,熟喑起运笔之宫。得此两点,欧书成矣。
读完了。
栋字

栋字,左一右二结构也。木占三分之一,东占三分之二。
木字旁起笔之横左展,而后虚笔左上挑写木之竖勾。
木之竖勾位于横之右端。此之谓让右也。起笔平蹲,而后翻腕压腕下行。运笔之要,在于压到底。此勾为弹勾,跪笔弹锋也。
木之撇从竖划内起笔,蹲而翻腕,而后转腕送出。此撇为直撇,如流星坠地,划空而下。木之点,竖划内起笔,起笔右一顿即可。
右侧之东。起笔短横。入笔转腕右行。至右稍顿,划内回带写日之左畔。
左畔之竖,运笔清晰。露锋入笔,入而转腕下行,且边行边按笔。而后稍顿,上挑回锋。写横折。
横折动式入笔,入而转腕右行,而后微上挑,随即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颜腕左下行笔。
左畔内收与右折内收,角度基本相等而方向相反,以此获得左右平衡。
右这虚笔上挑写中短横,中短横带下写下横。下横为中长横,安中长横运笔即可。下横稍长与左右两竖,以横托上。此为欧之处理东之结构之常规法也。
口字框之下横,有三中写法。一是横在左右两竖之间凡口字框有重起笔之下竖者皆如此也。二是托左入右,凡有心字底类着皆如此。三就是此字之范也。凡穿堂之竖者可仿此也。
下横虚笔上挑写竖勾。斜蹲入笔,蹲而翻腕,而后压腕直下。犹如飞流直下,一泻千里。勾为弹勾,不再细说。
东之一撇一捺,撇为短撇,入笔转腕送出。捺则向右下展开。强调一点,捺之运笔,压腕右下,渐行渐重。最后蹲笔,蹲而平出!结字。
此一栋字,左木稍短,笔划稍轻。右东稍长,运笔稍重。一高一矮,一轻一重,绝妙打配也。再看,木之横左拓,东之捺右展,左拓右展,巧妙平衡。木与东之间,避让穿插,得体得宜,使得左右相融,结为一体。结体之妙,可见一斑。

相字
相字,左右均分,左高右低结构。
木字旁已读过好多了。就不再细读。上横左展,竖起于横之右端以让右。撇左展,出锋与横齐。点短促以让右。木横要舒展,竖要挺拔。左必展,右必让。这就是木字旁的书写规则。询向我们展示得十分清楚。希望各位临习时抓住特点临写。
右边目字,方正规矩。结体端庄,稳妥庄重。
起笔左竖,斜蹲翻腕,而后压腕下行。翻笔划内上挑写横折竖。横竖内入笔,入笔稍顿,顿而翻腕右行。而后微上挑,挑而斜蹲,蹲而翻腕。而后压腕下行。最后稍 左顿笔,顿而扬腕挑起,借挑之势写目中两短横。短横常规运笔,不再多叙。最后写下横,此一下横为左竖内起笔,勾上右竖内收笔结字。
此一相字,左木长与秀,右目重在稳。以秀对稳,自有宝相出焉。结体之要,非唯美也,在于字之相可以表意也。读帖君子当与此处多下功夫。
不字
这个不字共有四笔。而一笔写出。笔笔相连,连绵不断。读此一不字,重在运笔之方,重在轻重之变化。
重笔入笔,提笔而行,横笔将尽,笔锋一转,重笔而下。可谓痛快淋漓。
撇用送笔,力之将尽,突然轻挑。挑笔,调锋,转腕,一气呵成,轻灵如飞燕掠水。转腕调锋,压笔下行,重笔写竖,笔划坚挺,力愈千钧。待竖势尽,翻笔向外侧带笔,带至右侧,压笔出点。
以上是王氏不字的基本运笔走势和轻重变化。
且看不字的变化。
此字其运笔走势和轻重变化,与上一不字如出一辙。虽形态少异,而其法不变。
二字虽有区别,而本质不变。这就是法,这就是书法的法。特别最后一笔,虽笔断,而意尤在。此即所谓笔断意连吧。
再看一字此一不字,与前字变化较大。第一字是笔笔相连,一笔写成。此字则笔笔间断,由四笔写成。最上一横,典型王氏之长横,左轻右重。横划内带笔,重力写撇,撇后挑笔写竖。竖上轻下重。竖后左翻笔,至竖之右侧写点。除长横左轻右重外。其笔之走势和轻重之变化与前两字相同。
此一不字,关键是右点之取势。手腕右翻点点。否则,其势不足,此字则落于下风矣。就本人之观察,写王书者,此点点好者甚少。其因在于不得王氏点点之笔势也。此点,为不字之睛也。不得其势,如同无睛耳。
照字
照,四点底结构。就上部而言是左二右三分结构。
日字旁,起笔左竖,侧蹲起笔,蹲而翻腕,而后压腕而下。翻笔回挑写横折竖。
横竖划内起笔,起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上行笔。微上挑而后右下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然后划内左挑写日中间短横。短横下带写日之短提,短提蹲而翻腕提出。
日字要瘦而长,瘦以让右。长以造势。借日上提之势写召之上撇。
召之上短撇,入而左转腕向左下送出,转要用力,送要急促。勿滞勿迟,以增动感。笔送出后虚笔左上挑,而后空中翻腕调锋,写折撇。
折撇露锋入笔,入笔右上转腕,随即右蹲左下带出。带出后顺势写口之左畔。
口之左畔入笔左蹲,蹲而翻腕下行。而后划内上挑写横折。横折露锋入笔,入笔右转腕上推笔,推而右蹲,蹲而翻腕稍左侧腕下行。最后写口之横,口之横左竖划内入笔,右竖划下收笔。入左托右。这是口字的常见写法。欧中多数情况下都是入左托右。
最后来看看底下四点。左点正侧点,比中间的点稍大。点于左竖之左下侧。中间为两个元宝点。元宝点入笔压笔,转腕挑起。右侧为侧点,点法与左点基本相同,但稍重。它点于口右下角的右下侧。四点稳稳的托起上部。此类字的基本构建就是上部稍窄,四点稍宽。以下托上,稳定坚实。
照字,日光召召,照耀大地。下之四点,地之象也。此字结体平稳,笔笔扎实,上部左右分配合理。上下构建稳妥。静中不乏动感,稳妥不失妍媚。静中寓动,稳中见活。此乃欧之真精神也。
洞字
先看这个洞字。从结构看,洞属于左一右二分,即左占三之一,右占三之二。
从避让关系看,为右让左。洞的左竖内收,以避让左边的水。
从呼应关系说。三点水与右边的同一呼一应,形成完美的整体。
再看运笔特征。同字左竖,起笔一笔,稍稍内敛,即避让了左面的三点水。二又显的挺拔有力。而后再笔划内将笔带起,顺势翻腕写横折勾。笔划雄浑劲健。笔划与笔划之间,血肉相连,气息相通。
整个字雄健,劲峭,浑然一体。
晖字
晖字,左一右二结构。左边日字旁占三分之一稍弱。右边军字占三分之二稍强。日之左竖,起笔斜蹲,而后翻腕压腕而下。划内上挑写横折竖。
横竖划内入笔。入而右山行笔,这右蹲,蹲而言腕直下。注意,有横要笔左横稍长。竖划内挑起写中短横。中横后写下提。日字本为下横,左偏旁则化横为挑。
军之左点,入笔转腕向左下蹲笔,蹲而右上回带。顺是写更勾。横勾轻入,提笔右行,而后微上挑,右下重蹲。蹲而翻腕向左下拨笔。这是欧体横勾的标准运笔方式。
勾带下写上横,上横为短横,入笔稍顿,翻腕右行,至右稍右下顿笔,划内回锋写曰之左畔。
曰之左畔写顿入笔,但腕右下行笔。然后划内上挑写横折。横右下斜顿。翻腕右行,折先微上挑,再右下重蹲,翻腕左下行笔。一左一右内收基本相等,以保持左右平衡。中短横就不多说了。约之下横,托左入右。这种情况也早就说过了。
曰之下短横后写下长横。长横斜顿入笔,入笔翻腕右侧腕行笔,渐行渐重。至右右下斜蹲,提笔划内回锋。然后写中竖。
此一中竖为垂露竖。上横内入笔,入笔翻腕,压腕直下,要有一泻千里之感,展现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态。凛凛然顶天立地,夭夭然一柱擎天。收笔时先左下顿笔,再左上微挑,最后右上挑笔划内回锋结字。
此一晖字,军为主,日为宾。这中以主宾为结体方式的字并不多见。故均字左边轻,右边重。以此求的整个字的平衡。这种平衡技巧端的高妙。临习君子当细加揣摩。
人字头字
首先读这个会字。

看这个会字的人字头。撇,古人叫掠。这个掠字就是讲运笔的,就是告诉我们,写撇的动作,也就是运笔,就象用扫把扫掠一样。当然,现在的人大概都不知道掠扫是怎样的动作了。所以,对掠也就难以理解了。
其实,掠笔就是手腕向左外侧翻转,并带笔由中锋转向七分偏锋,并尽力用腕力送笔至力尽。关键就是一个送字。一般人字头,是长撇短捺。撇至下位,捺在上位。会的人字头就是很好的例子。无论楷行,皆如此。会字的撇长而劲,捺短而蹙。
很明显,捺这一笔,碑的损坏使的这一笔并不完整。缺损的部分是在起笔处。但是,仔细观察,隐约还可以看出一些痕迹。并不影响我们临习。
捺的这种写法,笔势未尽,总有让人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。我们也可以说,是留了余味。
前面讨论的是人字头的基本写法,看下面的例字。

苍字人字头的写法,掠与前字并无大的变化,捺则改为反捺。但是下面这个撇就不同了。这就是竖撇。这是撇的两种基本写法。
再看广字中的撇。这个就略直于会和苍中的掠。自己可以比较一下,体会运笔的微小差别。

笔划形态的变化,筋骨血肉的变化,主要是运笔方法的不同,说到底也就是手腕动作的不同。所以,读贴,主要也就是通过笔划形态,研判运笔动作的过程。
如果做到这一点,就象王羲之亲自教你写字一样,还能练不好字吗?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那么,读贴还是浅层次的、是表象的、皮毛的。

千字
这个千字,简要的说一说吧。
第一笔,短撇点。也可以叫短撇。
入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拨笔。博笔笔速要疾而劲。
拨笔出锋好顺是起笔写第二笔横。横和前天的下字的横运笔相同。入笔一顿,而后翻腕右上行笔,边行边加力。这中长横,一般是左轻右重。至右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,蹲而提笔划内回锋。
千之竖,悬针竖也。下之竖乃垂露竖也。悬针和垂露竖的不同就在收笔。垂露是先左下笔,而后微左挑,再右上挑结笔。而悬针竖则是直接压腕下行,出锋收笔。需 要注意的是,不要把悬针竖写成鼠尾。所为属尾是指笔划入笔后逐渐变细致出锋收笔。因其状入老鼠尾巴。故称为鼠尾。这是初学者常见的笔病之一。所以,提醒大 家临写是注意。
此字虽仅有三划,然则三划之按排布局却颇有讲究。以竖为准则,竖于上撇点的关系,竖于横的关系。收笔起笔之关系。都处理的考究到位。所以,在临写时一定要读准,读精而后动笔。左到笔未动,意先动。做到出入有据,笔意相连。方不失结体之规矩。
读完了。
仞字
仞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单人旁,撇起笔平蹲,蹲而翻腕,稍转腕左下送笔。送笔出锋后笔虚空上挑,翻腕回锋写竖。要注意撇和竖的笔意连接。也就是运笔的连续性。
竖借撇回带之势,露锋入笔,入笔稍顿,而后转腕下行,下行时压腕,以使笔划坚挺。此竖为垂露竖。收笔时先稍左下顿笔,而后稍左上挑,再扬腕右上挑即可。
竖右上挑起后,写横折勾。横露锋入笔,入笔一蹲,蹲而翻腕右行。折则先微上挑,再右下蹲笔。蹲而翻腕稍转腕左下行笔。此勾为弹勾。按弹勾运笔。稍左下顿笔,然后提笔折回,折回后再跪笔弹锋。笔锋弹起后。虚笔左上挑笔,空中翻腕,起笔写撇。
撇入笔一蹲,蹲而左翻腕,转腕左下送出。出分后,虚笔挑起点点结字。
一个仞字,了了数笔。然而,笔笔劲健,划划带骨。肉丰血畅,气韵天成。笔划虽少,而疏密得当。空处不觉其空,密处不见其密。布局精巧,建构恰当。欧之结体,确乎超人一等。
读完了。
无字
無字,属中宽结构。也就是有一长中横。通俗的称呼叫横担。有云;“横担无长”,横担即是指一个字中间的长横。而横担无长的意思就是说。写横担没有嫌长的。
这个無字,起笔直下,变短撇为短直。起笔突兀,神来之笔。而后,转腕而写横,三横连写。连绵不断,气势如虹。
第三横为中宽之长横,左右尽力外展,笔划强劲有力,其势若阵云掠空。字之形势也由此展开。
而后翻笔挑起。写中横上的点。点后带起,写撇至下横结笔。
無之运笔。三横连写,气势各异,形态有变。运笔之方变化多端。
运笔之方,书之魂也。上横之后,折笔顺势下带,借其下带之势转笔写二横。二横左伸右缩,折笔下掠,翻笔写横担。横担奋力挥笔,其势壮阔。
三横结束,笔走上挑。先点中点,带笔至右折笔下掠。带下以写下横,以重笔收笔。
此字四横,轻重变化各有不同。一横力均。二横由重至轻。三横由重至轻而复归重。四横由轻至重以结笔。
观此一無字,行笔由心,轻重随意。肥无赘肉,瘦不露骨。
临字
临字左二右三分结构。这种结构的字。这是从读帖以来的第一个。
先看臣字旁。起笔长竖。入笔斜蹲,蹲而转腕,而后压腕直写。最后稍左提收笔。长竖压腕。这几乎是每次都说。压腕之竖挺拔。拖笔之竖软缓。这是压腕和拖笔的本质区别。
上短横露锋入笔,入笔转腕右山推笔。划内回锋左带写下之竖点。此一竖点,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提笔下带。写横折。
横折入笔一顿,顿而翻腕右行。折长规写法,不再重述。折后提笔下带。写下短横。下短横起笔与上相同。右端收笔托上。收笔时稍顿回锋写下侧点。
上点为竖点,下点为侧点。只要按侧点运笔就行了。上点左倾,下点右侧。临写时要注意这个变化。点后写下横,下横竖划内入笔。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有形。收笔是常规运笔,不叙。
再看右边。上点为竖点。平蹲笔,翻腕下带。带出后虚笔左挑笔写横。
这横要注意;一是与左横的关系。这就是成插的效果。二是与点的关系。横与点有叠笔。也就是横覆盖了点的下面部分。对于长横的写法,读帖中已经说过很多了。今天不再重述。
最后看三个口。这里我主要谈三个口的关系。运笔就不具体说了。
一是三个口的大小。上口稍大,也稍扁。而是左下口的右竖所对上口的左竖稍偏右。也就是上口左竖的内侧。右边的口左竖基本是对的上口的右竖。下面两口笔上口稍小,且基本是正方。
凡品字三口,基本都是这种排列形式。就王羲之的圣教中。品也是这种关系。品字的中心线基点是上点。这从字的形态看的很清楚。临写是心里要有这中心线。否则,此字很容易写偏。
开始就说过了,临字是左二右三结构。临写时要注意戈字的比例。最后一点,要注意此字的好和宽的比例。此字在结构上稍扁。第三点就是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必让和穿插。
好了,这个字就读到这儿。临写是注意体悟。
历字
历字。这是王书中不多见的长体字。属半包围结构。
王书一般以正方或稍扁为常见。象这样的长体字较为少见。前几天临到几个。从运笔上看,广字头有飞扬之势。
这种竖撇,在前面临的字中是有的。内弓出锋收笔的撇。也算是一个标准撇吧。
写撇是要用腕尽力外送。收笔前要稍稍压笔,以写出螳螂肚。
此撇形式外掠,形成内弓。此划其形外展,其势外拓。强劲有力,舒展飘逸。
在看林字。林字两竖挺拔有力,顶天立地。纠纠然有丈夫气。
林之两横两撇两捺共六笔,该字用两横代之。势如蛟龙盘柱,神情飞扬,极具动感。一静一动。相映成趣。
二横之后,翻腕向左带笔,笔划弧后写止字。竖弯勾。写勾时将笔挑起。重新起笔写两连点,右点左带,其力断金。使得字形饱满,坚如磐石。
纵观此字,大开大合。端庄中足见强劲,秀丽中不乏筋骨。读是字,有情志激扬之感。
交字
交,独体字。通过这个字,规范欧体的基本笔划。掌握基本笔划的运笔。
上点为右磁轭点。稍左侧腕右下蹲笔,蹲住后向下提笔,笔提起后虚笔左上回锋收比。
横,横为中长横,起笔稍顿,而后转完右行,行笔逐渐加里。至右微上挑,随即右下蹲笔,蹲而提笔左带回锋收比。
短横,中长横,长横的运笔的区别在于起笔。而收笔是相同的。起笔的不同是短横一般为露锋入笔,入笔转腕右行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势入笔。中长横一般为稍稍 顿笔,或者说是轻顿笔,顿而转腕右行。长横起笔势蹲笔,较重,然后翻腕稍提笔右行。无论衡之长短,通常都是右重左轻。这点临习时要特别注意
横左带,接是写短撇。短撇入笔意蹲,转腕左拨笔。注意是转腕拨笔。
短撇出锋后,虚笔左上挑,空中转腕写横折撇。此处现在的印刷体是右侧点,点后是撇。此字将点和撇作一比,化而为横折撇。
露锋动势入笔,入笔即右转腕上推笔,一推即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写撇。写撇要转腕压腕向左下送笔。临写时要注意体会这个压字。收笔前要稍压笔,然后出锋收比。稍压笔就是写出螳螂肚的关键笔法。
撇出锋后,虚笔左上挑笔,挑起后空中转腕顺势起笔写捺。
捺借转腕之势动势入笔,入笔右侧腕压腕右下行比。行笔中要逐渐加里,最后蹲笔,蹲而转腕平收结字。
这个交字,沉稳茁壮。笔笔带骨,划划含筋,血肉丰满,气血畅通。险峻挺拔,足见欧楷之风骨。
读完了。
影字
影字。左二右一分结构。从疏密看,左密右疏。

影字,使转与点划并用,且使转与点划之间的转化不露痕迹。使转点划融为一体。
孙过庭说;真以点划为形体,使转为情性。草以使转为形体,点划为情性。
此一影字,属于草体,使转为体,点划为情性。

标记部分为使转。
先看日字。起笔一点,提笔化横为点,一点而下,带起使转日内一横,随即带下写长横。
这一笔使转之运用,非手腕极活而不能。运笔之畅,拿捏之准,全在于腕力之运用。
再看下面之京字。
下面之京字。日字带下写长横,长横运力将尽挑笔、翻腕后写一斜划,横如阵云,斜如闪电。

此两笔连写,关键在有横转入斜划的转换。挑笔,翻腕的连续动作,使的这种转换流畅而自然,不着雕琢之痕迹。
而后,提笔写一短撇。前重后轻,笔锋一转直下,写小之竖勾。

然后提笔上抢,写右之三撇。
抢笔之后,连写三撇,使转之笔,矫若游龙。收笔一带,余味无穷。

此为抢笔。也叫呛笔。
运笔疾速。

三处转腕。使转之精华。
从横、斜、撇到下面的、使转的转化,自然流畅。无一处不精到。运笔之娴熟,无以复加。
整个影字,运笔流畅,点划使转,如影随形。笔划凝练,使转委婉。如俏人丽影,似文生翩跹。
读完。
珠字
珠左一右二分结构。左边竖玉旁占三分之一,右面朱字占三分之二。
起笔上短横,入笔转腕,右端右侧蹲,而后翻腕划内左带写中横,中横运笔和上短横相同,但稍轻,也稍短。这就是并列笔划,要有变化。
中横后写中竖,中竖入笔蹲笔,蹲后翻腕压腕下行。中横划内左挑,借是写提划。提划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右上提笔。此提入笔左展。收比稍过竖划,这和中竖的收比位置相同。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右。
再看右部的朱字。起笔短撇。此处(包括上横)原碑应该是右残损,不然这一短撇和上横很难解释。此短撇应该是蹲笔,然后翻腕左下拨笔。出锋后虚笔 翻腕,顺势写朱之上横。此一上横起运笔与竖玉旁的上横相同。划内回带后写下横。下横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。至右端微上挑笔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提笔虚笔 左上挑笔写中间的竖勾。
这是最近第三个竖勾了。这个竖勾平蹲入笔,蹲而翻腕,压腕行笔。勾则为挑勾,这几天讲的很多了。就不在重复了。作天晚上还专门讲了竖勾的问题。
勾挑起后,虚笔上挑转腕,将笔带至竖之右侧入笔写撇。此撇比正常的撇短不少。以避左。
撇出锋后,虚笔带起,空中划圆,右侧腕入笔写捺。捺入笔后压腕右下行笔,然后蹲笔,蹲而提笔平收结字。
此一珠字,左短右长,左窄右宽。竖与提向左展,朱之捺向右展。长短相较,宽窄相向。避让得宜,轻重相宜。舒展大度,峻秀有加。足见欧氏结体之功。
灼字
灼,左一右二分,左密右疏结构。
先看火字旁。起笔左点,左点露锋入笔,左侧腕蹲笔,蹲而扬腕挑起。空中翻腕,顺势写有上点。
右上点右侧蹲笔,蹲而转腕左下带出。笔出锋后虚笔左上挑起写火之竖撇。
火之竖撇平蹲入笔,入笔后翻腕,稍提笔压腕下行。过三分之二后转腕压笔左下送出。转腕压笔是要用力均匀,方能写好螳螂肚。
再看右部勺字。勺字上短撇,入笔转腕左下行比。最后不出锋,而是划内上挑。空中翻腕,顺势写横折勾。横 折勾撇内入笔,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右行。折还是常规运笔,即先微上挑笔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。翻腕后转腕左下行笔。注意此一斜竖运笔时要转腕,方可直 中微弓,始见其筋骨。如若拖笔,则笔划会状若死蚓,了无生机。
勾为弹勾,弹勾的运笔多次读过。不再赘述。勾弹出后,顺势挑起,而后回笔点点结字。
临写时请注意灼字的上中下三点一线。这是灼字平衡的要点。
云字
雲字,天覆地结构。
先看雨字头,也是我们要重点读的部分。
起笔短横,这已经无需多说了。短横划内左带后,写雨字头之左点。
这种长左侧点。露锋入笔,入笔后随即左转腕蹲笔,而后划内左上挑。运笔的要点是转腕和蹲笔。此点势沉力猛,如泰山压顶。
挑起后,顺势写横勾。横勾入笔微蹲,然后转腕右侧腕行笔。边行边加力。至右端,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 蹲笔后翻腕左带。注意此一横勾横部分为稍向右上倾斜的直笔。不可使其带弓。无论是上弓还是下弓。如果带弓就不是欧的横勾了。此横勾右长左短,笔势坚挺。长 勾飞出,极为险峻。欧氏造险便在此处。
勾出锋后,虚笔左上挑笔写中竖。中竖起笔于横,蹲而翻腕下行。此竖收笔既非悬针,也非垂露。此是笔微顿后划内折笔,直上回锋。
再看雨之四点。雨之四点均为右侧点。临写时注意其大小和位置的变化。此四点,上两点是蹲后划内左带,下两点是蹲而提笔下收。故而形态有稍许差异。
下面云字,上两横无需多说,常规运笔即可。左下的撇折,是入笔后转腕左带,带下后挫笔下蹲,蹲而翻腕右提。最后点点。此点入笔右转腕下蹲。故此点生动形象,其运笔与过去读过的全然不同。临习时当注意体味运笔技巧。
最后谈谈雲和云的问题。雲和云在繁体字中是不能通用的两个字。雲,雲雾之雲。雨字头,能下雨之雲。属名 词。而云,无雨字头,非雲也。在古汉语中做动词。是说的意思。后来减化字并做一字,不再区分。但是,你在做书法创作时,如果用繁体字,就不能混淆。如果你 都使用简化字,就不用加以区别了。就用此云即可。此算是题外话吧。
霞字
霞天覆结构。
雨字头与左天讲的如出一折。区别仅在于左点的大下。雲的左点稍长,此字雨的左点稍短。尽管有长短之分,但其运笔势完全相同的。
横勾的勾也是蹲笔翻腕左平带。作天有不少群友这个勾写的不准确。这儿再强调一遍,勾是右下蹲笔后,翻腕左向平带。你看勾的下边线和横是平行的。
这也是后世书家和王羲之的区别。在王书中,你很难找到两个基本一样的字。不论是楷书,行书还是草书。但在后世书家中,你几乎很容易找到完全相同的字。也就 是说,后世之人带有的匠气,在晋和晋钱是很少见的。欧为随墨唐初,当然不能免俗。当然,这中匠气,究其原因,应该是运笔单调,缺少变化之故。
雨字头的其余部分并无变化,与雲的雨字头几尽相同。如果从运笔来说,则是完全相同。这里就不再重述了。
再看下部的叚字。起笔上短横,短横回带写竖。竖入笔写蹲,蹲而压腕下行。这一长横微带左弓,当为行笔中手腕稍稍左转所致。最后左侧稍顿,顿而空笔左挑起。写中之两短横,最后写提笔。提笔竖左侧起笔,起笔稍顿,顿而翻腕上提。中间两短横短于上短横,此乃避让也。短以让右。
提笔出锋后,借势上挑写右之短横勾。此处勾是下带的。带出后写点。点后写又之横折撇。横折撇之撇,稍短,以避左也。同是与左之提形成穿插。避让穿插,此一叚字尽演其妙也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翻腕起笔写最后一比捺。捺为重笔,结字用重笔一是起平衡作用。二是稳定字跟,使字更加稳重。
整个霞字,笔划密集。但欧却处理的疏密有致,密处不见其密,疏处不见其疏。通透疏朗,大有雨后朝霞之感也。
读完了。

蔽字
蔽字,上一下二分结构。下部的敝为左二右一结构。
草头占三分之一。草头起笔左竖,笔划内左挑写作提,提起后在运动中入笔写右短横。这右短横和左提保持同样的运笔动作在运动中入笔。也可看左是一横,只是中间提一提又落笔。
短横右下蹲笔,蹲而划内回带,虚笔上挑写短撇。短撇蹲而转腕左下带出。
下部敝的左边,尚字头起笔中竖点。中竖点后写左点。左点为左侧点。入笔向左下顿笔,而后稍下提回锋。虚笔挑起写右撇点。上字头三点,各不相同。中为竖点,左为左侧点,右微撇点。
尚字头的秃宝盖,与前面读的雲、霞的雨字头运笔相同。横勾都是斜直的。临习时不要带弓。带弓就不是欧体了。
再看下面的小字。竖勾这几天读的不少,就不多说了。小字两点。左点左侧笔,和上面的左侧点不同。上面是左侧顿笔下提。而下面的点则字转腕左下蹲而后上挑笔。小的右点是右侧点。常规写法。
最后来看反文。翻文占三分之一。短撇入笔转腕左带。出锋后转腕写平点。平点入笔右转腕运笔。
下面的一撇一捺。撇短捺长。这是结体的常规要求。前面的霞最后两笔亦是如此。而且撇轻捺重。捺重一是求的字的平衡。而是增强字根,增加字的稳定性。这一点在霞中是说过的。
此一蔽字左右五点。而五点各不相同。此字虽笔划琐碎,然则整体性极强。这得益于书写者的精巧构思。上下呼应紧凑,左右穿插得宜。各部混然一体。欧之结体,确为超乎常人也。
敏字
从字形看,敏字属于双分字。而且属左低右高。以左让右,以右护左。
老师好
结体饱满,构字均称。疏密得宜,轻重恰当。实乃临习者之绝佳之范字也。
从运笔来说,有压,有挑,连续翻腕。故此字为练习腕力之佳字
起笔一撇重压,而后轻挑,翻笔写一斜竖,而后手腕右翻写折横。
如此一笔写来,已足见手腕之活,足见手腕之力。
笔耕插话:不愧為良師
答曰:哈哈,良师不敢,只是读贴而已。如此精细读贴,我也是头一遭。尚在探讨之中,岂敢为他人师也。把读石头的方法拿来读贴。道也满有点味道。越读,越感觉圣教之博大精深。圣教,书家之宝库也。
折横蹲实收笔,笔锋上挑,写右侧的横折勾。
借势入笔,手腕环转而下,写斜竖勾。
此一笔笔力饱满,弓形强劲,手腕之运用,暗藏玄机。临书者不可不察。
然后写中撇,这是一撇代两点。带中横。此字横化为提。此提笔锋犀利,重起疾行。将整个每字带入右向。提不出头,以让右。
体之所向,因笔之所向而成。此处为典范。反文之撇,高抬重压,且将短撇化而为一斜竖。然后再提笔写一重笔长撇。连续两撇,变化不同,变笔以避免雷同。
最后一点,铿锵有力。如坠石从天而降。稳,准,狠!
右侧三笔,笔笔具重。
此字匠心独具,极具美感。观是字,左边密而轻,右面疏而重。轻重各得其宜,而达其整体平横。临习此字当细察精微,得其运笔之妙而为我所用之。
读完了。

足字
读足字中的运笔与笔势。起笔一点,点如坠石,王点都具这个特征。看口左化竖为点,确有坠石之感。这就是点的笔势。下坠之势。问题是怎样运笔,才产生这种如坠石的笔势。
这种笔势的点不是写出来的,也不是画出来的。从点的形态看,应该是蹲出来的。
蹲笔。笔之一蹲,便产生下坠之势。先蹲住笔,而后提笔收笔,或左或右,去写下一笔。
蹲笔。就是以腕压笔,使笔锋几与纸面平行,且笔不行,为之蹲笔。
此处,蹲而上挑,写右面部分。点少靠下,增加了点的下坠感。
下面的横撇捺,一笔写成。重点是看其运笔的轻重。
借上势而来,逆锋入笔,入笔重。入而后提,轻。提而再折。折处重。重而后轻,折笔写反捺。反捺为收笔之笔。故而重。这就叫重笔收。重笔收,笔势稳健。给人产生稳定的感觉。
一笔之中,轻重交替,变化有度。腕力运用,恰到好处。此方可为家。手腕运转之变化,临习者不妨细细完味。

域字
域属左一右二双分结构。作边的提土占三之一。右面的或占三之二。
左面的提土,起笔一横上挑写竖。写这笔竖时要注意。竖的位置是横的左起三分之二处。使的横左长右短,使写出的字具有外张力。如果写在中间字就会显的拘谨。不舒展。
竖向左下方带,待笔势将尽,挫笔蹲笔写提。左提长带,这在前面已经说过。
提带起写横,横要有衔接带笔之势,这就是字的气。
横左上挑,翻笔写戈勾。
戈勾是三个难写的勾之一。这在前面已经说过。另两个是心勾和犬勾。
写戈勾时勾的弧度要掌握好,太直少妩媚,太曲缺阳刚。所以要把握个合适的度。运笔的要领,是运笔过程中有右向转动手腕。
要写好这个戈勾要注意手腕的动作。入笔后手腕开始左侧翻,然后逐渐转至右下翻,然后扬腕挑起。挑起后,笔在空中划一大弧,去写中间部分。中间最后一笔提起后去写戈字的撇。最后点右上面的点。
戈勾是这个字的主笔,上要抬头,下要出头,力要运足,划要劲健,上要高出,下要展出。操戈相向,八面威风。这样才产生夺人的气势。

廻字
廻字,走之底结构。
观此字,体会欧体之险。回字独角支撑,足够线也。
而险中求稳,非高手莫能为也。
先看会字。左竖起笔一蹲,蹲而翻腕,压腕而下。此竖稍稍内收。切勿垂直而下。竖划划内回带写横折竖。
此一横折竖的横和前面读过的横折竖的横有什么不同?这是很容易看出来的。
仔细观察一下,不难看出。此处的横内直外弓。这一笔法是我们读帖中第一次读到。
也可称作外原内方。
其运笔方法是;右侧蹲笔后,翻腕至右上侧腕运笔,此是笔带稍稍侧锋。此种运笔便有内直上弓之效。
此处的折与前面读的也不相同。前面读的都带有抗肩,是先挑后蹲再翻腕。而此折则是直接右下蹲笔,没有上挑的动作。故而此处为圆肩。临习时请群友注意。
蹲而提笔压腕下行。下行视内收。起内收的角度和左面相同,以形成左右基本对称。
竖虚笔左挑,写中间两竖。两竖后再写两短横。最后写下面的常横。此横常规运笔,不再赘述。
最后两笔是本字之难点。露锋入笔,入笔的同时转腕右上推笔,推起有侧蹲笔,蹲而翻腕左侧带笔,在笔锋似离非离纸时再右侧腕压笔右下,然后转腕向左下送笔至出锋。

出锋后笔空中划圆,顺势起笔写捺。捺顺势入笔,微微右山行笔,带笔与前笔重叠后右侧腕压腕右下行笔,边行边压笔,而后蹲笔,翻腕稍稍有上提笔收笔结字。
此一廻字,结体险峻,舒展大度。最后两笔,具有划尽势不尽之感。千回百转,足见老欧功里之深。后是之书,难有人可及也。
涧字
涧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左面的三点水与前面读过的字的三点水在建勾上是不同的。


这就是字不同,偏旁也应该随字建构需要而因势而边。在池字中,重点要让也的横。而涧字,右面是一长竖,因此,三点水旁也必须因势而设,化为长流水了。
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互换试试,加强对字的理解。
三点水之上点右侧蹲笔,蹲而翻腕左带。借势写中竖点,中竖撇点,右侧蹲后翻腕直下带,当即将出锋时,挫笔写下提点。提点蹲而翻腕上提。
再来看门字框的写法。左竖带弓,转腕而为之也。收笔左下蹲笔,微左上挑收笔。左框下为提笔,借上提之势写门框之右部。右部起笔短竖,短竖划内回锋上挑,写横折竖勾。
横折竖勾的横竖划上端内入笔,入笔翻腕右侧腕行笔,此折无抗肩,这一横和折与回的横折运笔相同,无挑笔之动作,直接右蹲笔翻腕压腕下行笔。
此一竖勾为弹勾。按跪笔弹锋之运笔就行了。勾挑提后写门框之上两短横。
最后写框内月字。此字本为日字,但在书法中常常写为月字。左竖类门框之左竖,不再重述。此一横折竖勾与 门之横折竖勾有明显之不同。其不同就在于横折。门之横折,横是内平上微弓。折不微挑。月之横折则是横直且轻,上无微弓。折为微上挑而后右下蹲。其余则运笔 相同,不叙。
月内两短横稍轻。其运笔就不再赘述了。
此一涧字,清新静雅,挺拔险峻。大有岫出雲崖之感。轻重疏密,无一不当。可为青年之俊彦也。
危字
整体看,这个危字有没有临槁据危之感?
写字,能把字意写出来,才算的上是高手。老王同志能把危写的有据险临危之感,不能不使人惊叹其书法境界之高。
先看危字头之两笔。重笔斜行,重轻交替,有危石欲坠之势。
带下一横,起笔有翻笔的动作。这一中横,倾斜较大,增其危感。长撇是从中横划内回带至横中部开始行笔。危下之原横折勾化而为己,增其动感。
出锋入笔急蹲下行,顺势带出短横。翻笔空行写竖弯勾。写竖弯勾时,起笔向左侧翻腕,再带笔右翻腕,最后扬腕挑起。尽全腕之力以弯之。笔划力如强弓铁弩,劲力四射。
撇之末与右之勾,间距拉大,形成阔底,是整个字复归于稳。
危而复稳,稳中见危。笔力超然,危机四伏。妙哉,斯字!
侈字
侈字,左一右二分,左短右长结构。
单人旁之撇,起笔平蹲,蹲而翻腕转腕左下带笔。出锋后笔虚空挑起,空中转腕,顺势起笔写竖。
竖顺势入笔后稍顿,而后转腕压腕下行。竖为垂露竖,收笔先左下顿,而后左山微挑。
侈之右两夕,上夕短促,下夕舒展。上夕起笔撇点。平蹲而后转腕左拨笔。而下撇则是借势蹲笔,蹲而转腕左下送笔。拨笔是手腕转动将笔拨出。动作疾速,笔划短 促。送笔是手腕转动将笔送出,笔速稍慢,动作稍大,笔划稍长。在临习时要注意体会拨和送的运笔要领。
下撇虚笔挑起,顺势点点。
下夕第一笔为短撇,起笔在上夕短撇的胸部,起笔蹲住后翻腕转腕左下送出。笔出锋后虚笔挑起,顺势写下一笔。下一笔借上挑之势动势入笔,入笔后平蹲,蹲而翻腕左下直送。此一长撇为直撇,要尽量向左下拓展,使其托起单人。
此字临写时要注意右部多的结体要点。下夕之撇要在上夕之撇的胸部入笔,不可过下,过下则散,也不可过上,过上则雍肿。二是上下夕的笔划长短关系要合理。下 之上撇和上之下撇基本等长,最上撇点,最下长直撇。上短以避让,下长以穿插。此之构字原理,当是不易之规。
反观侈字,一正一斜。正如凛凛君子,斜似杨柳摇风,阿娜多姿。特别多字,斜中求正,险中求稳,笔力健硕,肉婷血畅。结体之功,运笔之巧,皆吾辈习书之楷模也。
华字

这个華字,草头显然于前面读过的草头写法不同。起笔两短横,写法与前面读的不相同。
两短横后写两竖。左竖左压腕,右竖右压腕。右竖转腕带下写下横。
横翻腕折笔,划内带笔,顺势写左斜提。写提用左侧腕压笔,而后再右翻腕上提。借提笔之势,顺势写右之斜折撇。
华字中间本为两个十字。此处用草法,化作斜提和斜折撇。笔划灵动,形象活泼。运笔简洁明快,感觉淡雅清芳。斜折撇左转腕向左下带,写华之下长横。长横翻腕折笔左带,顺势写下短横。
短横扬腕上挑,然后虚笔翻笔写中竖。中竖长笔,为此字主笔。
长竖主笔,一般以直为胜。有语云;长竖怕曲。此一华字此竖,起收皆细,中间稍粗,状若曲弓,笔若新月。不仅打破常规,变直为曲。而且出锋稍笔,直犯书之大忌。
然则,曲如满弓,极具张力。曲中求直,体态生动。笔势一致,更见融恰。此竖若直,便为病笔了。相融则好,相恰则妙。书之不变之规也。
书贵笔笔相得,划划诏璋。正奇相合,阴阳相得。老子曰;“名,可名,非常名。道,可道,非常道”也。此字可做诠释。
是字

这个是字,运笔很有特点。上面日字,短横化两点。两点皆斜,且是撇点,很是生动。日为长日,亭亭玉立,颇为儒雅。下点带出,翻笔写横,运笔流畅,不涩不滞。
横末翻笔,注意,此处不是挑笔,是翻笔。翻笔写竖,带笔牵丝尚隐约可见。临写时不可不察。
此种翻笔运笔,是较难写的一种运笔方法,临写时多体会手腕之动作。
短竖之后带笔写点,这一笔之运笔贴中很清楚。问题是带出点后的行笔。从笔划形态看,点后是向下翻笔,由下再翻上去写撇。
这种笔法,要熟练运用,尚需多加体会和练习。后面运笔路线和方法,都很清楚,不在赘述。
日下从横开始,走笔轻灵,运笔灵活。连续翻腕动作一气呵成。极似跳水队员的空中连续翻腾。优美而富有诗意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。
哈哈哈,写字是一种享受。读字更是一种美的享受。特别最后一捺,更象运动员入水后的动作,更增其美感。
深字
深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三点水的写法。起笔上点,右蹲左带,顺势写中点。中点右蹲下带,借下带之势写下点,下点借势下蹲,翻腕上提,提要急而蹙。
观三点之势,笔笔意连,运笔衔接,天衣无缝。左带左起,下带下起,翻腕上挑,行笔似行云流水,绝无滞涩之感。
右秃宝盖,起笔左点,入笔右转,借势上挑。空中转腕,顺势起笔写横勾。横动势入笔,右侧腕行笔,顺势蹲 笔,翻腕侧带。重笔轻巧,轻笔劲健。勾取下势,以应左下点。下点竖点以避左侧,划内回调写竖弯。竖轻横重,以势取稳。避让有致,轻重相宜。
下面木字,长横托上,承上启下。入笔微蹲,转腕而形,收笔稍顿,回锋上挑。借挑之势写竖勾。
竖勾平蹲,翻腕而下,勾则跪笔弹锋,短促有力。横轻竖重,横轻以腾挪,竖重以承重。轻重各有所宜。撇为短撇,入笔转腕左下送出。空中虚笔回环,至右侧点点。撇去收势,点取张势。收势内敛,以避左侧。张势外拓,以全其形。
通观深字,深而不浊,通灵剔透。轻重相因,避让有致。平静中见动感,稳健中见险峻。规矩森严,而不显拘谨。此为妙道自然也。
孤字
孤字,如果按书体分类,应属草书。其运笔法,应该还在行书的范围内。用行书笔法写草书,这也是一种创造。从结体看,属左一右二分,左高右低结构。
孤字,左子右瓜。先看子字旁的写法。
起笔一横,很有特点。出锋平笔,看似简单,欲得其意,的确不易。其要领是笔横入平行。或者说就是平如笔,平行笔。简称平笔。
横内带笔写撇,然后翻腕下行。写到底后,注意书写时上挑翻腕调锋。
此一带笔,重笔上带。通常上带是轻笔,此字用重笔,此带如担,又象杠杆,以平衡左右。增加动势。这一带笔,是典型的奋力上带之典范。化轻为重。足见功力。
带起折笔向左下带笔,折笔有力,带笔峻峭。下面三点,是草书心的写法。三点代瓜。十分稳健。
三点之变化,左点竖点,点住后笔外翻回锋写中点。中点为元宝点,压笔提起。一压一提,形成元宝状。故谓之元宝点。提笔翻腕点下最后一点。点内回锋收笔。
通观此字,简洁明快,动静结合,灵动稳健。
流字
流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三点水旁,可以回忆一下,此三点水和刚读过的深的三点水有何不同?又有何相同之处?
不同之处是三点水的形态有所不同。深字的三点水是第二笔提起后再下蹲。此字三点水则地第二笔并没有完全提起,就顺势下蹲。两笔是连写的,也可看作是一笔。
相同之处是两字的三点水的运笔方法是相同的。上点右蹲左带,借带之势再起笔右蹲,蹲而翻腕下行提笔,提笔后再下蹲翻腕上挑。
形虽有异而运笔相同,这就是运笔规律。临习法帖的法也就在此了。
再看右边的部分。右边原本有点,而此字无点,无点写法始于何时何人,本人无考。至少晋时已有,羲之则是有点无点混用。表过不提。
上之短横,典型之短横写法,入笔转腕右上推笔,然后右下蹲,蹲而翻腕划内左带。
撇提为两笔,短撇送出后提笔挫笔,蹲而翻腕右上提出。点为侧点,无需多言。
下部三笔很有特色。左撇借点虚带而来,借带下之势动势入笔,入笔即转腕左下送出。
此笔送出后虚笔上挑写中竖。中竖亦是借势动势入笔,入笔后借势压腕竖蹲。此一短竖,更象是水滴状的竖点。此处收笔极相垂露竖的收笔。
右边此字最后一笔,本事竖弯勾,此字无勾,尽为竖弯。出锋入笔,入笔后先压腕,再右转腕,最后蹲笔结字。
此一流字,行笔流畅,结体疏朗。舒展大度,动感极强。它反映了欧体的另一面。严而不死,峻而疏畅。足见,刻板之字,绝非欧也。字是活的,才有精神。
瞻字
瞻字(兼谈避让穿插和轻重)
瞻字,这是一个避让穿插的典型例字。
吟墨斋人问;许老能读个较简单的吗?
答;从复杂中看到简单,从简单中看到复杂。学书就是一个把复杂的字读简单,写简单的过程。由复杂到简单,由简单再到复杂,你的书法就学成了。今天,你就学着把复杂变简单吧。
先看目字旁。目化而为日,且居与整个字的中上部。与詹的上部紧密相连。
目处中上,以避让詹的长撇,这是书法的通则。
你看,这个

源字的三点水,写的靠上方,以避让长撇。短以避之,长以插之。此之谓避让穿插也。

妙字,女子靠上,以避让少之长撇。少之左点和长撇,以穿插。
写字不知避让,则笔划打架。不知穿插,则字形散乱。学书之人,不可不明此理
目字稍右倾,以应右之呼,此之为呼应也。
右之詹字,上重下轻,重者疏,轻者密。此亦书法之通则也。疏者重之,密者轻之。疏密轻重,各有犹宜。书者当考而详之。

大,笔划较少,疏者重之。三笔之中,笔笔皆重。

现之见字,上密而轻,下疏而重。疏密轻重,岂无规律者乎?
詹之下方,有一处需细细考之。就是口之左点。观其形态,察起笔意,此点应为笔带下后,点是从下上翻起笔,而后再左翻上带写右面。此点运笔怪异,实属少见。
质字

闲来无事学读贴,勿把汉晋作李唐。
读本字的重点将放在笔意的相通上。
通过读该字的运笔,了解王氏是如何做到笔笔笔意相通的。
平时许多人说,某人写的字,气不通,或气不顺。是什么意思呢?就本人理解,就是笔意不通,笔不通则气不顺,笔意不接,则气结。
选这个字的目的,就是看一下,不相连的笔划,老王是怎么使笔意相通的。
有人会说,笔断意连哪。不错,笔断意连。笔划断,笔意又是如何连的呢? 这一点,咱得好好的跟老王学学。
你看,上面左边的斤。一撇一竖,笔划是断着的,仔细感受一下,有一种似断又连的感觉。这种似断又连的感觉,就叫笔断意连。大家先观察思考一下。看有没有着种感觉。
俗语讲,打断骨头连着筋。这意连,就是字筋相连。
通常讲,字的筋骨,这筋在哪?就在笔划内外,就是一种无形的笔的运动轨迹。
那么,是怎么样才能使笔断而意相连呢?那就是研究笔划与笔划之间的关系,从中找出运笔的规律。看撇的收笔和竖的起笔,收笔的笔势和起笔的笔势启承转合的关系。
哈哈哈,撇的收势和竖的起势泄露了老王的底牌。
一收即起,笔意相承。收起之间,字筋相连。
接下来继续读。竖之一点,即为横之起笔,横之起笔是从写完短竖开始的,笔在竖划中向上运动。
这就是笔划内带笔。看无划,而实有划也。只不过是二划重叠你看不到罢了。现代人叫潜水,这带笔之痕潜到原笔划中了。咱就叫带笔潜水吧。用书法行话,就是筋骨相连。
横划结束,下短竖开始。这儿用的是翻笔带下式。
两斤之间又是如何相连的呢?
这就是收起笔之间的顾盼。短竖一提为盼,起笔一带为顾。上下顾盼,眉目传情。含情默默,依依不舍。
这真是,情人分离泪洒处,郎君一步三回头啊!
右斤撇竖用折笔,折而不断。挠而不曲。是为高。
观宋明书法,此类多为笔连意断。笔如杨柳摆风,自然不折。而形如枯柴,遇风则断。
右斤一横,笔从何来?
右斤撇竖,回锋收笔,笔走虚空至横上入笔写横。
横划中带笔写撇,此划本为竖,为与下笔相连,故化而为撇。撇之笔势,直指贝字左竖。笔未到,意已至。此即是笔势。
横折勾带起,连写三横。第三横翻笔而下写一短撇。短撇上挑。虽无牵丝可凭,而撇收笔之笔势和右点之起势,足以说明其行笔之意。
整个字,笔意笔笔相连,绝无相断之处。可谓筋骨相连,血肉相容。虽三部所成,而绝无分离之感。三位一体,密不可分。足见王氏运笔,以瓊化境
人字
人字,只有两笔,是很简单的字。但是,往往越简单的事,做好就越不容易。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如此。书法自然也不能例外。
的确定这人字,我要好好的研究并认真准确观察!
撇平蹲入笔,翻腕转腕左下送笔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撇没有螳螂肚。一般情况下,长撇有螳螂肚,中撇没有螳螂肚。短撇另有名称,不在撇的范围之内讨论。。
此撇角度,力度,丰度都恰到好处。斜度较大,具不稳定感,腕力尽发,筋骨健硕。笔划丰莹,血肉具佳。
撇出锋后,虚笔挑起。然后转腕调锋,撇划内入笔,写捺。
捺入笔后右侧腕压腕右下行笔,边行边压笔加力,最后蹲笔,再右转腕提笔收出结字。
捺划重笔大力,收笔沉稳,将原来不稳定的撇撑住,使不稳定变为稳定。从中可以体会欧楷结体的险峻。
此一人字,骨肉气血具佳,构架坚实,笔划有力。脚踏实地,顶天立地,此人真伟丈夫也
读完了。
露字
露字属天覆地结构。雨字头宽而扁以覆盖下之路。雨字头在王氏书中变化颇多,此其一也。
从大的方面来讲,其变化有两中基本形式。
其一是这个露字的雨字头,横勾的横较平,而勾则转笔写弯勾。
其二是横勾的横向上弓,勾是先向右下方蹲笔后掠出。也就是蹲勾。
其余,虽形态有所变化,但运笔方法大致相同。
在这个露字中,雨字头是比较典型的。左畔一点,化而为小撇,而通常是撇点。勾则转腕,形成典型的弯勾。提笔虚空上行写竖,由竖提笔写两连点。
整个雨字头运笔轻灵,如行云流水一般,笔无滞涩,行无挂碍。流畅而不漂浮,劲健而不失俊秀。老王之笔,潇洒自如。
雨字右点带下,写足旁口之左竖。口字一横翻笔带下,写一竖勾。注意,这儿是翻笔带下,这和折笔带下运笔是不同的。折笔无上翻之动作,此出有上翻之动作。细察笔迹是可以看的出来的。
足之余部,皆以一提点代之。
提点带起写各,各之短长撇,短者极短,长者极长。长撇左上翻笔,捺口连写。笔之回环翻转,犹如蛟龙闹海,更似长空舞燕。
最后一点收笔,嘎然而止,留有无限暇想空间。
整个露字,行笔轻灵,分布均称。如晨露,似朝霞。赏心悦目。
至字
至字,读体字。
注意,这个至字,有三横,而三横是不同的。我们先看上横。
上横属短横,为典型的短横运笔。起笔稍顿,继而转腕,向右上方推笔。上推笔是一个连续加力的过程。故而笔划也连续加重。收笔时右下蹲笔,划内左带收笔。
中横是中长横,其运笔跟上短横基本向同,只是形态上稍长而已。
下横是典型的常横,入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提笔行笔,过中后再压腕,逐渐加里运笔。也就是笔划逐家加重。长横的收笔和短横的收笔相同。就不再重述了。
整体观察这三横,其长短,轻重,和倾斜度各不相同。上横重,中横秀,下横修。各具特色,从而给人意美的感受。
至的书写顺序上横后,写撇体,撇和提。短撇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笔。然后挫笔再蹲写提。提出后写点,点为右侧点。运笔读过多次,稍稍左侧腕右下蹲笔,蹲笔后再向下提笔最后虚笔回锋。
点回锋后,借回锋之势写中竖。中竖提划内入笔,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最后写两连横结字。
此一至字,结体均称,笔划布局巧妙。撇提点三笔巧妙平衡,中竖短而粗壮,给上部以有力支撑。下横长而舒展,给人以优美稳定之感。整个字,粗壮中透着秀气,透着灵性。实乃吾辈练笔之绝妙范字也。
赞字
赞属左一右二分结构。左言为一,右赞为二。 左边言字旁,为今之简体写法。可见,今之简体,古已有之。非今人之所创也。
言字一点,与下划之笔,相隔甚远。这在他人书中并不多见。近怕挤,远怕散。细观此两笔,远而不散,何也?
细观点之笔势,有居上俯瞰之势。二笔起笔之势,有仰观之态。一俯一仰,形势备焉。两笔之态,遥相呼应。笔断处,意相通。故而不散。不仅不散,反增趣味。
言之二笔,起笔翻腕上推,而后折笔下行,稍带左弓,后折笔挑起。笔之挑,破左下之空也。
右边之赞,属天覆。上之双夫,穿插避让有致,覆下有形,结体玄妙。
左夫两横皆右上倾,比右少短。以让右也。左夫之一撇,尽其力而下探。捺化而为点以让右避下,可谓匠心独具。
右夫两横少长,与左形成穿插之势。二横挑起写撇,撇少短。形成左插下让姿态。右夫之反捺,翻腕点出,势如悬崖,凛凛然有下坠之势。更为有趣的是,双夫支点,仅有一个,恰如一对仙女在表演双人舞。生动,优美。
赞下一贝,常规书写勿需多言。临写君子,当知其稳定全字之要务。
通观全字,空而不空,密而不挤,远而顾盼,临危据槁,稳健裘劲。
信字
信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单人撇起笔平蹲,而后翻腕稍转腕左下送出。送出后,虚笔上挑,转腕,借势起笔写竖。竖起笔后稍顿,然后压腕下行,带过中后,转腕稍左下行笔,收不稍顿,然后划内左上提笔收笔。
这个单人旁,就其形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大不相同。通常情况下,上撇较直,单人的竖也不带弓。一般为竖直的垂露竖。而此竖却带有右弓。这一点,在临习时要特别注意。
在来看右边的言字。上点,右侧蹲而后左带,带笔要短促,笔速要快。其形如蹲着的青蛙。这是一个标准的右侧蹲左带点。点带出后,借势写言之上长横。
长横借带之势起笔,起笔于单人竖的稍右上方。与撇穿插。以使左右部分融为一体。长横起笔斜蹲,然后翻腕提笔而形,过中后再压腕加重,收笔时稍顿,划内左带结笔。
下面两短横,较为容易,我就不多说了。
最后说一下口。口左竖起笔稍顿,然后稍稍左侧腕写竖。所以,这个竖稍带点左弓。横折的起笔,是动势起笔,不蹲不顿。入笔转腕右行。折则是先右下蹲笔,再翻 腕侧腕带下。最后一横。左竖内起笔,托住右折笔。这就叫左入托右。这在王书和欧书中都是如此。写口时,口要稍扁,以增强字根,稳定全字。
再看字的轻重关系。单人重,而言字则是上下重,中间轻。这就有了轻重的变化,增加中间空白,使字更通透,更清秀。
一个信字,人依言立,则信也。言则重首重尾轻中间,首为诺,尾为践。践以前诺,真信也。整个信字,秀而端庄,通透轻灵,意味无穷。
安字
安字,中宽结构。
安如果按现在印刷体看,是宝盖头。而这个安则是秃宝 盖。秃宝盖上面不是点,而是女字的撇出头。这点和我们通 常的写法是不同的。
起笔左点,露锋入笔,重笔下蹲。下蹲时要稍稍转腕。 蹲住笔后然后划内原路回挑。然后动势起笔写横勾。
横勾动中起笔,起笔要轻,侧腕右行,至右端,笔锋微 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下带。写秃宝盖要注意两点 ,一是左点要重,力沉势猛。二是横要轻,轻而有力,轻而 含骨。书写勿疾勿迟。力要用足,笔要匀行。
此一安字,能否安稳,关键是女字。先看撇折。撇起笔 于秃宝盖之上。露锋入笔,入笔重蹲。蹲而翻腕转腕左下送 笔,至力将尽,锋将离纸之时,翻腕成右侧腕,向右侧下方 压腕尽势点下,最后蹲笔,蹲住后再提笔回锋。女字写的成 败,就在于撇折的角度的把握和折后长点点出的角度。如果 把握好这两个角度。写好女字并不困难。
撇折后笔虚空左上挑,挑至女字撇之右上后,入笔写撇 。此撇入笔转腕,然后转腕左下送笔至出锋。出锋后,虚笔 左上挑笔,写中横。
中横,长横也。所谓中宽,即指此横也。这个长横,和昨天信的长横有所不同。信的长横是两端重,中间轻。而这个长横则是右端重、左端轻。起笔斜顿,顿而翻腕 右行。右行用力要匀,不提不按。至过撇后按笔加重。最后稍左上挑笔,然后右下蹲笔,划内回锋结字。
一个安字,茁壮稳健,笔笔写来,筋强骨健。轻重相得,虚实相宜,横如阵云,蹲如山按。斯字,壮矣乎,美矣乎!
神字
神字,左右双分,左短右长结构。
示字旁的写法。上点为右侧点。入笔稍左侧腕,入笔蹲笔,蹲而下提笔,提起后,虚笔回锋。在永字九法中讲过。侧点三个角一个肚。掌握点的运笔之法,写点就很简单,一蹲一提就可以。
示之横,起笔斜顿,蹲而翻腕匀力而行,右端按笔加重,最后斜蹲收笔。此横较重,具有安神之效。临习时要注意。
横收笔划内左带,顺势写撇。撇于横右端三分之二处起笔。此短撇为直撇,蹲笔翻腕直送即可。 直撇不转腕,压腕直送。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起笔写竖。竖之起笔于横划内,且与撇上部叠压。此竖为垂露竖,收笔稍顿,而后划内 左上挑。竖划内挑起后,点右点。
此点要注意点点的位置,大小和方向。此点有避右之意,故不可过大,和竖的角度也不能过大。点过大或者角度过大,都有与右相争之嫌,使右部难以处理。
右部申字,申字起笔左短竖,要注意让左,避开示的上横,此竖下部稍内收。竖后写横折,横折 动势起笔,起笔后右侧腕行笔。折笔右下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笔。折后竖部分内收,内收的角度与左竖内收的角度基本相同。不可过 大,也不可过小。过大或过小都会是申失去对称和平衡。
折竖虚笔挑起写中横,中横要稍轻。中横下带写下横。下横入左托后。这个已经多次讲过。无需多言。
最后写长竖。长竖为悬针竖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有两竖,一个可以处理成垂露,另一个就应该是悬针竖了。不能二竖相同。这还是书法的基本原则。数划并列,形态各异。
此一长竖平蹲入笔,入笔后翻腕压腕下行。注意,长竖压腕,这是不变的运笔方法。收笔前稍稍压笔,以写出针肚。然后出锋收笔结字。
此一神字,用笔较重,笔笔力足神定。此字以静稳为特征。表现出气定神闲之意。长竖舒展挺拔,展示精神百倍,颇具自信之神态,庄严肃静。确具神力。
成字
成字,左一右二结构。言字旁占三分之一,成字占三分之二。
言字旁,上点为右侧点。常规写法,毋庸多言。主要是点的位置,点靠言的右侧,位于上横的右短。因此,点后写横就要注意横的起笔位置。
言之上横露锋入笔,入笔即转腕右上行笔。此横要注意上倾的角度。过大或过小,对下面的写法都会产生影响。
长横后下两短横就不再多叙。口字要注意下横是入左托右。这是欧体的一般写法。对于口字,要注意什么情况下是入左托右,什么情况下是托左。
右侧成字,起笔一撇。此撇为竖撇,运笔应该用竖撇运笔法。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,过半后再转腕左下送笔。此撇出锋后,虚笔左上挑笔,挑起后空中转腕起笔写横。
横划内起笔,起笔后翻腕,右侧腕向右上方推笔。推而稍顿,然有划内回带。顺势写成横折勾。
横折勾露锋入笔,入笔转腕稍向上推笔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然后转腕写侧勾,勾为弹勾,先顿笔,然后再回折笔,最后跪笔弹锋。
勾弹起后,虚笔上挑,写戈勾。戈勾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,而后转腕,压腕下行笔,行笔时要注意弓的大小。弓要合度,力要均匀。戈勾势如强弩,力要足,筋要强。勾是先蹲笔,然后向右侧上转腕提出即可。
勾挑起后,借势写啄划。也就是短撇。短撇后虚笔转腕点点结字。
点为右侧点。要注意到点的位置。点的位置在成的上横的方向上。不可过于向上,也不可过于向下。以点布空,恰到好处。
此一诚字,言右缩以让右,成之撇竖写以避左。避让之机,乃构字之基本功夫。要做到知避让之理,会避让之机。得其避然之法,构字当入行家之流也。
之字
之,独体字。此字仅有四笔。点,提、撇和捺。下面对这四种笔划的运笔分别解析。
点。这是右侧点,也就是正点。手腕稍左侧,露锋入笔,入笔即压腕下蹲笔,蹲住后向下提笔收笔。提起后可以划内回锋,也可以不回锋。
提,竖切入笔,入笔一顿,顿而翻腕,右侧腕向右上方均匀用力提出。
提出锋后笔虚上挑,借上挑之势,落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左侧腕向左下送笔。撇要送笔,这是运笔的要 点。凡曲撇,一定是转腕。凡直撇,当压腕直行。此撇直中稍稍带点曲,故临写时宁可使其直,不可使其曲。此中的道理,在临写中慢慢体会。
再看最后一笔----捺。捺的起笔,应该是先稍右下顿笔,顿笔后翻腕稍稍右上,然后再右侧腕压腕向右下行笔。行笔过程中边行边加力,然后蹲笔,蹲而向右稍上提笔结字。
此一之字,笔划筋强骨健力到十足。运笔左右翻左转,运腕灵活。故整个字。一力灌之生动形象,无强劲腕力和灵活的运腕能力,很难完成。欧氏运笔,确有过人之处。
蒸字
蒸上一下二分结构。草头占三分之一,烝字占三分之二 。
草头起笔左竖,入笔稍顿,而后压腕左下。收笔划内左 挑,然后侧腕写提。提后顺势写右短横。短横动势入笔,收 笔右下蹲笔,蹲而虚笔左上挑笔,空挑至草头撇左上,起笔 写短撇。
烝起笔横提,提起后上挫笔写撇点,撇点右下顿笔,顿 而翻腕转腕左下带。带写后虚笔划圆,动势入笔,写竖。
竖入笔蹲笔,然后再转腕,压腕写竖。临写时要注意竖 的位置。此竖在本字的中心线上。竖虚笔左挑,写左侧之横 折撇。横折撇入笔斜顿,而后翻腕右上推笔,推而再蹲,蹲 而翻腕,转腕左下送笔至力尽。此处送笔,要尽量左展,使 撇舒展大度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笔走大回环,空中转腕至右侧写 啄。啄起笔处与上短撇处于同一水平线。借势入笔,入笔右 下蹲笔,蹲而翻腕,转腕左下送笔。笔出锋后虚笔划圆,然 后入笔写撇。
撇借势入笔,入笔后右侧腕压腕右下行笔。渐行渐加力 ,最后蹲笔,蹲而右侧腕提笔收笔。
撇后写下之短横,短横左带笔写下四点。下四点之左点 为左侧点。入笔左转腕蹲笔,右点为右磁侧点,常规写法, 不再多述。注意此四点。左右两点大而重。中间两点小而轻 。
此一蒸字,结体舒朗明快,运笔柔中带刚,清秀淡雅。 形态峻美。确有清蒸之意。实乃老欧之典型风格。
被字
被字属左右均分。读被字还是以轻重快慢为重点。
起笔一点,用直笔,在读过的字中,这是第一个。直笔斜压,提笔空带写下一笔。
凡笔空带,犹如娇燕掠空之势,疾速而要劲健,勿迟疑,勿缓慢。
借疾带之势入笔,入笔折笔翻腕,连续动作,一气呵成,干净利索。
翻腕上行,折笔左斜下。力沉笔速。直入快刀斩乱麻。
挑起翻笔写竖,由速渐缓奋力下坠。
笔左挑右翻,写左侧点。左侧点手腕右扣,翻笔右挑写皮之左畔。
衣之右点和皮之左畔,两点连写,第次上升,形势险峻,两点连写,形态不同,运笔有异。
下点手腕右扣,而上点手腕左翻。右扣左翻足见其手腕之灵活。并列之划,形态各异。这也是书法的基本原则之一。临习时当谨记。
点后手腕右翻带笔上行写皮之横勾。
横之上弓,乃手腕右翻之故也。非手腕右翻,则不出此形势。笔之带起,笔速加快,环转下行,笔慢力沉。挑起轻灵,重笔写竖。竖之压腕,笔速适中。
竖下横撇,其弓较大,腕之转环,亦应尽力而为之。每逢写弓,腕沉力足,势如强弩。
最后一笔之反捺,与前所读之字不同,压腕直行,与起笔一点,有同功之效。
被之一字,笔划硬朗。笔势开合有致,结体以衣带水。临者当多悟其理。
气字
气字,气字头,上窄下宽结构。
起笔短撇,入笔转腕左下顿笔。划内上挑,借上挑之势,动势起笔写横勾。
横勾入笔转腕,右侧腕上推。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笔。借带之势写下横。
气字短撇后原本为横,古人书写多写作横勾。此作书法者不可不知。下横入笔稍顿,翻腕右行,收笔稍顿,此横稍轻,提笔力行。
再看横折戈勾。横与上横运笔相同。横后挫笔,挫而蹲笔,然后再转腕写戈勾。勾稍顿,而后向上稍右翻腕提出。此一戈勾,力重势足。如强弓劲弩,筋骨颇佳。
最后再看米字的写法。米之横与前横运笔相同,不在重述。书勾则是起笔写蹲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勾则危弹勾。欧体的特征勾。运笔要领是;斜顿,回折,跪笔弹锋。
再来看米之四点。上左左侧点,上右微撇点。下左左侧蹲,右下为正侧点。米之四点,四种形态,四种运笔。足见欧氏运笔之多变,技巧之精妙。
此一气字,外括疏朗,腹中紧密。外括疏朗,极具浩然之气。腹中密实,足见稳重之感。然则,舒中带密,密中含虚。此为结体之高妙者也。
慈字
来个心字底的。不详读,只读心字底。这个慈字,十写九歪。其原因就在这个心字底上。这大概也叫心怀叵测吧。
这个心左边一点既长又向左下方大角度倾斜。而且超出上部。这是歪中求正的有效手段。无此笔,无以正其字。
就这一笔。这个字的结构就变了。变成了地载天的结构形式。
心勾起笔较平,以降低心字底的高度,形成地载天的体势,同时以避让上部。增加疏密变化。
心勾挑起后,由上翻下,写两连点。为使平整,两连点化而为横,右端蹲笔横带。慈之一心,构思巧妙,倾而复稳。结体安定。王氏奇思,他人难及。
所字
所字,独体字。就下部来讲为左右两分,也就是左右各占二分之一。
此字上横与老王的在运笔上是相同的。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侧腕行笔。收笔是微上挑,而后再右下蹲笔,蹲而划内左带。借左带之势,写作短横。
左短竖动势入笔,入笔压腕下行。收笔稍顿而后虚笔左带,此为垂露也。挑起后动势入笔写左侧之弧。
此一笔划露锋入笔,而后转腕压笔,然有再左下送出。“永字九划”无此笔划,弧笔在楷中也是极其少见的。转腕的同时压腕,这是此一笔划的运笔要点。弧出锋挑起,顺势点点。
再看右部撇折横。撇亦然是露锋动势起笔,起笔转腕左下行笔。然后蹲笔,蹲而翻腕右行。收笔正常横的收笔,只是蹲的稍深了点。
最后一笔短竖,横划内入笔,入笔压腕,收笔稍顿而后提笔回锋。此竖既非垂露,更不是悬针,临写是多加体会。
此一所字,怪招连出,构字为楷,行笔如行。字形活泼,不似老欧其他字那么严峻。此字力足筋健,笔划颇具韧性。运笔老辣神采飞扬。妙哉!
佳字
佳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起笔一撇,平蹲笔,然后翻腕,稍转腕左下带。出锋后左上挑翻腕起笔写竖。此竖借势起笔,起笔稍顿,然后压腕下行。收笔稍顿,划内回锋。此竖既非垂露,也非悬针。临写时要注意。
右边圭字,起笔上短横。入笔稍顿,翻腕右行。横后虚笔左上挑写中竖。中竖入笔写蹲,蹲而翻腕,而后压腕下行。此竖重笔浓墨,犹如擎天一柱,可谓力足势猛。
竖后连写三横。上两短横,与上短横运笔相同不在多述。下长横。入笔稍顿,顿而翻腕行笔。边行边加里。故此横左轻右重。收笔横之常规收笔即可。
这个圭字,四横连排。数划连排,形态各异。这是书法的通规。且看此四横。从形态看,长短轻重各不相同,偃仰之势亦具差异。此需读帖时仔细观察,读准读精,方可明了挥运之理。
此一佳字,人依圭壁,圭壁如山。轻重交互,疏密得宜。细细品味,佳字亦佳也。斯字,妙矣乎!
凉字
凉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
三点水的写法和前面读的凄的三点水的写法相同,不再重述了。
其实凉也好,凄也罢,在现在汉字中都不是三点水。而是两点水。但在古汉字中或是古书法中,却都是写作三点水的。作为书法人,对书法中的一些书法常识是不能不知的。
繁简要知,古之别体也要知。如果不知繁简之别,别体之要,做书法就难免闹出笑话而遗笑大方。
再看京字的写法。上为侧点,碑有残损。临写时当明了。点虚笔左带写横,横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右行笔。过中后逐渐加重。收笔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提笔回锋。
这儿横的起笔位置问题。三点水右边如果有横划,起笔一般在三点水的右下角的位置。前面读凄的时后就谈过了。在这再强调一下,以加深印像。
中间日字,左竖起笔右侧顿笔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,行笔时要内收。竖上带写横折。
横折起笔依然是稍顿翻腕右行。折笔是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下行内收。前面读贴已经说过。左右内收基本相同。以取得左右均衡。
右竖虚笔挑起写中横。中横要轻,这是常规。
中横后写下横。下横托左入右。下横回带写竖勾。竖勾横划内起笔,起笔顿笔,顿而压腕下行。勾为挑勾。侧顿笔,而后提笔折回,回而跪笔弹锋。
左点为左侧点,右点为右侧点。多次读过,不再重述。
凉字结体疏朗,构成简洁。疏中有密,密中还疏。笔笔精到,骨格清秀。具有清凉之感。
敛字
敛字,左二右一分结构。左占三分之二,右占三分之一。
左之撇,压腕直写,形势险峻,如刀如剑。
笔左翻掠空而上,写人字头一点。点平笔斜带,写下之横。上点下横,笔意相连。
横划内回笔横带,写下之三连点。
下之三点,波浪起伏,运笔轻灵,笔势以应右之呼。
最后一点,欲断还连,化为长撇点。借其下掠之势,上翻蹲笔写提。提笔要速,有笔尽而意不尽之势。
右部起笔借上提之势,带有带笔之痕。此之带痕,形成呼左之势。左应右呼,笔意始通。笔意相通,方能左右相应,融为一体。
凡作书,笔意相通为高,方能使所作之字融为一体。笔意不通,犹如人之血气不通。人血气不畅则神散。字笔意不通则形散。观唐后书家之书,多形散而少神采,笔意不通实乃是其主因也。
一点之后,连续两翻两转,运笔轻灵,行笔舒畅。如高山流水,似莺啼燕舞,神采飞扬。
最后一笔反捺,向下收笔结笔,自成一格。足见其运笔之活。
此一敛字,笔锋犀利,运笔翻转灵活。避让有致,穿插得宜。笔划欲展还收,以体敛字之意。
全文完。
清字
清字,左一右二分,左低右高结构。
清字三点水与凄字的三点水写法相同,就不再重述了。右部青字,起笔上短竖,入笔转腕右行,收笔稍顿,虚笔上挑写中竖。
中竖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笔。此为写竖之常规运笔也。竖虚笔左挑写中短横,中短横运笔和上短横相同,只是比上短横稍短而已。
中横虚笔下带写下之长横。长横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,右侧腕行笔,收笔时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提笔划内左带,借左带之势写月之左竖。
青之上部三横连写,一要注意形态的不同。二要注意运笔的不同。数划并列,形态各异。这是书法不易之理。无论是临写还是自己的书法作品,书写时都要注意这个问题。如果不求变化,状如算子,就犯了书法之大忌而为病态了。
青之下部之月字。左面竖撇化而为垂露竖。其目的是避左。此竖入笔顿笔,顿而翻腕压腕下行笔,行笔是手腕有微微的转腕动作。故此,此竖稍微带点内弓。此为转腕之故也。
此一清字,左水直下,右部青字,长横中宽。上下等窄,疏密相间,错落有致。水青之见,留白较大。整个字清秀淡雅,透出激凌凌一股清气,沁人肺腑。
有字
有字,结构较难归类。权且归为上下结构吧。
起笔以撇。此撇入笔重蹲笔,蹲而翻腕,而后转腕左下送笔。此一撇划具两个特点。一是头重尾轻,有背常规。二是撇稍短。头重尾轻,以挂月也。重则不称,轻重失宜也。稍短有秀月之嫌,字之峻秀,一笔可见也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借势写横。横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右侧腕行笔。渐行渐重。收笔右下蹲笔,划内提笔回锋。
月之左竖。月本竖撇,此为垂露竖,结体需要使然。前面读的清亦是如此。竖动势入笔,入笔压腕行笔,收笔稍顿,而后左挑。
借上挑之势,写横折竖勾。横撇划内起笔,起笔稍顿,然后翻腕有行。折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勾是弹勾。蹲--折--跪--弹是运笔要灵。
月内两短横,多次读过,不在重述。
这个有字,结体疏朗,轻重相宜,笔笔精道。秀而不媚,挺拔妍丽。
读完了。
地字
地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提土旁占三分之一,也字部分占三分之二。
土之短横,入笔一顿,而后翻腕右行。收笔稍顿,虚笔上挑。挑至竖左,入笔写竖。竖起笔平蹲,蹲而翻腕,然后压腕下行。收笔虚笔左挑,空中翻腕,借势右下蹲笔,蹲笔后右翻腕,右侧腕提起,借上提之势,入笔写也之横勾。
临写提土一要注意占比。二要注意左展。也就是说竖要靠上短横的右端,以避让右之也字也。
字之结体,要知避让,要会穿插。避让是结体之魂,穿插是结体之机要。
右边也字,横勾起笔写蹲,蹲而翻腕右上行笔,然后微上挑起,挑而后蹲,蹲而翻腕带系。带笔是有轻微转腕动作。带笔出锋后,虚笔扬腕左上,然后写竖撇。
竖撇起笔右下斜蹲,然后转腕压腕下行,收笔前稍转腕左送。撇出锋后虚笔左挑,写竖弯勾。
竖弯勾起笔于左横平,起笔稍顿,然后翻腕下行笔,弯处需奋力转腕写之。也就是手腕由左侧转到右侧。然后右侧腕写横部分。横部分边行边压笔,以加重笔势。最后蹲笔,右上侧腕提出结字。
临写也字,一要注意书撇要高。竖撇入笔处是本字的最高点。而是竖弯勾起笔处要低。勾要舒展大度。
整个地字,错落有致,长短相合。运笔劲健,结体秀丽。平凡中不失文雅,恬淡中尽现峻岫。欧之书风一览无余。美矣哉!
胜字
今晚就讲胜字
胜字,左二右三结构。
就是左边月字旁占五分之二,右边占五分之三。
月字旁,起笔竖撇。入笔蹲笔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,收笔前稍压笔,然后送出。此为标准竖撇也。行笔流畅,运笔潇洒。
撇虚笔挑起,空中翻腕,然后起笔写横折竖勾。横竖撇划内起笔,起笔后翻腕右上行笔。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写竖。此勾为弹勾,多次读过,不在重述。勾挑起后写月内两短横。
再看右部。先看上面左右两点。左点竖蹲右带,带起后顺势翻腕点右点。右点右侧腕蹲笔,蹲而提收,点内左上挑笔,写竖。
竖平蹲笔,而后翻腕,压腕写行。行笔是笔要稍稍提起。竖虚笔左上挑。写上短横。
上短横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右上推笔。一推即翻腕左下带。写下方之横横折撇。横折撇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上行。折则蹲笔翻腕,微转腕左下送出。
撇送出后写犬勾。犬勾是撇出锋后,扬腕折笔,然后转腕写弯勾。此勾为送勾,转腕送出。
勾出锋后虚笔左上挑笔,然后空中转腕,入笔写撇。撇出锋后依然是虚笔左上挑,然后空中转腕点有点。右点右侧腕蹲笔,蹲而向下提收结字。
此一胜字,结体优雅,钢筋铁划,笔法严谨,运笔灵活。活托托一得胜归来之神情也。
读完了。
泉字
泉字,上下双分,上窄下宽结构。白一撇,右蹲转腕左带。顺势写白之左竖。左竖入笔斜蹲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,行笔时稍转腕。划内回 挑,写横折。横折起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,折时先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压腕下行。需要注意的是,左右内收基本相同。以构成左右对称的结构形式。白之 中短横,依然是短而轻,内横短轻是书写的常规。重了有堵塞之感,字缺乏通透性。也就少了欣赏性。下横要拖左入右。这也是多次读过的长规。这种小框口的下 横,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;一是托左入右。二是入左托右。三是入左入右。什么情况下,采用哪种方式,前面都已读过,自己回顾一下。找出规律。
下部的水起笔中竖勾,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笔。勾是弹勾,弹笔要短而蹙。竖勾出锋后,虚笔左上挑笔。借上挑之势写提、撇。此处因原碑有损,笔划不 清。提起笔蹲笔,蹲而翻腕右山提笔,近于出锋时在蹲笔写撇。撇蹲而翻腕转腕左下送笔,这是多次读过的,不再多叙。撇出锋后,虚笔空中回环转腕写有侧之啄。 啄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,而后再转腕左下送笔。左的运笔于撇相同,可以看做短撇可也。撇出锋后,空中划圆,动势入笔写捺。捺入笔后,右侧腕行笔,边行边加 里,最后蹲笔右侧腕提出结字。整个泉字,上白中虚,如泉喷涌。下水坚实,如水挂川。明快,灵动,淡雅。给人一种清新清凉之气。故为醴泉也。

能字
能字,左右双分结构。
先看左部,起笔短撇,入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右下送笔。出锋后再写提点。
提点入笔蹲笔,然后翻 腕右上提出。结上提之势起笔写撇点。撇点重蹲,然后翻挖做下带出,结带之势,顺势起笔写月之左竖撇。
左部以上三笔,笔笔皆重,运腕加力,雄浑 茁壮。起首以势夺人,自有不凡气象。
下之月字,左本为竖撇,此处写为垂露竖。此乃竖撇之变形之写法也。多见于月字底。
月之左竖, 起笔稍顿,顿而翻腕,压腕下行,行笔中有稍许转腕动作。收笔是先顿,然后左挑,使收笔做垂露状。
笔挑起后,空中转腕,数顺势写横折竖勾。横从 竖中入笔,右侧腕稍上行笔,然后微上挑,再右下蹲笔。蹲笔后翻腕压腕写竖。月之勾为挑勾,先右下蹲笔,然后提笔折回,再跪笔弹锋。笔弹起后,顺势虚笔上 挑。写月中两短横。
再看右部。右部起笔短撇。短撇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左下送笔。结送之势,起笔写中横。
中横入笔顿笔,顿而翻腕右 上运笔。过三分之二加里。至右端稍右下顿笔顿而划内左上挑写长竖。
长竖入笔右下蹲笔,蹲笔后翻腕,而后压腕下行。这是多次说过的,长横压腕之 运笔之法。
长竖收笔稍左带,然后挫笔下蹲写短提。短提起起后,顺势点最后一笔点。点为右侧点,运笔勿用多说。
一个能字,三面重, 独月字轻。以重围轻,结体之方也。轻重相较,雄壮通透而富于变化。善于变化,此亦结体之通规也。凡学书者,当记住此一结体之要则。此一能字,给人的感觉是 信息满满,无所不能也。
经字
经左右双分结构。即绞丝占二分之一,坙占二分之一也。
左部绞丝的写法。入笔短撇,起笔平蹲笔。然后翻腕左下送笔,送出后提笔绕腕,顺势写点。点后写下撇。下撇运笔于上短撇相同,只是下撇稍长而 已。送出后挫笔写短提。这是与上撇点不同的地方。短提挫笔后下蹲笔,蹲而翻腕,右侧腕上提。提出后顺势点点。此点为右侧点。此点要稍小点。以让右也。再看 绞丝下之三点,左点左侧,中点竖蹲,右点右侧。三点形态不同,运笔也不相同。
再看右面的坙字。起笔上短横,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稍右行笔,收笔稍蹲,划内左带。借左带之势,起笔写短撇,短撇入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送 笔。送出后虚笔上挑顺势写短竖。短竖虚笔左挑,空中转腕,磁轭右点。短竖虚笔左挑,空中转腕,顺势点右点。右点为右侧点,右侧腕蹲笔,然后提笔下手即可。 然后写土字。土字横竖运笔多次读过,就不再赘述了。经字左密右疏,故而左轻右重。这是结体的重要规则之一。密者轻,疏者重。轻者如纱,重者似栋。一轻一 重,相得益彰。左有缠绕之意,右有顶天立地之形。刚柔相济,经天之机也。
尚字
尚字,上一下二分,上窄下宽结构也。
尚未和尚头。乃三点构成也。起笔中竖点。起笔平蹲笔,而后翻腕提笔下行。然后虚笔左挑,写左点。左点左侧腕腕下蹲笔,蹲而扬腕挑起,挑起出锋后,再虚笔上 挑,空中转腕,顺势写右撇点。右撇点右下侧蹲,蹲而翻腕左下带出。带出后,虚笔左带,顺势写左竖。尚之上三点,中竖左侧右撇。中者中正,左右二点相向抱 中,隔山相望,呼应若有声。有力、紧凑。
左竖起笔稍顿,顿而翻腕压腕下行,行笔时稍内收。竖划很折笔上挑。借势写横折竖勾。横从竖划内入笔,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,此竖平整是其特征。这也是欧 的特征笔划。折笔时先微上挑笔,然后再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压腕微左侧腕下行。行笔内收,其内收角度与左竖大提相同。这点提请大家临习时注意。此勾为弹 勾。运笔是先做下顿笔,然后提笔折回,最后再跪笔弹锋。勾弹出后,顺势写中口。此中口,入左托右。运笔为常规运笔,前面已读过好多,就不再多叙。
反观尚字,上窄而下阔,上密而下疏。下似高台平阔,上若三人密语。疏密有致,劲峭挺拔。筋骨强健,血肉丰满。好一个尚字也。
皇字
皇上下双分中窄结构。上部为白,下部为王字底。
白,撇点也。起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出。借带之势,起笔写左竖。左竖下部内收,这在讲口字框时已多次讲过。压腕内收是此竖的关键。临写 时当注意。再看横折竖。横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笔。折则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。蹲而翻腕压腕右下行笔。此笔内收角度基本与左竖相同。从而使左右均称。 此竖虚笔左挑起,写中横。中横稍轻,以增口内留白。从而是框更具通透性。内横虚笔带下写白之下横。下横为入左托右。也就是从左竖中起笔,右短少长与右竖, 使其托住右竖。故曰入左托右也。
再看下部的王字。上两横为中长横,运笔相同,皆为左稍轻而右短少重也。上两横连写,中横后写中竖。中竖起笔于上横划内,下则稍长,结束与下横 之内。竖后写最后一笔长横。长横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稍提笔行笔。过中后压腕加力。最后微挑右下蹲笔,蹲而提笔划内回锋结字。
皇字上部之白,运笔微轻,清秀剔透。有日朗月清之感。下部王字稍重,笔强力健,稳重端方,有皇业稳固之感。全字中正刚强,运笔果敢。清雅而无一丝浊气。此为欧之书风也。
四字
四,独体字也。扁框结构。凡具扁框者,结可仿此。
这个框除其形为扁外,起基本形态,运笔特征,与前面读过的四面包为的框式结构相同。相同之一是左右竖划下部内收,内收角度两边基本相同。相同 之二是下横为常见之写法,入左托右。起笔左竖,入笔右下蹲笔,而后翻腕右下行笔。行笔压腕,这是常规。无需多言。然后写横折竖。横从竖划内入笔。需注意的 是,凡是国字框,同字框,皆不从竖划内入笔,左上交留有空白,俗称留气眼。而四字扁框则从竖划内入笔,四不透风。临写时当注意为要。折依然是先微上挑,然 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压腕左下行笔。要注意内收角度与左竖基本相同,以形成对称结构。四内两点,左点左侧,右点撇点。两点要形成和抱之势。最后写下横。 下横从左竖内入笔,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,并将右竖托住。收笔时先微山挑,而后右下蹲笔,最后提笔划内回锋结字。
整个四字,端庄大度。稳如山按。内中两点,形态生动,隐隐有坐以论道之感。端而不死,庄而含恢。可为妙哉。
方字
方字,独体字也。
起笔竖点。竖点起笔平蹲笔,然后翻腕压腕稍稍下行,而后划内回锋。此处可虚笔左挑。借左挑之势,写长横。
竖点稳健,侧点生动。用竖用侧,全在构建字时之需要。此字用竖点,因下部为动势,故上部求起静。以增字之稳健也。
长横起笔侧蹲,然后翻腕右侧腕稍提笔右行,过中后逐渐加力,收笔前先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最后提笔划内回锋。
此横微带上弓,此乃右侧腕行笔之必然轨迹也。长横上弓,以增其势也。如果过于平直,其势必弱,不可取也。
借划内回带之势,起笔写撇。此撇横划内起笔,起笔稍顿,然后翻腕,翻腕后再转腕左下送笔至力尽。
撇出锋后虚笔上挑,空中转腕,顺势动势起笔,写弯勾。弯勾动势起笔,起笔右下蹲笔,而后再转腕,稍侧锋写弯勾。此勾为弹勾。运笔是先左下蹲笔,然后提笔折回,再跪笔弹锋结字。
方之下部,撇尽力左展,舒展大度。弯勾则奋力转腕,如精钢弯成,劲力四射,稳健有力。此字笔笔带骨,划划含筋。欧氏运笔之功力,跃然纸上。吾辈习欧,当以学其运笔为先也。
读完了。
冠字
冠字,上一下二结构。
上部秃宝盖,占三分之一。下部占三分之二。
秃宝盖左畔一点。左侧点也。露锋入笔,入笔微转腕下蹲,蹲住笔后提笔左上虚挑。然后借上挑之势写横勾。
横勾入笔稍顿,翻腕左行笔。行笔时稍稍右转腕,使横部分微微带点下弓。此为欧之特色笔划。此点可以从欧的行书千字文得到印证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读欧的千字文。
勾依然是先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出。
冠下部为元和寸。元上短横入笔斜蹲,顿而翻腕稍右行,行而再顿,然后虚笔左下带笔写下横。
下横为中长横,其运笔于上短横相同。不再重述。需注意的是起笔的位置与上点相齐。
撇从上横划内起笔。起笔蹲笔,蹲而翻腕转腕左下送出。而后虚笔挑起,空中转腕,顺势起笔写竖弯勾。
竖弯勾起起写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,然后再转腕写弯的不分。转过腕后右侧腕行笔,最后稍顿,转腕至右上侧腕提出。
最后写寸。短横与前面两横运笔相同,不叙。竖勾起笔平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笔。长竖压腕这是不变之运笔法则。勾为弹勾。多次读过,不再重述。最后点点结字。此点为右侧点。要注意点的位置。
通观冠字,方正均婷,大度稳妥。运笔老辣,筋强骨健。足见欧氏结体之功力,运笔之健硕。由此字可见,古人正冠之说绝非泛泛也。
读完了。
弱字
弱双分结构,左右各占二分之一。象这种均分结构,是比较少的。
先看左边上横折。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右行,而后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不,蹲而翻腕左下行笔。行笔时压腕。
下面的横折,与上面的横折运笔相同。不同之处就是横的部分稍短了点。折后左带,借左下带之势,起笔写横折竖勾。
横折竖勾入笔顿笔,顿而翻腕右行,折依然是先挑再顿,而后翻腕下行。注意,此竖向左下倾斜。勾为弹勾。是需要跪笔弹锋的。勾的笔锋弹出后,相上挑笔写短竖和提。
短竖入笔顿笔,顿而翻腕压腕下行,然后挫笔再蹲,蹲而翻腕上提笔。此一竖提本为两点,此处为构字之需要,避免左右雷同,故将两点化为竖提。这是书法中笔划的幻化。为结字之需要将原来笔划加以变化。这种变化除此外还有减笔与加笔等。在此不多叙。待等到读到相应的字时再讨论。
再看右边部分。右部与左部的运笔是相同的,在此就不在重述。不同的是右部的横折竖勾的横笔左部稍长。二是左为竖提而右为两点。右部的两点上为带笔出锋之右侧点,下为正右侧点。一处锋,一不出锋,以避免雷同也。也就是们常说的,数划并列,形态各异。以此求的边划也。
弱字每一部分都是上部窄而长,下部稍宽。从起所占比例来说。上不是下部的二分之一。粗观大有纤纤乎弱不禁风之感。然则,细瞧则柔中带骨,弱中含强。此乃比力所致也。此字可谓;目清眉秀颇具古之儒生之态。书生虽弱,然则天生傲骨独具,自是威武不能屈也。妙哉,斯字!
乎字
乎字,独体字也。
起笔上撇。上撇起笔平蹲,蹲而翻腕,转腕左下送出。送出后,顺势点左点。
左点左侧蹲笔,蹲而翻腕左上带出。借上带之势,写右撇点。
左点左侧蹲笔,蹲而翻腕左上带出。借上带之势,写右撇点。
右撇点右侧蹲笔,然后翻腕左下带出即可。带出后。借势写长横。
这一长横,欧体之典型之长横。入笔右下蹲笔,而后翻腕,右侧腕行笔。过中后逐渐加力。使笔划逐渐加重。至右短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提笔划内左带。这便是常横的运笔。欧体长横,皆以此发运笔。故而长横得势,切骨力健硕,以钢筋铁骨形容,不为过也。
最后写竖弯勾。竖弯勾动势右下稍顿笔,随即转腕,压腕下行笔,此勾非弹勾,实则为送勾也。送勾之运笔与弹勾运笔是截然不同的。弹勾是跪笔弹锋。送勾是转腕送出。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不同的运笔法。临习时当加以区别。
此一弯勾,势如强弩,隐隐然有金石之声。力足势满,确为难能可贵。妙哉!
此一乎字,上则以动取胜,中则以阔见长。主笔弯勾,金鸡独立,一柱擎天。结体之精,运笔之妙。老欧之笔,不亏一代宗师也。后人有几人能望其项背者也。
读完了。
走字
走之底结构,也可以看作半包围结构。
起笔横折,常规写法。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右行。折则微上挑,而后有下蹲笔。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
中短竖,短竖常规写法,当稍轻。而后划内左带写下横。
下横起笔一顿,而后翻腕右行笔。收笔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划内左带写中竖。
中竖为带右弓,此乃运笔稍稍转腕所致也。临习时当注意转腕动作。
切不可以常规压腕为之。
再看四个点。此四点,左右运笔相同,而位置有高下之别。上点是右蹲左带。下点则是右侧点。
最后来看走之的写法。这也是这个字临习的重点。一点高举,其微置与上横齐平。点为稍平的右侧点,蹲笔后左下带笔。结带之势,动势起笔写走之的第二笔。
这第二笔露锋入笔,入笔即转腕向右上推笔。一推即顿,蹲而翻腕左下带笔。带起的同是转腕,右侧腕向右下顿笔。顿而左挑,顺势写平捺。
平捺借左挑之势起笔,起笔稍顿,而后翻腕稍右上行笔,稍行即转腕,向右下运笔,边行边压笔,最后蹲笔翻腕向右上提出结字。
此一逯字,四点琐碎看去豪无关联,近与逯逯之意。此字走之,横山,皆运笔坚实,力道十足,读中间一水,四点罗列杂陈,有此一部方见逯之含意。此处按排匠心读具。确实高妙也。无此何以见逯逯之意乎?
风字
风,风字况结构。
况结构什么意思
起笔竖撇,露锋入笔,入笔转腕,左下蹲笔。此一竖撇,似竖非竖,似撇非撇。聚腕力而劲行,若顶风劲行。似吃风之满帆。劲力十足。收笔蹲而左上虚挑,顺势写横弯勾。
风之横弯勾,乃风框之要点。撇划内起笔,起笔一蹲,然后翻腕右上行笔。这是典型的右侧腕行笔,临习时当多加体会。横后笔上挑起,而后蹲笔。蹲而翻腕,转腕写弯勾。此弯勾转腕是要点。一是要转腕运力。二是要掌握合适的角度。弯既不可过深,也不可过直。最后蹲笔,扬腕挑勾。
框内上为短横,入笔转腕,侧腕上推。然后稍顿,虚笔带下写口。
口之左畔动势入笔。稍右下压腕行笔,然后虚笔挑起写横折。此笔甚熟,不在重述。
口之下横,左右双托。此一写法,较为稍见。口字下横的四种写法之一。这四种写法是;入左托右;托左入右;入左入右和今天这中写法,左右双托。
此横虚笔左上挑起,借上挑之势写中竖。
中竖起笔稍顿,然后稍转腕行笔,故而此一短竖稍带右弓。临习时当注意。
最后写提和点。提入笔顿笔,顿而翻腕,右侧腕提出。结体之势,空中转腕,右侧腕点点。此点为右侧点。按右侧点之常规运笔即可,多次讲过,不叙。
此一风字,俗称三个难写的字之一。俗语云;写好家、飞、风,书可天下行。此语谓此三字难写也。此一风字,难在其框。我们讲过,凡框式结构,写好框是关键。 框写好了。字就不会差。此一风框,笔力酋劲,左右两弓,弓弓如劲弩,划划含铁骨。风骨之神,尽在其中。吾辈临习,当体个中滋味,以得神为上也。
无字
无独体字。中宽结构也。
此字起笔,撇点和横连写。出锋入笔,入笔后稍左转腕,然后侧蹲笔。蹲而翻腕,右侧腕行笔,收笔时先微上挑,而后右侧蹲,翻腕划内回带收笔。
借回带之势,写中横。中横运笔与上横相同,故而不在重述。
中横回带写下之长横。此一长横,无字之主笔也。此字之关键也。入笔斜顿,顿而翻腕,然后稍提笔右侧腕行笔。过中后逐渐加里。使整个笔划左轻右重,收笔常规收笔,就不在赘述了。
此一长横,笔力酋劲,如阵云掠空,其势若长虹,壮哉!
横后写中之四竖。此四短竖,常规运笔,勿庸多言。最后一竖收笔左带,借左带之势写下之四点。
此字下之四点,使为下之四点水之标准写法也。左点左侧,左侧腕蹲笔,而后提笔下收。中间两点,左者微左侧,右者微右侧。右侧之点为标准右侧点。右侧腕蹲笔,而后提笔下收。此为四点纸运笔也。
再看四点之不局。左点指向左竖,又点指向右竖。如果横下有点,横上有竖,此为不易之结体也。左右两点皆指向上竖也。
此四点成向下访射状,使此字具有极强的张力,稳妥,大气,雄壮。此一横四点,成就此字之威严也。询之结体,运笔之精,确乎唐后无与伦比者也。
凄字
凄字,左一右二分,左低右高结构。
凄本两点水,古人手写多写为三点水。这点知道即可。
我们先来看三点水的写法。上点,右侧腕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笔。注意,带笔要短促,不可带笔过长。带笔出锋后顺势写竖点。
竖点起笔右蹲,而后翻腕向下带出,带出后虚笔上挑,而后蹲笔,蹲笔后扬腕挑起写右边之妻。
起笔短横,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稍右上推笔。然后翻笔带下,写横折。
横折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上行笔。这则微上挑笔,而后右下蹲笔。蹲而翻腕,压腕左下行笔。注意;横折横要有势,折要有度,竖要有力。你把握住这三点,写好横折如探囊取物耳。
竖虚笔挑起写中短横。中短横运笔与上短横相同,就不再重述了。
中短横左下带笔写下横。下横和上面的横折的横运笔相同。之不过此横要托右。以形成稳定的底部。横后写中竖。
中竖起笔斜蹲,而后翻腕,压腕下行笔。写竖压腕,这是不易之运笔法则。
最后来看女子底的写法。
女字底第一笔撇折。在前面的读帖中讲过,撇折是写好女字的要点。撇折出了问题,女字就难以写好了。
撇入笔斜蹲,然后翻腕,转腕左下送笔。送出后顺势翻腕提笔,写反捺。写反捺要借势动势起笔,又侧腕向右下压腕行笔,收笔时先蹲笔,蹲笔后向下提笔收笔即可。
然后空中转腕挑笔,写女之短撇。短撇写法和撇折的运笔相同,蹲而转腕左下送出。送出后虚笔挑起写最后一笔长横。
长横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稍提笔右行,过中后逐渐加力,使笔划变重。收笔是先微上挑,在右下蹲,而后翻腕划内回带结字。
此一凄字,留白空阔,但呼应强烈。虽空而不见空。更增凄清之感。右侧妻字,中正稳妥,字根坚实给人以稳重之感。此字结体之精,运笔之强,笔笔含骨,划划带筋。壮哉,凄字!
有字
有,上下均分结构。
起笔上横。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笔,边行边加力。最后微上挑,在斜蹲,翻腕划内回带。这是中长横的常规写法。与长横的运笔其区别就在于,长横起笔后提笔,中长横起笔后按笔。一其一按,变化出焉。
再看撇的运笔。入笔斜重蹲笔,蹲后翻腕,转腕左下送出。关键是起笔的重蹲。蹲如山安,犹如泰山压顶,力愈千钧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转腕顺势起笔写月之左竖。
月左本为撇,此处处理成竖,结构之需,撇划为竖。入笔转腕,而后压腕下行笔。收笔则先左侧顿笔,然后虚笔左挑。垂露成焉。左挑后,笔虚空上挑,空中转腕,借势起笔写横折竖勾。
横起笔动势起笔,起笔转腕,右上推笔。折则先微上挑,在下蹲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勾为弹勾,先左侧顿笔,然后提笔折回,最后跪笔弹锋可也。
勾挑出后,笔虚空上挑,转腕,写月内两短横结字。
此一有字,月挂半天。横掠半空,得势得力。撇倾东南,弓如满月,张力十足。下面之月,筋强骨健,血脉流畅。整个字疏朗,明快。大有清空朗月之感。
读完了。
动字
动字,左右双分,左高右低结构。
此一动字,在结体上还有一个特征。就是左侧下右倾,右侧下右倾。这可以从重的长竖看的很清楚。这样在力的支点上构成倒三角结构。
重字上撇,起笔右下蹲笔,而后翻腕左下带出。此撇笔划峻峭,带笔迅速。带出后顺势写下横。
下横为中长横,起笔稍顿,然后翻腕右行。中长横的运笔,前天晚上刚刚读过。此处就不再重述了。
横后写中日之左畔,此竖动势起笔,起笔后压腕下行。下行笔时笔划内收。横划内挑起,写横折。
横折依然为动势起笔,起笔即转腕右行。折依然是先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折后内收与左竖内收的角度基本相同,以求的平衡。此竖虚笔挑起,写中横。
内横必轻,这是多次说过的中横的基本原则。中横后写下横,下横托左托右。这是口字框下横的又一种写法。口字框的下横共有四种写法。入左托右,托左入右,入左入右和托左托右。具体应用要看具体字结体的需要。
此横后写中竖。中竖为长竖。起笔斜蹲笔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笔。行笔是要注意此竖的请斜度。此竖微微右下倾斜。要把握好这个斜度最后写下两短横。对于短横的运笔,就不在赘述了。
最后来看右边力的写法。力的底一笔是横折斜勾。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笔。折依然是先上挑,然后右蹲笔。蹲而翻腕,稍转腕右下行笔。临写时要注意这笔的倾斜度。它与重的中竖的倾斜度基本相同。这就是上张下敛。勾为弹勾。运笔前天刚说过,此处略过不表。
勾出锋后,虚笔上挑,空中转腕,顺势起笔写最后一笔撇。撇蹲而翻腕,而后转腕左下送出结字。
此一中字,上宽下窄。上张而下敛。左右力的重新落于底部中间。构成倒三角的二力支撑。稳中有动,动中还静。力沉底部,重心极稳。疏密相照,轻重相依。妙矣乎!
读完了。
安字
安字,中宽结构。安中间的长横,通常也叫横担。
先看秃宝盖的左畔。也就是短竖。露锋入笔,入笔转腕压笔,然后划内折笔上挑。借回挑之势,起笔写横勾。
横勾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,右侧腕行笔。然后上挑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。
此一秃宝盖,左畔重笔,大有山安之势。横划轻巧,勾则重蹲速带,重轻相间,其势稳重而灵动。
安本为宝盖头,此处写为秃宝盖。上之一点与女字之撇合而为一。在结体上更为稳妥。结体之需,学书者不可不察。
女字起笔撇折。入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转腕左下送笔。当笔即将出锋而又未出锋时,翻腕右侧腕向右下方压笔。边行边压,最后蹲笔向下提收即可。
撇折后起笔写撇。撇的运笔和撇这的运笔相同,这儿就不在重述了。
最后写长横。起笔顿笔,而后翻腕,右侧腕行笔。最后微上挑笔,而后右下蹲笔。蹲而划内左带结字。
此一安字,笔沉力足,轻重相济。蹲入山安,行似姣兔。静中寓动。动中还静。茁壮稳妥,此为安也。
读完了。
神字
神字,左右双分,左低右高结构。
先看左边的示字旁。点,右侧点也。蹲而下提,常规之运笔也。一点高举,常规之结体也。略过不表。
横,中长横也。入笔顿笔,翻腕右上行笔。边行边加里。故而左轻而右重。收笔,微上挑而后右蹲,蹲而划内左带是也。
短撇,借横回带之势起笔,起笔后左下送笔。撇之起笔,始于横之右三分之一处。切勿由横中起笔。撇出锋后,虚笔挑起。空中转腕,顺势写竖。
此竖为锤露竖。起笔与撇叠压。起笔一顿,而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收笔在微左侧蹲笔,然后划内左上挑可也。
竖挑起后,顺势右侧腕点右点。
再看右部之申字。左竖右下收。行笔稍稍转腕。此竖挑起写横折
横折起笔稍顿。然后翻腕右行,折之运笔乃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。蹲而翻腕左下行笔。左右内收,角度相同。
申之中竖,书写时要稍轻。内轻外重,结体之规也。申之下竖,左右双托。此为口字框下横之四种写法之一也。
最后写中竖。此一中竖悬针竖也。一字两竖,勿雷同也。左为垂露,而右为悬针。垂露配悬针,变化出焉。一短配一长,结体宜焉。此实乃结体之不易之规。临习者当明其理而践其行。
此一神字。示旁左展而让右。申字中正而应左。左右呼应,长短相映。结体得宜,舒展大度。笔力劲健,血肉丰满。达此方为神也。
读完了。
信字
信,左一右二结构。
单人之撇,起笔平蹲,翻腕左下送笔。送出后左上虚挑,转腕入笔写竖。
此竖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稍转腕行笔。收笔时先左顿,然后划内左上挑。
此一单人写法,竖划带弓,较为少见。可见,信本自有超出他人意料之处也。
砚之上点。右下蹲笔,然后翻腕左带。此为常见右侧点法之一。状物之笔,极似青蛙。生动,形象!
带出后,顺势写长横。长横起笔右侧蹲笔,蹲而翻腕,然后提笔右侧腕行笔。过中后逐渐加力。最后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提笔划内回锋。
长横下之两短横。常规运笔,不在赘述。
口字运笔。左竖顿而翻腕,而后压笔下行。下行内收。横折结竖上挑之势入笔。入笔翻腕上推。然后右下蹲笔。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
最后一横,入左托右。口框下横四种写法之一。因多次讲过,就不再重述了。
此一信字,单人生动,言字壮阔。立言立行,方谓之信。观信本之信,始知信本乃真信人也。
读完了。
养字
养字,中宽结构。
起笔左右两点,左点左侧腕蹲笔右上挑,右点右侧腕蹲笔左下带。两点左右相相,成合抱之势。这是上两点的标准形势。
再看三横。此连续三横,皆取斜势。运笔基本相同,长短依次变长。上横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,右侧腕行笔,收笔微上挑,而后下蹲,蹲而翻腕,划内左带。中横和 下横入笔稍右变化。而行笔和收笔则运笔相同。中横入笔微顿。下横入笔轻顿。也就是说,三横运笔就在运笔依次加中,而余者相同。
过去我们曾说过,数划并列,形态不同。此三横的不同有两点。一是入笔不同。二是长短有别。临习时当慎之。
再看一撇一捺。撇入笔右蹲,然后翻腕,转腕左下送出。需要注意的是此撇的曲度,过曲则易陷于软缓,过直则易陷于散。掌握合适的曲度是写好此撇的关键。
撇出锋后,虚笔挑起,空中转腕,顺势起笔写捺。捺入笔后,右侧腕行笔,边行边加力。最后蹲而平收可也。
此一撇一捺,要尽力左拓右展,以形成中宽之结构。由于撇捺的拓展,此字方可大度舒展。否则将陷于拘谨也。
最后来看良字的书写。良字,左侧点,蹲而左带,顺势写横折。横动势入笔,折先挑后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然后写中短横,中短横要轻。然后写下横。中轻这是多次谈过的。横后写竖勾。
竖勾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写勾是先向左下挫笔,蹲而翻腕上挑。结挑之势,写良之啄笔,也就是短撇。短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转腕,而后右侧腕写反捺。反捺收笔应为先蹲,蹲而提笔下收结字。
此一养字,中阔而上下皆窄。一撇一捺舒展大度。上下部分则峻秀淡雅。笔划均称而峭拔,柔中带骨,刚中含筋。上下均婷,劲健秀美。非巨譬名匠不能如此也
地字
地字,左一右二结构。
左面提土旁站三分之一,右面也字占三分之二。
先看提土旁。起笔短横,入笔稍顿,翻腕右上行笔。虚笔上挑写竖。
此竖平蹲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竖虚笔左挑,而后写提。
提笔入笔写蹲,然后翻腕,右侧腕提起。借提之势,起笔写也之横勾。
横勾之横,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右上提笔行笔。然后挑起右蹲,蹲而左下带出。
带出后,虚笔上挑,空中翻腕,起笔写中竖撇。
有需要纯狼豪毛笔的老师吗
最后来看竖弯勾的运笔。竖弯勾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压腕下行,然后转腕写弯部。转腕是要运力于腕,发力于笔锋,以给笔划加筋。
转腕后要边行笔边加力,最后再转腕向右山提出结字。
此一地字,笔划错落有致,舒展大度。笔划直时含骨,曲时带筋。整个字,结体合度,潇洒峻美。
读完了。
胜字
胜字,左一右二结构。月字旁占三分之一,右边占三分之二。
月字旁,左撇为竖撇。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过三分之二后,转腕送出。笔送出后虚笔左上挑。借挑之势,起笔写横折竖勾。
横从竖撇划内入笔,折依然是先挑后蹲,然后再压腕下行笔。勾为挑勾。先左下顿笔,然后提笔折回,最后跪笔弹锋。
月中两短横就不再重述。按短横运笔即可。
此一月字旁于能之月字相较。有两点不同。此处为标准竖撇,而能字中划撇为垂露竖。此其一也。此处右竖勾长于撇,而能字中竖勾却短于撇。此其二也。皆因能字左部为上左展,下部不宜再展。此字竖撇意在左展也。
右部先写两点。左点下蹲右挑,挑起后顺势写右点。右点借势右侧蹲。蹲而划内左上挑写中竖。
中竖起笔平蹲,蹲而提笔压腕下行。然后虚笔挑起写短横。
短横起笔转腕右上稍推笔,而后左下带笔。顺势写写横折撇。
横折撇起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上行笔。折则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,转腕左下送出。送出后翻腕顺势顺势写犬勾。
犬勾,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,勾为送勾。勾送出后虚笔挑起,空中回环写短撇。短撇后写右长点结字。
此一胜字,结体疏朗,视野开阔。撇如弯到,竖似擎天。运笔沉稳,骨强筋健。大有凯旋归来之神也。
读完了。
迩字
迩走之底结构。
中为尔,此处将撇横勾写为撇横。此为手写之常见之变化。学书者当明了。
起笔短撇。入笔斜蹲,而后翻腕左下送出。当笔即将出锋而未出锋时,结送出之势蹲笔。蹲而翻腕右上行笔。渐行渐加力。收笔依然是先微上挑,而后下蹲,在提笔划内回带。
借回带之势,起笔写竖勾。竖勾起笔微顿,然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行笔中有一微微的转腕动作。故此竖稍稍带右弓。此勾为挑勾。即先稍顿笔,而后扬腕挑起也。
竖勾挑起,空中翻腕,写左点。左点为提点,入笔下蹲,然后翻腕挑起。借挑起之势,空中转腕,顺势点右点。右点为右侧点。运笔多次讲过。不再重述。
走之本为无点的走之。此第一笔与规范之写法大不相同。起笔微平顿,然后翻腕转腕下行。此一运笔,在运笔过程中有一抖腕之动作。此一运笔方法,此前尚未见过。之三分之二处,转腕左下送出。
出锋后,顺势起笔写捺。此出为入笔平蹲,然后转腕右下行笔。边行边加力,最后蹲笔,蹲而提笔平收结字。
此一迩字,中间紧收,外形拓展。整体观之,舒展大度,中紧有儒雅之风,外展有丈夫之概。构思之巧,结体之精。舍信本何人能为之?

户字
户,独体字也。
户字,以点化横,常见之书体也。古字即此写法也。
上横,中横也。入笔顿笔,顿而翻腕,右侧腕行笔。收笔先挑后蹲,转而翻腕划内左带是也。此一横划,重笔书之。平稳健硕。具先声夺人之效。
横折之划,露锋入笔,入笔转腕,微上推笔。运笔之时微微转腕。故而微带上弓。折则先挑后蹲,蹲而翻腕下带可也。
下横与上横运笔相同,不在重述。
最后一笔为撇。此撇为标准之撇也。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,而后转腕左下送笔。收笔之前稍压笔,使其形成螳螂肚。最后送至力尽出锋结字。
此一户字,全为重笔,且笔沉力猛。然则重中亦有轻处,此乃发力轻重使然也。运笔不可力均,轻重提按方间笔上功夫也。大度,沉稳。此字之特征也。临写时当多加体悟。
读完了。
和字
和字,左右均分,左高右低结构。
起笔撇点。入笔平右蹲,而后翻腕左下拨笔。结拨笔之势,起笔写横。
横起笔稍顿,而后翻腕,右侧腕右山行笔。此横入笔出,应尽量左展。一是与撇点笔意连接。二是左展使结体更为舒展。此笔左展之意,临习者当深加体悟。从而理解左展在结体中的作用。
禾之竖,入笔斜顿,顿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长竖压腕,此乃竖划运笔之规也。竖不压腕,必陷软缓。欧竖挺拔劲健,实乃压腕之功也。此竖为垂露竖,当以垂露结笔。结笔时先稍左蹲,而后划内左挑是也。
笔挑起后,虚笔翻腕,顺势写短禾之短撇。短撇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,压腕左下送出。撇送出后,虚笔上挑,空中转腕,顺势点右点。
此一禾部,让右之典范也。此点可从竖之位置,右点之形态看出。竖靠横之右端,让右也。点不又撑,让右也。
再看右之口。左竖入笔斜蹲,交代清晰。蹲而翻腕下行,行笔内收,口之常规运笔也。
横折入笔,露锋起,入而转腕,微上推笔。然后微上挑,挑而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右下带。下带之内收与左竖内收基本相同,以求得左右平衡。
最后短竖,入左而托右,口字下横四种常见写法之一。此短横收笔,常规收笔,不在赘述。
通观和字,布白合理,结体疏朗。左右部分,避让得宜,呼应得体。运笔刚健有力,笔划筋骨健硕。峻峭,漂逸,洒脱构成此字之特征。人皆为信本之字过于严峻,克刻。此乃不视信本之谓也。可叹!
编字
编,左一右二结构。
左边绞丝,起笔撇点,蹲而翻腕左带,带出后顺势点点。此点为左侧点。
点后短撇。入笔蹲笔,蹲而翻腕,而后转腕左下送出。出锋后顺势写提划。
提划侧蹲,蹲而翻腕,右侧腕上提。提出后顺势点点。
再看竖勾。入笔侧顿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笔。勾为弹勾,侧蹲,提笔折回,而后跪笔弹锋。
竖勾左点,左侧腕蹲笔,划内左挑。右点右侧腕蹲笔下收。两点左重右轻,以让右也。
再看右部户字头。户字前几天刚读完。其运笔和结体均已详细谈过。此处运笔和户字相同,就不在重述了。没有记清的朋友可以翻阅户字的读帖。
下部左竖,入笔稍顿,顿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收笔划内回挑。顺势写横折竖勾。
横折竖勾入笔稍顿,翻腕右行。折则先微上挑,再右蹲,然后翻腕微侧锋行笔。勾为弹勾。运笔要领是先微左下顿笔,然后提笔折回,最后跪笔弹锋。笔锋弹出后,顺势写中横。中横后两短竖,不在赘述。
此一编字,笔划繁多,结体紧密。然则避让得益,穿插考究。左侧系部,上重下轻,上宽下窄。而右部扁字,上轻下重,下款上窄。宽对窄,轻对重,相得益彰。上下穿插,天衣无缝。更增字之峻媚。过人之思,高人之技,独信本可使然也。
州字
州,独体字。
三点,一撇两竖。多划并列,处理起来就比较难。
先看三点。点之运笔,侧蹲下收。州之三点,运笔相同,但形态不同。其不同就在于点的倾角的差别。我想这不用多说吧。
再看一撇两竖。左为竖撇,入笔平蹲,而后翻腕,翻腕后压腕下行。过三分之二后,再转腕左下送出。收笔前稍压笔,收出螳螂肚。
中为垂露竖。入笔与左之竖撇相同。蹲笔后翻腕压腕下行。收笔时先微左顿笔,而后划内左山挑笔。划内挑笔,不出锋也。
右为悬针竖。入笔,行笔与前两笔相同。所不同的只是收笔。悬针在收笔前,先稍压笔,然后提笔收出。压笔以形成针肚。竖撇,垂露,悬针。极尽边划之能。以收结体微妙之效。匠心所到,自有过人之处也。
三点之变,三竖之异。穷变化之极致,得天运之奥理。以工见功,以变窥奥。运笔之功,结体之妙。唐后无人可以企及也。

县字
县字,左右双分结构。
先看左部。左部起笔左竖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而后划内回挑写横折。横折竖划内入笔,入笔后右侧腕右上行笔。折则先上挑在右蹲。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笔。收 笔划内左上挑起。顺势写内部之三短横。内三短横,用笔稍轻。这就是内轻外重的基本书写规则。无需多言。三短横后下下之长横。下之长横,起笔尽量左展。入笔 稍顿,而后翻腕右行笔。收笔常规收笔,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划内回带可也。下之小字,中之竖勾起笔稍顿,而后翻腕压腕下行。勾则为弹勾,斜 顿,提笔折回,然后跪笔弹锋。此乃弹勾之运笔要领也。临习者不可不知也。小之左点左侧蹲笔,小之右点为正侧点也。此两点之点发。《岐山读帖》中有详细讲 解。在我们的读帖中也多次读过。故不再赘述。
右部系字。三撇并列,书写时当查起不同。上撇平蹲,翻腕左带,带笔是要注意腕的转动。中撇则入笔斜蹲,翻腕左带。带笔无需转腕。写撇稍长,蹲而翻腕,稍转 腕左下送笔也。其前两撇,笔划短促,无需送笔,直接带下可也。而下撇稍长,需用腕送出。此为运笔之不同也。临写时当提会运笔之不同。中撇之后写点,此点为 侧点。下撇出锋后,顺势起笔写提,提则顿而翻腕,右侧腕提起。提起后顺势写撇点。右侧之小,与左侧之下,运笔相同,结体相似,之是左轻而右重,左小而右 大。故而不在重述。
此一县字,避让得宜,穿插有序。整体观之,左轻而右重。结体均称,俊雅潇洒,双分结体,此可以为楷模也。
京字
京中窄结构。
京上点,右侧蹲笔,而后翻腕左侧带笔。其形如青蛙,生动,有趣。
上横,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,稍提笔行笔。过中后逐渐加里,使笔划逐渐加重。最后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。蹲而翻腕提笔,划内回带。
京现为口字,古体为日字。日字左竖,动势起笔,先压后体。这与普通口字框的左竖有些不同。足见欧书亦求其变化,非刻版划一也。
横折则常规写法。起笔顿笔,翻腕右行。折依然是先微上挑,再右下蹲笔。然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然后虚笔挑起,写中短横。
下横为托左托右。此为短横,运笔一入短横运笔可也。多次讲过,不再重述。
最后写下之小字。竖勾,为弹勾也。横划内入笔,入笔后压腕下行。勾则先左下顿,而后提笔折笔,折而跪笔弹锋,
左点左侧腕蹲笔,右点右侧腕蹲笔。此两点亦多次讲过,这儿就不再多做重复了。
此一京字,视野开阔,形象生动。峻雅而不乏骨力,刚健而不乏韧性。筋骨相连,气血充盈。凛凛有君子之风。妙哉!
读完了。
室字
室天覆地结构。
你看这个室的宝盖头,与我们读过的哪个字的宝盖头基本相同?不知朋友们还记的吧?

就是宫字,不知朋友们还记的吧?我们不访来比较一下。
从形态看,几乎是一模一样。从运笔看,自然是如出一辙。这说明欧的结体,欧的运笔,具有很强的规律性。同样的部件,其结构、运笔都是相同的。这给我们学习欧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捷径。临帖,就是要找出,学会帖子的运笔和结体。熟练其技能为我所用。
起笔竖点。平蹲而后翻腕下提收笔。
宝盖之左点,露锋入笔,入笔后左侧腕蹲笔,蹲而划内回带。
横勾则稍顿入笔,入笔后右侧腕行笔,行笔要保持中锋运笔。至右端则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带结笔。
下面的至字,想来并不难写。起笔上短横。入笔顿笔,然后翻腕,右侧腕稍上推笔,而后再右蹲,翻腕划内回锋。
横后写短撇。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,稍转腕左下送笔。送出后,顺势侧蹲,蹲而翻腕右提。提出后写撇点。撇点右侧蹲,然后翻腕拨笔。
点后写竖,竖划提划内入笔,入笔稍顿。而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竖虚笔挑起写中间之短横。
此一短横与上短横运笔相同,不再重述。
最后写下中长横。中长横起笔稍顿,翻腕右行。中长横与长横右行是运笔不同。长横运笔先提后压,形态为两端重,中间轻。而中长横则不然,它是左轻右中,也就 是说运笔时逐渐按笔,没有提笔的动作。这一点在临习时当多加体会。勿将中长横写作长横也。由此可见,欧体中短横,中长横和长横。各自形态不同,运笔也不尽 相同。习欧君子当谨记。
此一室字,上方宝盖,气势开阔,运笔劲峭。上点靠左,取势险峻。点如短匕,横似长剑。形势咄咄逼人。下方至字,文静儒雅,翩翩君子之风。整体观之,外观雄伟,内则文雅。好一个室字,直解古文之意也,妙哉!
炎字
炎字,上下结构,上火占五分之二,下火占五分之三。也就是上二下三,上窄下宽结构。
先看上火。起笔左点,入笔左侧腕侧蹲笔,蹲而翻腕右上挑。挑起后写撇。
撇划入笔稍顿,然后转腕左下送出。此撇形如弓,劲似弩,具极强之张力。此类骨力,非强力转腕不能。奋力运腕而转之,方能得此筋骨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空中转腕,接势蹲笔写右上撇点。蹲而翻腕拨笔,此为撇点运笔之要领也。
撇点出锋后,空中划圆,回锋点下点。下点为右侧点,多次读过,不再重述。
再看下火。此一左点与上火不同。此点为钉头提点。蹲而翻腕上提。提起后,虚笔划弧转腕写右上撇点。
此一撇点与上火撇点亦不相同。上为翻腕拨笔,下为翻腕转腕带下。两点形不同,运笔也不相同。各位朋友临习时当注意其区别。
撇点出锋后,虚笔左上挑起,接挑之势起笔写撇。此撇运笔和上撇运笔相同,之是稍比上撇稍种了写,左下送笔时向左拓展了写。因为字根,所以就写的更舒展,更扎实。以稳定字根。
撇出锋后虚笔挑起,顺势写最后一笔捺。捺之运笔,欧体常规。多次读过,不再赘述。
此一炎字,两火相叠,上火窄而轻,下火宽而种,上下两火,穿插呼应。两火相融,结体无间。妙哉!
读完了
怡字
怡字,左一右二结构。竖心占三之一,台部占三之二。通常情况下,竖心均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。
竖心起笔左侧点,左侧腕蹲笔,蹲而虚笔左挑。左侧点后写上平点。
平点入笔平蹲,蹲而虚笔上挑写长竖。
长竖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,然后压腕下行笔。长竖压腕,这是运笔要领,不变之规。长横如不压腕,必陷于软缓。观字长横乏力,多为腕不能压,拖笔所致也。临写君子当明此理。此竖为垂露竖,收笔先顿,而后虚笔左挑。笔不能顿,挑亦无用。
右部之台,始于撇折。起笔斜蹲,而后翻腕左下送笔,送至将出锋而未出锋时,挫笔下蹲,蹲而翻腕上提。提出后,虚笔上挑,借势写撇点。
撇点入笔斜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出,然后写口之左畔。
口之左畔动势入笔,入笔后微转腕压腕下行。然后划内挑起写横折。
横折动势入笔,入笔即转腕右上推笔,然后微上挑,再右下蹲,蹲而翻腕,压腕左下行笔。最后写口之下横。口之下横入左托右,已多次说过,不在多言。
整个怡字,笔划疏朗清秀,观之有心旷神怡之感。此字笔笔精到,结体疏密有致,轻重相较,峻岫劲健。美矣哉,怡字。
读完了。
夫字
夫,独体字。
此字较为简单。两横,一撇一捺。上横稍短,下横稍长。两横随长短不同,而运笔则相同。皆为起笔顿笔,然后翻腕右上行笔。收笔同样是先微上挑,而后右蹲,最后提笔划内回带。
下横回带后虚笔上挑写夫之长撇。此撇近于竖撇,实乃欧体之标准撇划。入笔斜蹲,然后翻腕压腕左下行笔。待过三之二后,转腕左下送笔,收笔前先稍压笔,而后再送出。
此一笔划,其形似茅,其势如弓。真可为钢筋铁骨。铮铮然如有金石之声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空中转腕,然后顺势写最后一笔捺。
捺由撇中入笔,然后压腕右下行笔。变行边压笔,然后蹲笔,蹲而平收结字。
一撇一捺,左展右拓,其形开阔,其势雄壮,笔力雄劲,势如山安。铮铮铁骨,凛凛雄风。具顶天立地之势,有纠纠丈夫之威。夫若如此,夫复何求?
读完了。
立字
立字,独体字。
立字,竖点。入笔平蹲,而后翻腕稍下行。然后写上短横。
短横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有行。短横一般为左轻右重,也就是入笔后逐渐加重。行笔过程中不提笔。这是短横和长横运笔不同的地方。
收笔依然是微上挑,而后右下蹲,最后提笔划内回带。
再看中间两点。左点左侧腕蹲笔,右点入笔转腕左带。由此两点形成合抱之势。使两点成为一个整体。两点呼应合抱,这是左右两点的基本结体之式。无论楷书还是行草,皆是如此。
最后是常横。长横入笔斜顿,然后翻腕稍提笔行笔。待过中后再逐渐加力,收笔仍然是挑蹲提笔回带。
比较长横和短横的运笔,其区别就在于长横有提笔,短横无提笔。在临习时请注意体会运笔。
比较长横和短横的运笔,其区别就在于长横有提笔,短横无提笔。在临习时请注意体会运笔。
一个立字,上以稳健取胜,下以开阔见长。物立于地,此为字象也。汉字之取象,皆取抽象之象也,非具象之象也。此乃书法艺术和美术之艺术之不同也。美术以具象为象。书法以抽象为象。此字可为字之象之诠释也。书法君子当体味之。
读完了。
年字
年字,独体字。
这个年字,让你学会欧体三种横的的运笔方法。你看一下,短、中、长横的不同运笔,对欧体学习者来说,这是一门基本的功夫。
起笔短撇,入笔右蹲,然后翻腕转腕带出。
上横,露锋入笔,入笔转腕右上推笔,收笔微上挑右短笔,而后提笔回带。这是欧氏短横的标准运笔法则。短横上推,几乎成为规律。此一笔法,逸稍少多用之。想必欧氏也是源于逸少吧?有人说欧出逸少,观此运笔,当知此言不虚。
在看中横,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有行,左轻右重,渐变明显。运笔无提笔之象,有渐行渐压之实。此为运笔之要领也。
点为侧点,无需多说了。且看下之长横。
下之长横入笔顿笔,而后翻腕右行,行笔时稍稍提笔,待过中后在压笔加重。收笔与短横和中横相同,就不再赘述了。
最后为中竖。中竖为悬针之竖。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,然后压腕下行。长竖压腕,此为竖划运笔之通则。非此不见竖划之筋骨也。悬针竖收笔前稍稍压笔,然后出锋收笔。压笔则可见悬针之针肚也。
一个年字,三横连排,而笔笔形态不同,运笔各异。生动而灵活,稳妥而健硕。中竖挺拔,尤如定海神针,更增本字之精神。何为功到自然成?此之谓也。
读完了。
武字
武,弋字框结构。
上两中横,形态相同,运笔也相同。起笔稍顿,而后翻腕右山行笔,收笔先微上挑,然后下蹲,最后提笔划内左带。
横后写止,起笔中竖,侧蹲笔而后翻腕,然后压腕提笔下行。故此竖上重下轻。竖后写右侧点,蹲而提笔下收,此为右侧点之运笔要领也。
点后写作侧之短撇。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左下带出。带出后挫笔右下顿笔写下横。下横于上横运笔相同,就不再赘述了。
下横后写戈勾。戈勾入笔蹲笔,蹲而压腕,右侧转腕奋力右下行笔,最后稍顿,然后扬腕挑起。此勾扬腕而书,故为挑勾也。右转腕为提,扬腕为挑,左转腕为送。名不同而运笔各异。这就是名以状笔也。
最后点上点。上点,撇点也,入笔蹲笔,然后翻腕拨笔带下。此点又名钉头点。蹲而拨笔也。至此结字。
此一武字,笔笔刚劲,力愈千钧。特别戈勾,如弯刀出鞘,似强弩挽弓。劲拔,峻峭。似纠纠之武士,若萧萧之剑客,不怒而威,光采照灼。欧氏腕下之功,足以笔力惊人也。
读完了。
以字
以字,左右均分,左低右高结构。
起笔左短撇,入笔稍顿,然后稍稍转腕下带。借下带之势,写下之提划。
提划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右上提出。提出后写上之提点。
提点是基本点之一,起笔如横,蹲而翻腕右上提出。此一提点,其势右出,与右之撇起笔遥相呼应,使此字筋脉相连。这一提点,对此字之结体,起到联络右部之弓效,临习时当多加体会。
在看右边人字之撇。此撇为动势起笔,入笔后压笔转腕,然后转腕送出。以动势入笔,以应做之象呼,笔断意连,兴味无穷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空中转腕,顺势点点。此点为右侧点,多次讲过,此处不再重复。
此一以字,结体巧妙,运笔生动灵活。整个字动感极强。足见欧之运笔结体,绝非刻板之匠者所能及也。此字除结体之工,运笔老道而外,更一精神取胜。三位一体,当为神品也。
读完了。
始字
始字,左右双份结构。也就是左边的女字旁占二分之一,有边的台字部占二分之一。而女字略矮,台字稍高。
女字旁的关键是第一笔撇折,起笔斜蹲,然后翻腕转腕左下送出。待笔将出锋而未出锋时,翻腕右下蹲笔。临写时要注意撇和翻捺间的夹角,既不能过大,也不能过小。
撇折后写女之长撇。长撇入笔转腕左下送出。此撇弧度较大,形如上弦之月。弓满力沉。撇出锋后虚笔上挑写女之提划。
提入笔侧蹲,蹲而翻腕,右侧腕上提。借上提之势,顺势写台之撇提。
此撇与女之撇折之撇是有区别的。女中稍直,而此撇则倾角稍大。其入笔和运笔相同,就不再重述。此撇送下后,挫笔写提。挫笔后写蹲,然后翻腕提出。提出后顺势点点。此点为侧点,蹲而下提笔可也。
最后写口。此口为入左托右。其各笔划的运笔,多次讲过,此处不叙。
此一始字,左避右让,左右融洽,相得益彰。整个字朴实无华,墩实稳固。笔划劲健而生动,虽为初始,却有隅隅而动之感。静者,动以寓于其中也。
读完了。
内字
内字,门框式结构。
我们多次讲过,凡是框式结构,不管是什么框,写好框是成功的关键。这个内字也不例外,关键就是写好这门字框。
先看左竖。此竖是不是很特别啊?不过,这可是信本门字框典型的左竖。露锋入笔,入笔后压腕下行,同是还带了点转腕,使此竖稍带内弓。门框左竖或内弓,或外弓,确极少有竖直的,欧体,内弓之竖也。
收笔时先稍左下顿笔,然后虚笔左稍挑。
在看横折竖勾。入笔微顿,然后右侧腕行笔,折时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勾则为弹勾。运笔要领是先左下蹲笔,再提笔折回,而后跪笔弹锋。因其跪笔弹锋,股而简称为弹勾。
哉看这撇划。它与前两天讲的以字又部人的那个撇运笔相同。彼处为人,此处也为人,而运笔何其相似乃尔?入笔蹲而转腕,然后左下送出。送出后虚笔挑起,空中转腕,顺势点右点结字。
一个内字,框如城门,笔笔坚实。运笔内敛,划内藏骨。规整而不呆般,稳固而又俱动感。人字一撇,如强弩满引,劲力四射。一点平衡,恰到好处。整个内字,动静结合,气韵内敛,精外张。平整,稳妥。
读完了。
远字
远,走之底结构。中高。
走之底结构我通常把它划分的半包围结构中。也就是说是一个半框式结构。凡框式结构,不论哪中,写好框是关键。一半来讲,只要框写好了,字就差不到哪里去。因此,这个远字,关键就是要写好走之,走之写好了,整整个字基本就是成功的。
先看中间不分。起笔上短横,入笔稍顿,然后右侧腕行笔,结笔先微上挑而后右下蹲笔。
短横后写短竖。短竖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竖后写下短横。此短横于上短横运笔相同,不再重述。
下短横后写写撇折。撇入笔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下带,带下后挫笔写提。借上提之势写撇。
撇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,压腕向左下送出。此撇为直撇,行笔不转腕,而是压腕左下送出。这是直撇和曲撇运笔的不同。临习时要多加体会。
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空中翻腕,借势写竖。竖结势起笔,起笔后压腕下行,收笔为垂露,先稍顿而后左虚挑。
竖后右侧两点。上为撇点,下为侧点。具体运笔多次讲过,就不再重复了。但是要注意两点的连续行。切不可切断两点间的连系。
走之的写法。上点侧点,但较平。点虚笔下带写第二笔。
第二笔露锋起笔,入笔即转腕右上推,稍推随即翻腕带下,一带再右翻腕右下压笔,压而转腕左带,借左带之势写平捺。
平捺借下带之势,逆锋入笔,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稍右上行,当与上笔相交时转腕,右侧腕压腕右下行笔,待足够长时蹲笔,蹲而转腕平收结字。
此字中高左低,中心突出,走之稳健。纠纠然,兴兴然,大有健步远行之趣也。
兆字
兆字,原本左右结构,此种写法就只能看作肚体字了。
左边起笔一竖。入笔斜蹲,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。然后虚笔挑起,写上短横。
上短横入笔斜蹲,转腕上推,一推即翻腕下带,写下提。下提入则蹲笔,翻腕右上提出。借上提之势写有侧竖折。
竖折入笔蹲笔,翻腕压腕下行,至下端微提笔,然后侧蹲写着,折后为短横收笔稍顿。然后写上短横,上短横竖划内入笔,收笔微挑斜蹲即可以。
最后写本字主笔竖弯勾。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。写竖压腕,这是不变的运笔法则。然后转腕写弯部,弯部后要运腕压笔,最后蹲而翻腕提出结字。
这个兆字,三竖连排,高矮不等,轻重有异,这就是同中求异。相同笔划连排,要写出不同,以避免雷同,状如算字。同则求变,这也算是书法中的一条基本原则。此字笔笔有力,稳健扎实。骨如精钢,筋似弓弦,柔中带刚,刚中还柔。精神风貌胜人一筹。
读完了。
一字
一字,中宽结构。前面我们讲过,中宽结构,中宽的上下部分基本是邓宽的。这是中宽结构的一般勾字法则。
秃宝盖上面是士字,下面是豆字。先看上面的士字。起笔上横,入笔稍顿,而后翻腕稍右上行,收笔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。横后写短竖。短竖起笔斜蹲,蹲而翻腕压 腕下行。写竖压腕,这是不变的运笔法则。书后写下短横,下短横与上短横运笔相同,不在重述。秃宝盖,左点变为短斜竖,入笔蹲笔,然后微侧锋左下蹲笔,蹲而 回锋提起。借上提之势,入笔写横勾。横勾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右行,勾则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左带。此笔划为本字之中宽也。其长度约为上短横的 两倍。因其处于本字之中间,且又宽于上下部分,故而称为中宽。且看下面之豆字。短横,动势入笔,入笔即右上推。一推即止,随即回带。借回带之势,起笔写口 之左畔。口之左畔,动势入笔,入笔稍转腕下蹲笔。然后,划内挑起写横折。横折入笔稍顿,顿而翻腕右行。然后微上挑,在右下蹲,蹲而翻腕,压腕写短竖。口之 左右两竖,其内收之角度基本相同,以求得左右平衡。最后写口之下横,口之下横,托左托右是也。口下两点,左点左蹲右带,右点右蹲左带。左右两点形成合抱之 势。下长横入笔顿笔,顿而翻腕,稍稍提笔右行。待笔过中后开始加力按笔,笔划逐渐加重。最后微上挑,再右下蹲笔结字。
整个壹字,中间宽,上下窄,层次分面,结体巧妙。恰如楼台亭阁。婷婷玉立,娇俏挺拔。最后一横,既长且重,加强字根,稳定全字。此乃结体之不二法门也.
亿字
亿字,左一右二结构。通常情况下,不论是单人旁或双人旁,均为左一右二结构。
单人旁,撇入笔右蹲,蹲而翻腕,稍转腕左下送笔。写单人的撇时要注意两点,一是倾角不能小于四十五度。二是上下占比基本为三分之一。也就是说撇占三分之一,而竖占三分之二。
单人的竖入笔平顿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,行笔过三分之二十稍转腕左下蹲笔,蹲而虚笔左上挑笔。
右面的意字。上点为右侧点,蹲而下提。短横则露锋入笔,入笔即转腕,压腕右行,而后微上挑,然后有下蹲。此乃短横之常规运笔之法则。左轻右重,富有动感。
立之两点,左点左侧蹲笔,右点右侧蹲笔,蹲而翻腕左带。以形成两点合抱之势。
立之长横,入笔斜顿,顿而翻腕,稍提笔而行。过中后逐渐加力,收笔微挑右蹲,划内回带。
意中日字,左竖蹲而翻腕,压腕下行,行笔微提。横折从竖划内入笔,右侧腕行笔。折则先微上挑,然后右下蹲,蹲而翻腕压腕下行笔。然后虚笔挑起,写中短横。最后写下横。日之下横,托左入右,常规运笔,不再赘述。
再看心字底,左点为左侧点,入笔以日之左竖为标志。左侧蹲笔,蹲而下提。然后写心勾。心勾右侧腕动势入笔,入笔后转腕压腕蹲笔,蹲而扬腕挑起。心勾为挑勾,为勾的四种基本形式之一。挑出后,写心之最后两点。中点蹲而左山提,右点为右侧点,蹲而下提结字。
亿为形声,单人为形,意字为声。单人高举,意字万态。意固人附,有众多之象。意为中窄结构,心字做底,稳固是书写要领。临写时需求稳固。此字结体合度,笔力酋劲,意象具佳。
读完了。
越字
越走字底结构。
走字岐笔上短横。入笔转腕右上推笔,收笔微挑右蹲。然后虚笔上挑写短竖。
竖入笔斜蹲,而后翻腕,翻腕后压腕下行笔,竖无长短,皆压腕而书之,此不易之法也。
竖后下下横,下横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右上行笔,收笔与短横相同,不重复了。此一土头,以竖定位。两横均左展右让。此是结体之规也。
下两点,左为提点,蹲而右提。提出后借势写右撇点。撇点平蹲,然后翻腕左下带出。借带之势是,顺势写撇。
撇逆锋入笔,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提笔微上行。一提即转腕右下压腕行笔。边行边按笔,使笔划逐渐加重。然后蹲笔平收。
再看戊字。起笔短撇。此短撇为直竖撇,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压腕下行,行笔时稍稍转腕。撇出锋后虚笔左上挑笔,空中转腕,借势写横。
此一短横,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右上推笔,收笔稍顿,虚笔上挑写戈勾。
戈勾起笔与走上短横之上,入笔一蹲,蹲而翻腕,转腕行笔。此笔虽为戈勾,但却无勾,收笔是仅稍顿笔。顿而虚笔挑起,写短撇。短撇为竹叶撇,露锋入笔,中间稍按,然后提笔出锋收笔。此划因其形如竹叶,故称为竹叶撇。撇出锋后,虚笔上挑,空中转腕,顺势点点结字。
越字,走字潇洒,如凌空起势,似踏波而舞。戊字娇健,如突似奔,气势非凡。走字左展右然,戊字依山靠背,雄壮威武。整个字,张力十足,呈现飞越之势。妙哉!
读完了。
怀字
怀字,左一右二分结构。竖心旁的字,通常情况下,竖心占三分之一。这是竖心旁字的结构通则。
竖心旁,起笔左点。入笔下蹲,蹲而翻腕上带,顺势写横点。横点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上推,一推即蹲,蹲而上挑写长竖。
长竖入笔平蹲,而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竖心的竖为垂露竖,收笔时稍左顿笔,然后虚笔左挑。竖划压腕,此乃竖划运笔不二之法也。竖划压腕,方能使其挺拔。压腕为骨,转腕为筋。筋骨之要再于腕耳。
右部起笔上短横,动势入笔,入笔转腕右上推笔。收笔稍顿,然后虚笔上挑。借上挑之势写竖。
竖平蹲入笔,然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然后虚笔左挑,写四之左畔。
四之左畔入笔稍顿,然后左下运笔。以形成内收之势。竖后写横折。横折竖划内入笔,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有行。折依然为先微上挑,而后再右下蹲笔,蹲而翻腕下带。注意,左右内收角度基本相同,以求得左右均衡。内中两短竖,常规运笔,不叙。
四之下横,托左托右。口字框下横四种形式之一。下横要稍轻,以与下横形成对比。
下为衣字底。通常衣字为底,其点省略。衣字之横笔上横稍重。入笔斜顿,翻腕右行,收笔微挑斜蹲,然后翻腕划内左带。借左带之势,写短撇。
此一短撇,为直撇。横划内入笔,侧腕送出。直撇不转腕,这是直撇运笔之要领
撇出锋后虚笔左上挑,空中转腕写竖提勾。竖提勾借势入笔,然后挫笔而顿,蹲而翻腕上提。借提之势写上短撇。
短撇入笔斜蹲笔,蹲而翻腕,转腕下带。出锋后虚笔扬腕上挑,空中转腕,借势写反捺,翻那动势入笔,右侧腕右下蹲笔,蹲而下提结字。
此一怀字,结体紧凑,雍容大度,兼之避让合度,落落大方。笔力遒劲,端正稳妥。此乃大丈夫之胸怀也。
读完了。
丘字
丘字,独体字也。以横做底,以托上也。这类字的构字要点,是上不基本占下横的二分之一。
第一笔为瞥点,右下蹲笔,然后翻腕用力左拨笔。所以笔锋锐力,笔力劲健,含骨带筋。
撇点出锋后,虚笔上挑,空中转腕调锋,借势入笔右蹲,然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此竖蹲的有力,行的坚决,如峭峰毅立,似一柱擎天。巍巍然壮矣哉。
中之短横,以稍顿入笔,入笔转腕,推笔右行,行中按笔,左轻右重。收笔微上挑,而后有下蹲笔。此则横划收笔之常规笔法,不二法门。
短横写为侧点,侧蹲左带是也。蹲笔要稳,带笔要快。此是运笔之要。
最后长横,以顿起笔,翻腕而行,右侧腕运笔,奋腕力而行之。收笔为横之常规之法,故不重叙。此横奋力为之,势若阵云排空。又如海浪习卷而至,气势如虹。
一个丘字,了了数笔,笔笔精到,笔力非凡。长横结字,稳如磐石。耸峰危岸,一固千秋。
读完了。
青字
青字,上下结构,中宽。
青字,起笔上短横,微顿入笔,入笔后翻腕右上行笔。然后虚笔上挑写短竖。
短竖平蹲入笔,入笔后翻腕,而后压腕行笔。竖要挺,压腕行。这是写竖不变之法则。
竖后写中短横。中短横与上短横运笔相同。不在重述。
最后写下长横。此横为中宽之标志。也称之为横担。此横既青字之主笔,也是写好此字的关键。入笔写蹲,蹲而翻腕右行笔。行笔过程中先提后安。通常情况下过中后开始逐渐按笔,使笔划加中。收笔时先微上挑,然后再右侧蹲笔,蹲而提笔划内回带。
青之上部,三横连排。过庭云;数划并列,形态各异。此处三横,各有不同。除长短之不同外。上短横均称。中短横左轻右重。下为长横,长横如阵云列空。区别自是与上两短横很大。
再看下面的月字。左边之撇,似竖似撇,此为挑撇也。入笔稍顿,翻腕压腕下行,收笔之前稍左转腕,左下顿笔,顿而轻轻挑起。此处运笔,顿是关键,挑是技巧。临写时当多体悟。
挑起后,顺势写横折竖勾。入笔稍顿,翻腕右上行笔。然后,微上挑,再右下蹲笔。蹲而翻腕压腕下行写竖勾。此勾为弹勾。弹勾是先左下顿笔,然后提笔折回,最后跪笔弹锋。
笔锋弹出后,虚笔上挑,写月中两短横。请注意;月中两短横皆中起入右。切记。
青字为中宽结构,中宽结构上下基本等宽。也就是说,上两短横和下面的月字基本等宽。此乃中宽字结体不变之法则也。此字结体均婷,目清眉秀。婷婷玉立,观之尚心悦目。
读完了。
南字
南字,半框式半中宽结构。南字在结构归类上比较难。中宽为框,且居中最宽,就暂且称为半框式中宽结构吧。
此字符合中宽的结体方式,那就是中宽的上下部分宽度基本相等。南的下部右是框式结构。结体要点是写好框。因此,我们把他单列为中宽框式结构应该还是合适的。
起笔短横,常规运笔。入笔转腕右上推笔,然后微挑右蹲,划内回锋。回锋虚笔上挑写竖。
此一短竖,逆势起笔斜上蹲笔,然后翻腕,压腕下行。欧体之中,逆势起笔较少,此处是不多见之例,临习时当多加提悟。务必弄通此运笔之法。它对以后书法创作必大有益处。
南之框,左竖露锋入笔,微转腕下行笔。收笔稍顿。此一短竖,除内收之外,还稍带有弧,此乃运笔之中转腕所致。压笔转腕,此划运笔之要领也。切记。
横折勾,入笔稍顿,然后翻腕,右侧腕运笔,此横稍带上弓,右侧腕运笔所为也。然后微上挑,挑而右蹲,而后翻腕,转腕压笔左下行笔。勾为弹勾,先左下顿笔,然后提笔折回,再跪笔弹锋。此一竖勾,除内收外,稍带右弓。运笔时当注意。
框内各划相对简单。左点为侧点,右点为撇点。下之两短横,常规运笔,无需多言。最后一竖,悬针也。多次讲过,不再重述。
一个南字,上下两短竖在同一直线上,中间为框。恰似一司南。上竖指南,下竖指北。南字,司南也。巧合乎,还是欧氏有意而为之?一切都在不言中了。
读完了。